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定子及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7462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旨在解决现有电机绕组的方式由于采用焊接工艺导致工艺复杂,产线和设备投入较大,工艺难度也较大,产品可靠性差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机定子,包括定子铁芯和绕设在所述定子铁芯上的定子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绕组包括:线圈单元,所述线圈单元包括相邻的两根导体,且相邻的两根所述导体采用压配合方式电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机定子,在线圈单元装配过程中,可以通过压配合连接的方式使导体之间实现电连接,替代原有的焊接连接方式,大大简化了工艺步骤,使电机结构更加紧凑,提升电机效率。提升电机效率。提升电机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定子及电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
,具体提供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小型化、高压化、高速化已是新能源汽车电机的主要发展趋势。扁线电机因其具备极其优秀的槽满率及端部高度,已逐步取代传统的圆线电机。
[0003]扁线电机根据其绕线工艺不同,主要分为I

Pin、Hair

Pin和W

Pin三种不同类型。三种绕线方式存在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其中,I

Pin 绕线方式成型最简单,但焊点过多,导致定子铁芯良品率较低;而Hair

Pin绕线方式虽然较I

Pin来说焊点较少,但依旧需要进行线圈编织、扩口、扭头、切平等工序,导致工艺复杂,产线和设备投入较大,工艺难度也较大,产品可靠性差。
[0004]因此,如何简化绕线工艺中步骤,降低工艺难度、提高产品可靠性,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解决现有电机绕组的方式由于采用焊接工艺导致工艺复杂,产线和设备投入较大,工艺难度也较大,产品可靠性差的问题。
[0006]在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机定子,包括定子铁芯和绕设在所述定子铁芯上的定子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绕组包括:线圈单元,所述线圈单元包括相邻的两根导体,且相邻的两根所述导体采用压配合方式电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线圈单元还包括:压配合部,所述压配合部设置在所述导体上,相邻的两根所述导体通过所述压配合部实现压配合方式电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压配合部包括第一压配合部和第二压配合部,所述第一压配合部与所述第二压配合部相匹配;所述第一压配合部位于其中一个所述导体的两端,所述第二压配合部位于其中另一个所述导体的两端;所述导体之间通过所述第一压配合部与所述第二压配合部实现压配合方式电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压配合部包括第一压配合部和第二压配合部,所述第一压配合部与所述第二压配合部相匹配;所述导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压配合部位于所述导体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压配合部位于所述导体的第二端;所述导体的第一端与相邻的另一所述导体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一压配合部与所述第二压配合部实现压配合方式电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导体均为U型。
[0011]进一步地,所述线圈单元为多个,多个所述线圈单元沿所述定子铁芯径向分布。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压配合部是压配合销或压配合槽,所述第二压配合部是压配合槽或压配合销。
[0013]进一步地,所述线圈单元还包括:第一限位结构,第一限位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压配合部上;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二限位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压配合部上,所述第二限位结
构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相配合;所述第一压配合部与所述第二压配合部装配后,在所述第一压配合部与所述第二压配合部装配方向的相反方向上,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限位配合,以便限制所述第一压配合部与所述第二压配合部脱离。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压配合部为鱼眼端子,所述第二压配合部为与所述鱼眼端子配合的压配合槽。
[0015]进一步地,所述定子铁芯具有沿其轴向贯穿设置的多个线槽,多个所述线槽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周向分布,所述线圈单元绕设在所述线槽内,所述压配合部位于所述线槽内。
[0016]进一步地,所述线槽为半闭口槽。
[0017]进一步地,所述包括:绝缘组件,所述绝缘组件设置在所述定子铁芯上,所述绝缘组件位于所述导体与所述定子铁芯之间;其中,所述绝缘组件包括:绝缘骨架,所述绝缘骨架沿所述定子铁芯的轴向延伸设置,所述绝缘骨架内部设置有多个独立的安装通道,每个所述安装通道均沿所述定子铁芯的轴向延伸并贯穿所述绝缘骨架,多个所述安装通道间隔设置,所述导体位于所述安装通道内。
[0018]进一步地,所述定子铁芯具有沿其轴向贯穿设置的线槽,所述绝缘骨架设置在所述线槽内。
[0019]进一步地,所述绝缘组件为两个,所述定子铁芯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一个所述绝缘组件的绝缘骨架自所述定子铁芯的第一端插入所述线槽内,另一个所述绝缘组件的绝缘骨架自所述定子铁芯的第二端插入所述线槽内;两个所述绝缘组件的绝缘骨架一一对应设置,相对应的两个所述绝缘骨架位于同一所述线槽内,同一线槽内的两个所述绝缘骨架上的所述安装通道一一对应设置并连通。
[0020]进一步地,在同一所述线槽内,一个所述导体同时插设在两个所述绝缘组件的绝缘骨架上,两个所述绝缘骨架的长度之和不大于所述导体的长度。
[002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还公开了一种电机,包括上述的电机定子。
[0022]进一步地,所述电机为扁线电机。
[0023]本专利技术的电机定子,在线圈单元装配过程中,可以通过压配合连接的方式使导体之间实现电连接,替代原有的焊接连接方式,避免了传统焊接带来的虚焊、漏焊、焊深不足或过度焊接的问题,大大降低了焊接成本;同时,由于导体之间通过压配合方式替代了导体之间焊接连接的方式,因此,减少了在I

Pin、Hair

Pin类型电机线圈装配成型过程中需要扩孔、扭头、焊接、涂覆等工艺,大大简化了工艺步骤,降低了工艺难度,还可以大幅降低电机端部高度,使电机结构更加紧凑,减少导线成本、降低电机电阻,提升电机效率。
附图说明
[0024]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的电机定子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的电机定子的导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二的电机定子的导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的电机定子的第一限位结构与第二限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的电机定子的绝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的电机定子的绝缘组件之间配合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的电机定子的定子铁芯与绝缘组件的装配图;附图标记列表:10、定子铁芯;11、线槽;12、环状部;13、齿部;20、定子绕组;21、线圈单元;211、第一压配合部;212、第二压配合部;213、导体;215、第一限位结构;216、第二限位结构。30、绝缘组件;31、绝缘骨架;311、安装通道;32、绝缘帽;321、引导面;33、绝缘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说明书的内容。
[0026]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定子,包括定子铁芯(10)和绕设在所述定子铁芯(10)上的定子绕组(20),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绕组(20)包括:线圈单元(21),所述线圈单元(21)包括相邻的两根导体(213),且相邻的两根所述导体(213)采用压配合方式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单元(21)还包括:压配合部,所述压配合部设置在所述导体(213)上,相邻的两根所述导体(213)通过所述压配合部实现压配合方式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压配合部包括第一压配合部(211)和第二压配合部(212),所述第一压配合部(211)与所述第二压配合部(212)相匹配;所述第一压配合部(211)位于其中一个所述导体(213)的两端,所述第二压配合部(212)位于其中另一个所述导体(213)的两端;所述导体(213)之间通过所述第一压配合部(211)与所述第二压配合部(212)实现压配合方式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压配合部包括第一压配合部(211)和第二压配合部(212),所述第一压配合部(211)与所述第二压配合部(212)相匹配;所述导体(213)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压配合部(211)位于所述导体(213)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压配合部(212)位于所述导体(213)的第二端;所述导体(213)的第一端与相邻的另一所述导体(213)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一压配合部(211)与所述第二压配合部(212)实现压配合方式电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213)均为U型。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单元(21)为多个,多个所述线圈单元(21)沿所述定子铁芯(10)径向分布。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机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配合部(211)是压配合销或压配合槽,所述第二压配合部(212)是压配合槽或压配合销。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机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单元(21)还包括:第一限位结构(215),第一限位结构(215)设置在所述第一压配合部(211)上;第二限位结构(216),所述第二限位结构(216)设置在所述第二压配合部(212)上,所述第二限位结构(216)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215)相配合;所述第一压配合部(211)与所述第二压配合部(212)装配后,在所述第一压配合部(211)与所述第二压配合部(212)装配方向的相反方向上,所述第一限位结构(215)与所述第二限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枫曾金玲蒋付强
申请(专利权)人:蔚来动力科技合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