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车用热管理系统的制冷和储冷的处理方法及汽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26761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8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车用热管理系统的制冷和储冷的处理方法及汽车,该车用热管理系统包括:冷却液回路和制冷剂回路;该方法包括:根据车用热管理系统所处的环境信息和当前状态信息,确定对车用热管理系统中的电池冷却回路、乘员舱和/或电驱是否进行制冷;在确定对车用热管理系统中的电池冷却回路、乘员舱和/或电驱进行制冷时,获取匹配的制冷模式;在匹配的制冷模式下,在冷却液回路上利用水冷气冷器和散热器进行制冷处理;和/或在制冷剂回路上通过电池冷却器进行储冷处理;和/或利用制冷剂回路进行制冷处理;和/或利用电池冷却器进行制冷处理。解决了现有的新能源汽车未对车内多余冷量进行回收利用而造成能量浪费的问题。多余冷量进行回收利用而造成能量浪费的问题。多余冷量进行回收利用而造成能量浪费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车用热管理系统的制冷和储冷的处理方法及汽车


[0001]本申请涉及新能源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车用热管理系统的制冷和储冷的处理方法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汽车因其较低的排放量和对燃油等有限资源的节约,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对于主要以蓄电池作为动力来源的新能源汽车来说,能量是非常宝贵的,能耗过高则会导致车辆的续航里程大幅下降。
[0003]在炎热的夏季,现有的新能源汽车控制其热管理系统中的制冷剂回路为乘员舱制冷,控制热管理系统中的冷却液回路冷却电池,为乘员舱制冷以及冷却电池均会消耗大量的能量。与此同时,在行车完毕后,制冷剂回路以及冷却液回路中都存在多余的冷量未被回收利用,造成了不必要的能量浪费。
[0004]基于此,目前亟需要一种可以控制车用热管理系统对多余能量进行回收利用的方法,以避免系统中多余的冷量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车用热管理系统的制冷和储冷的处理方法及汽车,用于解决现有的新能源汽车未对车内多余冷量进行回收利用而造成能量浪费的问题。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车用热管理系统的制冷和储冷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用热管理系统包括:冷却液回路和制冷剂回路;其中,所述方法包括:根据所述车用热管理系统所处的环境信息和当前状态信息,确定对所述车用热管理系统中的电池冷却回路、乘员舱和/或电驱是否进行制冷;在确定对所述车用热管理系统中的电池冷却回路、乘员舱和/或电驱进行制冷时,获取匹配的制冷模式;在所述匹配的制冷模式下,在所述冷却液回路上利用水冷气冷器和散热器进行制冷处理;和/或在所述制冷剂回路上通过电池冷却器进行储冷处理;和/或利用制冷剂回路进行制冷处理;和/或利用电池冷却器进行制冷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车用热管理系统的制冷和储冷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对所述车用热管理系统中的电池冷却回路进行制冷时,所述在所述匹配的制冷模式下,在所述冷却液回路上利用水冷气冷器和散热器进行制冷处理;和/或在所述制冷剂回路上通过电池冷却器进行储冷处理;和/或利用制冷剂回路进行制冷处理;和/或利用电池冷却器进行制冷处理,包括:在对所述电池冷却回路进行制冷匹配的电池制冷模式下,在所述冷却液回路上利用散热器对所述电池冷却回路进行制冷处理;或者,在所述冷却液回路上利用水冷气冷器和散热器对所述电池冷却回路进行制冷处理,以及在所述制冷剂回路上通过电池冷却器对所述电池冷却回路进行储冷处理;或者,利用水冷气冷器和散热器对经由所述冷却液回路上的冷却液进行冷却循环,以及在所述制冷剂回路上通过电池冷却器对所述电池冷却回路进行储冷处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车用热管理系统的制冷和储冷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池制冷模式为第一电池制冷模式下,所述在所述冷却液回路上利用水冷气冷器和散热器对所述电池冷却回路进行制冷处理,以及在所述制冷剂回路上通过电池冷却器对所述电池冷却回路进行储冷处理,包括:触发冷却液回路上的四通阀的第一通道导通、第二通道导通,第二三通水阀的第一通道导通,第三三通水阀的第一通道导通,以及第一三通水阀的第一通道导通;利用冷却液回路上的水冷气冷器中的冷却液冷却压缩机排气,并利用散热器将经由水冷气冷器的冷却液进行降温,以使得降温后的冷却液对电池冷却回路上的电池进行制冷;分别触发制冷剂回路上的第一截止阀、第四截止阀和第六截止阀导通,第二截止阀、第三截止阀和第五截止阀关闭,蒸发器入口电子膨胀阀关闭,电池冷却器入口电子膨胀阀和外部气冷器出口电子膨胀阀根据所述第一电池制冷模式对应的开度进行调节。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车用热管理系统的制冷和储冷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池制冷模式为第二电池制冷模式下,所述在所述冷却液回路上利用水冷气冷器和散热器对所述电池冷却回路进行制冷处理,以及在所述制冷剂回路上通过电池冷却器对所述电池冷却回路进行储冷处理,包括:分别触发冷却液回路上的四通阀的第一通道导通、第二通道导通,第二三通水阀的第三通道导通,第三三通水阀的第一通道导通,以及第一三通水阀的第一通道导通;将冷却液回路中的冷却液通过第二三通水阀分成第一部分冷却液和第二部分冷却液;利用冷却液回路上的水冷气冷器中的所述第一部分冷却液冷却压缩机排气,并利用散
热器将经由的所述第一部分冷却液进行降温,以使得降温后的所述第一部分冷却液用于电池冷却;触发第二部分冷却液经过第二三通阀水阀的第三通道后冷却所述电池;分别触发制冷剂回路上的第一截止阀、第四截止阀和第六截止阀导通,第二截止阀、第三截止阀和第五截止阀关闭,蒸发器入口电子膨胀阀关闭,电池冷却器入口电子膨胀阀和外部气冷器出口电子膨胀阀根据所述第二电池制冷模式对应的开度进行调节。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车用热管理系统的制冷和储冷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池制冷模式为第三电池制冷模式下,所述利用水冷气冷器和散热器对经由所述冷却液回路上的冷却液进行冷却循环,以及在所述制冷剂回路上通过电池冷却器对所述电池冷却回路进行储冷处理,包括:分别触发冷却液回路上的四通阀的第三通道导通、第四通道导通,第二三通水阀的第一通道导通,第三三通水阀的第一通道导通,以及第一三通水阀的第一通道导通;利用冷却液回路上的水冷气冷器中的冷却液冷却压缩机排气,并利用散热器将经由所述水冷气冷器的冷却液进行降温后再循环;分别触发制冷剂回路上的第一截止阀、第四截止阀和第六截止阀导通,第二截止阀、第三截止阀和第五截止阀关闭,蒸发器入口电子膨胀阀关闭,电池冷却器入口电子膨胀阀和外部气冷器出口电子膨胀阀根据所述第三电池制冷模式对应的开度进行调节。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车用热管理系统的制冷和储冷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池制冷模式为第四电池制冷模式下,所述在所述冷却液回路上利用散热器对所述电池冷却回路进行制冷处理,包括:分别触发冷却液回路上的四通阀的第一通道导通、第二通道导通,第二三通水阀的第一通道导通,第三三通水阀的第一通道导通,以及第一三通水阀的第一通道导通;利用散热风扇将经由所述散热器的冷却液进行降温,以使得降温后的冷却液对电池冷却回路上的电池进行制冷。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车用热管理系统的制冷和储冷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对所述车用热管理系统中的乘员舱进行制冷时,所述在所述匹配的制冷模式下,在所述冷却液回路上利用水冷气冷器和散热器进行制冷处理;和/或在所述制冷剂回路上通过电池冷却器进行储冷处理;和/或利用制冷剂回路进行制冷处理;和/或利用电池冷却器进行制冷处理,包括:在对所述乘员舱进行制冷匹配的乘员舱制冷模式下,利用制冷剂回路对乘员舱进行制冷处理;或者,利用电池冷却器对乘员舱进行制冷处理。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车用热管理系统的制冷和储冷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乘员舱制冷模式为第一乘员舱制冷模式下,所述利用制冷剂回路对乘员舱进行制冷处理,包括:分别触发制冷剂回路上的第一截止阀、第四截止阀和第六截止阀导通,第二截止阀、第三截止阀和第五截止阀关闭,电池冷却器入口电子膨胀阀关闭,蒸发器入口电子膨胀阀和外部气冷器出口电子膨胀阀根据所述第一乘员舱制冷模式对应的开度进行调节。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车用热管理系统的制冷和储冷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乘员舱制冷模式为第二乘员舱制冷模式时,所述利用电池冷却器对乘员舱进行制冷
处理,包括:分别触发冷却液回路上的四通阀的第三通道导通、第四通道导通,利用电池冷却回路中的冷却液对电池冷却回路上的电池进行制冷;分别触发制冷剂回路上的第一截止阀、第四截止阀和第六截止阀导通,第二截止阀、第三截止阀和第五截止阀关闭,电池冷却器入口电子膨胀阀、蒸发器入口电子膨胀阀和外部气冷器出口电子膨胀阀根据所述第二乘员舱制冷模式对应的开度进行调节。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车用热管理系统的制冷和储冷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乘员舱制冷模式为第三乘员舱制冷模式时,所述利用制冷剂回路对乘员舱进行制冷处理,包括:分别触发冷却液回路上的四通阀的第三通道导通、第四通道导通,第二三通水阀的第一通道导通,第三三通水阀的第一通道导通,以及第一三通水阀的第一通道导通;利用冷却液回路上的水冷气冷器中的冷却液冷却压缩机排气,并利用散热器将经由所述水冷气冷器的冷却液进行降温后再循环;分别触发制冷剂回路上的第一截止阀、第四截止阀和第六截止阀导通,第二截止阀、第三截止阀和第五截止阀关闭,电池冷却器入口电子膨胀阀关闭,蒸发器入口电子膨胀阀和外部气冷器出口电子膨胀阀根据所述第三乘员舱制冷模式对应的开度进行调节。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车用热管理系统的制冷和储冷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乘员舱制冷模式为第四乘员舱制冷模式时,所述利用制冷剂回路对乘员舱进行制冷处理,包括:分别触发冷却液回路上的四通阀的第三通道导通、第四通道导通,第二三通水阀的第三通道导通,第三三通水阀的第一通道导通,以及第一三通水阀的第一通道导通;将冷却液回路中的冷却液通过第二三通水阀分成第一部分冷却液和第二部分冷却液;利用冷却液回路上的水冷气冷器中的所述第一部分冷却液冷却压缩机排气,并利用散热器将经由的所述第一部分冷却液进行降温,以使得降温后的所述第一部分冷却液进行降温后再循环;触发第二部分冷却液经过第二三通阀水阀的第三通道后再循环;分别触发制冷剂回路上的第一截止阀、第四截止阀和第六截止阀导通,第二截止阀、第三截止阀和第五截止阀关闭,电池冷却器入口电子膨胀阀关闭,蒸发器入口电子膨胀阀和外部气冷器出口电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强张皓于威威徐兆福刘万琦
申请(专利权)人: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