电子装置及旋转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8073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主机、一显示器、一固定元件、一第一转动元件以及一第二转动元件。该固定元件系固定于该主机之上,并具有一第一定位部以及一第二定位部,该第一定位部系以一预定角度而间隔于该第二定位部。该第一转动元件系转动地连接于该固定元件,并且具有一卡合部,该卡合部系以一圆弧路径移动于该第一定位部与该第二定位部之间,而使该第一转动元件相对该固定元件旋转该预定角度。该第二转动元件系固定于该显示器之上,并连接于该第一转动元件,并对该第一转动元件做相对转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电子装置,特别是有关于一种主机及显示器具有360度旋转功能的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目前一些笔记型电脑的主机与显示器之间具有相对旋转360度的功能,例如中华民国专利公告第496538号、第446135号以及美国专利第5,845,366号等现有技术皆揭露有其主机与显示器之间可相对旋转360度的笔记型电脑。上述的现有技术大致上是采用一转动结构来连接于主机与显示器,以使主机与显示器之间可以相刑转动,或是在转动结构之外再设置一定位装置,来辅助主机与显示器之间的转动及定位。而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不但可达成主机与显示器360度旋转的目的,并且还具有体积小、易于操作与定位以及理线容易等优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基本上采用如下所详述的特征以达成上述的目的。也就是说,本专利技术包括一主机;一显示器;一固定元件,固定于该主机之上,并具有一第一定位部以及一第二定位部,其中,该第一定位部系以一预定角度而间隔于该第二定位部;一第一转动元件,转动地连接于该固定元件,并且具有一卡合部,其中,该卡合部系以一圆弧路径移动于该第一定位部与该第二定位部之间,而使该第一转动元件相对该固定元件旋转该预定角度;以及一第二转动元件,固定于该显示器之上,并连接于该第一转动元件,并对该第一转动元件做相对转动。同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子装置,其更包括一第一转轴,系设置于该固定元件与该第一转动元件之中,该第一转动元件系通过该第一转轴而对该固定元件做相对转动。又在本专利技术中,该固定元件更具有一第一轴孔,以及该第一转动元件更具有一第二轴孔,该第二轴孔系相对于该第一轴孔,该第一转轴系穿设于该第一轴孔以及该第二轴孔之中。又在本专利技术中,该固定元件更具有一圆弧曲面,该第一定位部以及该第二定位部系分别连接于该圆弧曲面的两相对端,该卡合部系移动于该第一定位部与该第二定位部之间,并且系滑动于该圆弧曲面之上。又在本专利技术中,该第一定位部以及该第二定位部系为凹槽,以及该卡合部系为一拴柱。又在本专利技术中,该固定元件更具有一第一弹性夹持元件以及一第二弹性夹持元件,系分别设置于该第一定位部以及该第二定位部之中,并系用以夹持该卡合部。又在本专利技术中,该第一弹性夹持元件以及该第二弹性夹持元件系为C形扣环或夹簧。又在本专利技术中,该第二转动元件更具有一第二转轴,以及该第一转动元件更具有一第三轴孔,该第二转轴系穿设于该第三轴孔之中,以使该第二转动元件对该第一转动元件做相对转动。又在本专利技术中,该旋转结构更包括一扭矩调整元件,以及该第一转动元件更具有一槽孔,该槽孔系连接于该第三轴孔,该扭矩调整元件系设置于该第二转动元件的该第二转轴之上,并且系位于该第三轴孔以及该槽孔之中。又在本专利技术中,该扭矩调整元件系为一管簧。又在本专利技术中,该固定元件更具有一第一固定部,系用以将该固定元件固定于该主机之上。又在本专利技术中,该第一固定部更具有至少一第一固定孔。又在本专利技术中,该第二转动元件更具有一第二固定部,系用以将该第二转动元件固定于该显示器之上,该主机系通过该旋转结构而对该显示器做相对转动。又在本专利技术中,该第二固定部更具有至少一第二固定孔。又在本专利技术中,更包括一弹性旋转元件,系设置于该固定元件与该第一转动元件之中,该第一转动元件系通过该弹性旋转元件而对该固定元件做相对转动。又在本专利技术中,该固定元件更具有一第一轴孔,以及该第一转动元件更具有一第二轴孔,该弹性旋转元件系穿设于该第一轴孔以及该第二轴孔之中。又在本专利技术中,该固定元件更具有一第一卡合孔,系连接于该第一轴孔,以及该第一转动元件更具有一第二卡合孔,系连接于该第二轴孔,该弹性旋转元件系穿设于该第一轴孔以及该第二轴孔之中,并且系卡合于该第一卡合孔以及该第二卡合孔。又在本专利技术中,该弹性旋转元件系为一弹簧。又在本专利技术中,该固定元件更具有一平面,该第一定位部以及该第二定位部系位于该平面之上,该卡合部系移动于该第一定位部与该第二定位部之间,并且系以该圆弧路径滑动于该平面之上。又在本专利技术中,该第一定位部以及该第二定位部系为孔洞,以及该卡合部系为一拴柱。附图说明为使本专利技术之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做详细说明。图1A系显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实施例的旋转结构的立体组合图;图1B系显示根据图1A的立体分解图;图1C系显示根据图1A的侧视图;图2系显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实施例的旋转结构的实施应用示意图;图3A系显示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旋转结构的一笔记型电脑的第一使用状态示意图;图3B系显示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旋转结构的一笔记型电脑的第二使用状态示意图;图3C系显示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旋转结构的一笔记型电脑的第三使用状态示意图;图3D系显示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旋转结构的一笔记型电脑的第四使用状态示意图;图3E系显示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旋转结构的一笔记型电脑的第五使用状态示意图;图3F系显示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旋转结构的一笔记型电脑的第六使用状态示意图;图4A系显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实施例的旋转结构的立体组合图;图4B系显示根据图4A的立体分解图;以及图5系显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实施例的旋转结构的实施应用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配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第一实施例请参阅图1A、图1B及图2,本实施例的旋转结构100可以应用于一笔记型电脑(电子装置)10之中,而可使得笔记型电脑10的一主机(第一电子装置)11以及一显示器(第二电子装置)12可以做任意角度的相对转动。首先,如图1A及图1B所示,旋转结构100主要包括有一固定元件110、一第一转动元件120、一第二转动元件130以及一第一转轴140。如图1B所示,固定元件110具有一第一定位部111、一第二定位部112、一第一轴孔113、一圆弧曲面114、一第一弹性夹持元件115、一第二弹性夹持元件116以及一第一固定部117。第一定位部111以及第二定位部112是分别地连接于圆弧曲面114的两相对端,因此,对于第一轴孔113而言,第一定位部111是以一预定角度θ而间隔于第二定位部112。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之中,第一定位部111以及第二定位部112皆为凹槽的构造。第一弹性夹持元件115以及第二弹性夹持元件116是分别地设置于第一定位部111以及第二定位部112之中,其可用来提供适当的夹持力。此外,第一弹性夹持元件115以及第二弹性夹持元件116可以是C形扣环或夹簧,而在本实施例之中,第一弹性夹持元件115以及第二弹性夹持元件116乃是同时采用C形扣环。此外,在第一固定部117之上还具有两个第一固定孔118。仍如图1B所示,第一转动元件120具有一卡合部121、一第二轴孔122、一第三轴孔123以及一槽孔124。第二轴孔122是相对于固定元件110的第一轴孔113,而第一转轴140则是穿设于固定元件110的第一轴孔113以及第一转动元件120的第二轴孔122之中,因此,第一转动元件120可通过第一转轴140而对固定元件110做相对转动。此外,本实施例的卡合部121乃是采用一拴柱的构造,当第一转动元件120对固定元件110做相对转动时,卡合部121乃是以一圆弧路径移动于固定元件110的第一定位部111与第二定位部112之间。更详细的来说,卡合部121乃是移动于第一定位部111与第二定位部112之间,并且是滑动于固定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结构,包括:一固定元件,具有一第一定位部以及一第二定位部,其中,该第一定位部系以一预定角度而间隔于该第二定位部;一第一转动元件,转动地连接于该固定元件,并且具有一卡合部,其中,该卡合部系以一圆弧路径移动于该第一定位部 与该第二定位部之间,而使该第一转动元件相对该固定元件旋转该预定角度;以及一第二转动元件,连接于该第一转动元件,并对该第一转动元件做相对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俊飞
申请(专利权)人: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