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曲翘折弯的隔热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8052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防止曲翘折弯的隔热垫,包括有气凝胶芯材、两缓冲条、上垫片、下垫片、上保护膜以及下保护膜;通过将上垫片和下垫片分别设置于对应的上凹位和下凹位中,且上垫片、下垫片和气凝胶芯材叠合在一起的厚度等于缓冲条的厚度;配合将上保护膜叠合在两缓冲条的上表面固定,将下保护膜叠合在两缓冲条的下表面固定,且上保护膜和下保护膜分别与上垫片的上表面和下垫片的下表面贴合,这种结构的隔热垫能有效解决气凝胶芯材厚度与硅胶条厚度之间存在高度差的问题,产品在真空热压后不会曲翘折弯,强化了产品结构稳定性,大大提升产品的质量,且降低产品的不良率,为生产带来便利,满足现有需求。满足现有需求。满足现有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止曲翘折弯的隔热垫


[0001]本技术涉及隔热垫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防止曲翘折弯的隔热垫。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各种对企业对消费者的补贴优惠政策也越来越丰厚,新能源汽车在市场的份额也越来越高,以后甚至会取代燃油车成为主流的交通工具。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新能源模组(即电池)的安全问题是非常关键的,并且市场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需求增大,新能源模组的容量也越来越大,能量密度也越来越高,新能源模组一旦发生热失控将会十分危险。
[0003]新能源模组中包括有多个电池模组,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各个电池模组会因震动而相互挤压、摩擦,从而会出现过热失控甚至着火的情况,因此需在相邻电池模组之间设置隔热垫。
[0004]目前的隔热垫一般都是在气凝胶芯材的两侧设置硅胶条,然后在气凝胶芯材和两硅胶条的上表面叠合设置上保护膜,在气凝胶芯材和两硅胶条的下表面叠合设置下保护膜的结构;在生产作业中,先将气凝胶芯材冷压至所需厚度,然后叠合上下保护膜再利用设备抽真空热压强制将保护膜与气凝胶芯材贴合,操作步骤较为繁琐,为生产带来不便,且生产成本较高;由于气凝胶芯材需与电池模组包的结构相匹配,故存在多种不同厚度的气凝胶芯材,也有超薄结构的气凝胶芯材,该气凝胶芯材的厚度小于硅胶条的厚度,存在的高度差使得气凝胶芯材与保护膜很难贴合,真空热压也不能消除高度差带来的影响,导致热压后隔热垫会曲翘折弯,严重影响产品的质量,产品的不良率较高,不能满足现有需求。因此,有必要对目前的隔热垫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曲翘折弯的隔热垫,其能有效解决气凝胶芯材厚度与硅胶条厚度之间存在高度差的问题,避免产品曲翘折弯,大大提升产品的质量,且降低产品的不良率,并且生产操作简单,为生产带来便利。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0007]一种防止曲翘折弯的隔热垫,包括有气凝胶芯材、两缓冲条、上垫片、下垫片、上保护膜以及下保护膜;该两缓冲条分别设置于气凝胶芯材的两侧,每一缓冲条的厚度大于气凝胶芯材的厚度,两缓冲条之间形成有上凹位和下凹位,该上凹位和下凹位分别位于气凝胶芯材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该上垫片和下垫片分别设置于对应的上凹位和下凹位中,且上垫片、下垫片和气凝胶芯材叠合在一起的厚度等于缓冲条的厚度;该上保护膜叠合在两缓冲条的上表面固定,该下保护膜叠合在两缓冲条的下表面固定,且上保护膜和下保护膜分别与上垫片的上表面和下垫片的下表面贴合。
[000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缓冲条为硅胶条。
[000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保护膜为PET膜。
[00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保护膜为PET膜。
[00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气凝胶芯材为长方形,两缓冲条均为长条形,对应的,上凹位和下凹位均为长方形,上垫片、下垫片、上保护膜以及下保护膜均为长方形。
[00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垫片为纤维硅胶。
[001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垫片为纤维硅胶。
[0014]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0015]通过将上垫片和下垫片分别设置于对应的上凹位和下凹位中,且上垫片、下垫片和气凝胶芯材叠合在一起的厚度等于缓冲条的厚度;配合将上保护膜叠合在两缓冲条的上表面固定,将下保护膜叠合在两缓冲条的下表面固定,且上保护膜和下保护膜分别与上垫片的上表面和下垫片的下表面贴合,这种结构的隔热垫能有效解决气凝胶芯材厚度与硅胶条厚度之间存在高度差的问题,产品在真空热压后不会曲翘折弯,强化了产品结构稳定性,大大提升产品的质量,且降低产品的不良率,并且,改善前是冷压加热压的工序,改善后只要热压工序就可以完成了,取消了冷压工序,生产操作简单,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为生产带来便利,满足现有需求。
[0016]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0018]图2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截面图。
[0019]附图标识说明:
[0020]10、气凝胶芯材
ꢀꢀꢀꢀꢀꢀꢀꢀꢀꢀꢀꢀꢀꢀ
20、缓冲条
[0021]201、上凹位
ꢀꢀꢀꢀꢀꢀꢀꢀꢀꢀꢀꢀꢀꢀꢀꢀꢀ
202、下凹位
[0022]30、上垫片
ꢀꢀꢀꢀꢀꢀꢀꢀꢀꢀꢀꢀꢀꢀꢀꢀꢀꢀ
40、下垫片
[0023]50、上保护膜
ꢀꢀꢀꢀꢀꢀꢀꢀꢀꢀꢀꢀꢀꢀꢀꢀ
60、下保护膜。
具体实施方式
[0024]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气凝胶芯材10、两缓冲条20、上垫片30、下垫片40、上保护膜50以及下保护膜60。
[0025]该两缓冲条20分别设置于气凝胶芯材10的两侧,每一缓冲条20的厚度大于气凝胶芯材10的厚度,两缓冲条20之间形成有上凹位201和下凹位202,该上凹位201和下凹位202分别位于气凝胶芯材1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在本实施例中,该缓冲条20为硅胶条;该气凝胶芯材10为长方形,两缓冲条20均为长条形,对应的,上凹位201和下凹位202均为长方形。
[0026]该上垫片30和下垫片40分别设置于对应的上凹位201和下凹位202中,且上垫片30、下垫片40和气凝胶芯材10叠合在一起的厚度等于缓冲条20的厚度;在本实施例中,该上垫片30和下垫片40均为长方形;该上垫片30和下垫片40均为纤维硅胶(该纤维硅胶在市场可购买,需高温加工后再裁切至需求尺寸使用)。
[0027]该上保护膜50叠合在两缓冲条20的上表面固定,该下保护膜60叠合在两缓冲条20的下表面固定,且上保护膜50和下保护膜60分别与上垫片30的上表面和下垫片40的下表面贴合;在本实施例中,该上保护膜50为PET膜;该下保护膜60为PET膜;该上保护膜50和下保护膜60均为长方形。
[0028]详述本实施例的制作过程如下:
[0029]首先,将上垫片30和下垫片40分别叠合在气凝胶芯材1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接着,将两缓冲条20分别设置于气凝胶芯材10的两侧;然后,将下保护膜60叠合在气凝胶芯材10和两缓冲条20的下表面,将上保护膜50叠合在气凝胶芯材10和两缓冲条20的上表面;最后,拿去真空热压形成即可。
[0030]本技术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将上垫片和下垫片分别设置于对应的上凹位和下凹位中,且上垫片、下垫片和气凝胶芯材叠合在一起的厚度等于缓冲条的厚度;配合将上保护膜叠合在两缓冲条的上表面固定,将下保护膜叠合在两缓冲条的下表面固定,且上保护膜和下保护膜分别与上垫片的上表面和下垫片的下表面贴合,这种结构的隔热垫能有效解决气凝胶芯材厚度与硅胶条厚度之间存在高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曲翘折弯的隔热垫,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气凝胶芯材、两缓冲条、上垫片、下垫片、上保护膜以及下保护膜;该两缓冲条分别设置于气凝胶芯材的两侧,每一缓冲条的厚度大于气凝胶芯材的厚度,两缓冲条之间形成有上凹位和下凹位,该上凹位和下凹位分别位于气凝胶芯材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该上垫片和下垫片分别设置于对应的上凹位和下凹位中,且上垫片、下垫片和气凝胶芯材叠合在一起的厚度等于缓冲条的厚度;该上保护膜叠合在两缓冲条的上表面固定,该下保护膜叠合在两缓冲条的下表面固定,且上保护膜和下保护膜分别与上垫片的上表面和下垫片的下表面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曲翘折弯的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若红戴智特王世刚袁玲秦傲韦朝远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硅翔绝缘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