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6964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池装置,其包括电池组,电池组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电池组件;电池组件设于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电池组件包括第三支架以及电芯,且相邻的第三支架之间形成第一容纳空间,以供电芯安装,相邻的电芯的极耳极性相反,且通过汇流排连接在一起,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有支撑部,采用支架组装方式,可提高电芯的安装稳定性,且极耳通过汇流排连接在一起,可提高极耳的稳定性,避免因拉扯或者位置偏移而影响电芯的电气性能,通过设置支撑部,使得电池组竖向放置时即电芯的极耳朝下放置时,支撑部可对电池组进行支撑,避免电芯的极耳直接成为承重点,可以避免电芯的极耳受压而导致电芯漏液。导致电芯漏液。导致电芯漏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池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常见的电池模组一般采用电池组加PCB板的组合结构,电池模组的固定方式一般采用玻璃纤维胶等进行固定,再采用环氧板等进行包裹,采用该固定结构,电池组的结构强度较低,电池组内的电芯位置稳定性较差,如果发生拉扯,容易造成电芯的极耳错位或断裂,使得电池组的电气性能下降。此外,采用上述结构,当电池模组竖立放置,容易使得电芯的极耳处受压而造成电芯漏液。同时,采用上述结构,电池模组拆装不方便,检修维修等售后工作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电池装置。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电池装置,包括电池组,所述电池组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电池组件;
[0005]所述电池组件设于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所述电池组件包括若干第三支架以及若干电芯,若干所述第三支架依序排布在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且相邻的所述第三支架之间形成第一容纳空间,以供电芯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组(1),所述电池组(1)包括第一支架(11)、第二支架(12)和电池组件(13);所述电池组件(13)设于所述第一支架(11)与所述第二支架(12)之间,所述电池组件(13)包括若干第三支架(131)以及若干电芯(132),若干所述第三支架(131)依序排布在所述第一支架(11)与所述第二支架(12)之间,且相邻的所述第三支架(131)之间形成第一容纳空间(A),以供电芯(132)安装,相邻的电芯(132)的极耳极性相反,且相邻的电芯(132)的极耳通过汇流排(14)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支架(11)、所述第二支架(12)和所述第三支架(13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有支撑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11)与相邻的第三支架(131)之间形成第二容纳空间(B),以供电芯(132)安装;和/或,所述第二支架(12)与相邻的所述第三支架(131)之间形成第三容纳空间(C),以供电芯(132)安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11)朝向所述第三支架(131)一侧设有第一容纳槽(111);所述第二支架(12)朝向所述第三支架(131)一侧设有第二容纳槽(121);所述第三支架(131)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三容纳槽(1311)和第四容纳槽(1312);其中,相邻的两个第三支架(131)的第三容纳槽(1311)与第四容纳槽(1312)相互配合形成第一容纳空间(A),所述第一容纳槽(111)与相邻的第三支架(131)的第三容纳槽(1311)相互配合形成所述第二容纳空间(B),所述第二容纳槽(121)与相邻的第三支架(131)的第四容纳槽(1312)相互配合形成所述第三容纳空间(C)。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架(131)呈框型结构,其设有通腔(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峰翟双罗珂郑云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拓邦锂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