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质疏松专用融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6096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骨质疏松专用融合器,包括:顺次转动连接的第一融合节、第二融合节、第三融合节、第四融合节、第五融合节以及第六融合节;还包括:用于连接第六融合节与第一融合节的连接绳以及用于连接第一融合节与第六融合节的连接板;其中,第三融合节的厚度均一,第二融合节以及第四融合节的厚度向远离第三融合节的方向逐渐减薄,第一融合节的厚度向远离第二融合节的方向逐渐减薄,第五融合节的厚度向远离第四融合节的方向逐渐减薄,第六融合节的厚度向远离第五融合节的方向逐渐减薄;所述连接绳设置于所述连接板靠近所述第三融合节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与椎体终板更大的接触面积,减少部分终板缺损带来应力分布不均影响。响。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骨质疏松专用融合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骨质疏松专用融合器。

技术介绍

[0002]腰椎椎间融合器在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融合器下沉是椎间融合术后骨融合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骨质疏松患者的终板负荷降低,融合器下沉的风险更高。此外,椎间融合器的形状与终板面的匹配程度也会导致融合器下沉。严重的椎间融合器下沉导致腰腿疼痛症状复发,再手术率增高。
[0003]因此,亟需一种骨质疏松专用融合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骨质疏松专用融合器。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6]提供一种骨质疏松专用融合器,包括:第一融合节、通过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融合节转动连接的第二融合节、通过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二融合节转动连接的第三融合节、通过第三转轴与所述第三融合节转动连接的第四融合节、通过第四转轴与所述第四融合节转动连接的第五融合节、通过第五转轴与所述第五融合节转动连接的第六融合节、用于连接所述第六融合节与所述第一融合节的连接绳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融合节与所述第六融合节的连接板;其中,
[0007]所述第三融合节的厚度均一,所述第二融合节以及所述第四融合节的厚度向远离所述第三融合节的方向逐渐减薄,所述第一融合节的厚度向远离所述第二融合节的方向逐渐减薄,所述第五融合节的厚度向远离所述第四融合节的方向逐渐减薄,所述第六融合节的厚度向远离所述第五融合节的方向逐渐减薄;
[0008]所述连接绳设置于所述连接板靠近所述第三融合节的一侧。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融合节以及所述第六融合节为中空结构。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融合节内固定地设有第六转轴,所述连接板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六转轴与所述第一融合节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板的第二端呈钩状。
[0011]优选地,所述第六融合节内固定地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外径略小于所述连接板第二端的尺寸。
[0012]优选地,所述连接柱与所述连接绳的第一端固定连接。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融合节的侧壁上开设有通槽。
[0014]优选地,所述第二融合节、所述第三融合节、所述第四融合节以及所述第五融合节上均匀地开设有若干通孔。
[0015]优选地,所述第一融合节、所述第二融合节、所述第三融合节、所述第四融合节、所述第五融合节、所述第六融合节以及所述连接板顺次转动至工作位置,所述第一融合节、所述第二融合节、所述第三融合节、所述第四融合节、所述第五融合节、所述第六融合节以及
所述连接板围设而形成腔室。
[0016]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17]本技术的骨质疏松专用融合器具有与椎体终板更大的接触面积,减少部分终板缺损带来应力分布不均影响;放入前成条状,在椎间隙内通过连接绳的拉力卷曲成环状,更大的环型结构能够更靠近椎体皮质骨环,支撑力更强;卷曲成环后具有一定角度,可维持腰椎曲度;闭合后所形成的腔室具有更多的植骨空间,进一步扩大终板支撑面积;通孔内可根据需求预填充成骨因子和可降解材料促进骨生成,或是显影定位材料。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中骨质疏松专用融合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中骨质疏松专用融合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中骨质疏松专用融合器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中骨质疏松专用融合器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中骨质疏松专用融合器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23]其中,附图标记包括:
[0024]第一融合节1;连接板11;第二融合节2;第三融合节3;第四融合节4;第五融合节5;第六融合节6;连接绳61。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定。
[0028]实施例
[0029]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骨质疏松专用融合器,包括:第一融合节1、通过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融合节1转动连接的第二融合节2、通过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二融合节2转动连接的第三融合节3、通过第三转轴与所述第三融合节3转动连接的第四融合节4、通过第四转轴与所述第四融合节4转动连接的第五融合节5、通过第五转轴与所述第五融合节5转动连接的第六融合节6、用于连接所述第六融合节6与所述第一融合节1的连接绳61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融合节1与所述第六融合节6的连接板11;其中,
[0030]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融合节1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融合节1内固定地设有第六转轴,所述连接板11的第一端套设于所述第六转轴之外,即通过所述第六转轴与所述第一融合节1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板11的第二端呈钩状;所述第一融合节1的侧壁上开设有通槽;
[0031]所述第六融合节6为中空结构;所述第六融合节6内固定地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外径略小于所述连接板11第二端的尺寸,经由外力将所述连接板11的第二端压至所述
连接柱外,完成所述第一融合节1与所述第六融合节6的连接;所述连接柱与所述连接绳61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绳61的第二端穿过所述通槽,以实现所述第六融合节6与所述第一融合节1的连接;
[0032]所述连接绳61设置于所述连接板11靠近所述第三融合节3的一侧;
[0033]所述第二融合节2、所述第三融合节3、所述第四融合节4以及所述第五融合节5上均匀地开设有若干通孔;
[0034]如图3

5所示,所述第三融合节3的厚度均一,所述第二融合节2以及所述第四融合节4的厚度向远离所述第三融合节3的方向逐渐减薄,所述第一融合节1的厚度向远离所述第二融合节2的方向逐渐减薄,所述第五融合节5的厚度向远离所述第四融合节4的方向逐渐减薄,所述第六融合节6的厚度向远离所述第五融合节5的方向逐渐减薄,且所述第一融合节1、所述第二融合节2、所述第四融合节4、所述第五融合节5以及所述第六融合节6逐渐减薄的趋势为均一的;
[0035]当所述第一融合节1、所述第二融合节2、所述第三融合节3、所述第四融合节4、所述第五融合节5、所述第六融合节6以及所述连接板11顺次转动至工作位置,所述第一融合节1、所述第二融合节2、所述第三融合节3、所述第四融合节4、所述第五融合节5、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骨质疏松专用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融合节(1)、通过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融合节(1)转动连接的第二融合节(2)、通过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二融合节(2)转动连接的第三融合节(3)、通过第三转轴与所述第三融合节(3)转动连接的第四融合节(4)、通过第四转轴与所述第四融合节(4)转动连接的第五融合节(5)、通过第五转轴与所述第五融合节(5)转动连接的第六融合节(6)、用于连接所述第六融合节(6)与所述第一融合节(1)的连接绳(61)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融合节(1)与所述第六融合节(6)的连接板(11);其中,所述第三融合节(3)的厚度均一,所述第二融合节(2)以及所述第四融合节(4)的厚度向远离所述第三融合节(3)的方向逐渐减薄,所述第一融合节(1)的厚度向远离所述第二融合节(2)的方向逐渐减薄,所述第五融合节(5)的厚度向远离所述第四融合节(4)的方向逐渐减薄,所述第六融合节(6)的厚度向远离所述第五融合节(5)的方向逐渐减薄;所述连接绳(61)设置于所述连接板(11)靠近所述第三融合节(3)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质疏松专用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融合节(1)以及所述第六融合节(6)为中空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骨质疏松专用融合器,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国华王浩田徐宁肖冰刘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长征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