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撑开复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39306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16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撑开复位装置。其中,该装置包括:第一横向撑开结构、第二横向撑开结构,第一纵向撑开结构和第二纵向撑开结构;第一横向撑开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套管、第一左侧旋转组件、第一横向撑开组件、第一右侧旋转组件和第二套管;第二横向撑开结构与第一横向撑开结构相同;第一纵向撑开结构包括设置在两端的阻挡板,纵向撑开组件以及锁定组件、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二纵向撑开结构和第一纵向撑开结构相同。本技术中的用于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撑开复位装置,通过调节撑开结构,可使医生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调整椎体撑开的距离和角度,快速锁定锥体撑开位置,从而实现胸腰椎骨折的撑开复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撑开复位装置


技术介绍

1、胸腰椎骨折与脱位是指病人在严重外伤的情况下发生的脊柱损伤,通常会发生压缩性骨折或者爆裂性骨折,以及关节脱位。胸腰椎体均具有承重作用,且椎体前方更易受到损伤,因此当发生严重骨折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后凸畸形改变,这通常需要手术进行干预,而对椎体的撑开复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2、目前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外科手术技术已经趋于成熟,但相应的手术操作器械仍需改进。现有常规椎体撑开器械通常不能随意调节椎体撑开距离和角度,以满足不同患者病情的需要,而这通常会导致手术的失败。

3、综上所述,为了进一步提高疗效及降低手术风险,亟需设计一种新型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撑开复位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撑开复位器械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用于胸腰椎骨折脱位撑开复位装置,其通过旋转结构、撑开组件及锁定组件,可快速根据病情需要调整椎体撑开的距离和角度,同时快速锁定撑开位置,提高手术疗效。

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胸腰椎骨折脱位撑开复位装置,包括:

3、第一横向撑开结构1、第二横向撑开结构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横向撑开结构1、第二横向撑开结构2上方的第一纵向撑开结构3和第二纵向撑开结构4;

4、所述第一横向撑开结构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套管11、第一左侧旋转组件12、第一横向撑开组件13、第一右侧旋转组件14和第二套管15;

5、所述第二横向撑开结构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套管21、第二左侧旋转组件22、第二横向撑开组件23、第二右侧旋转组件24和第四套管25;

6、所述第一纵向撑开结构包括设置在两端的阻挡板31,设置在所述阻挡板内侧的纵向撑开组件34以及锁定组件35、与所述第一横向撑开结构1相连接的第一连接件32、与所述第二横向撑开结构2相连接的第二连接件33;所述第二纵向撑开结构4和所述第一纵向撑开结构3相同。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套管11和所述第二套管15均为圆柱中空结构,均用于套设在椎弓根螺钉的外部;

8、所述第一左侧旋转组件12包括第一侧方铰链121、第一旋转关节122和第一手动螺母123;所述第一套管11通过第一侧方铰链121与所述第一旋转关节122相连,所述第一旋转关节122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套管11在与脊柱平行的平面内旋转;所述第一手动螺母123设置在所述第一旋转关节122上方,用于固定所述第一旋转关节122;

9、所述第一左侧旋转组件12和所述第二右侧旋转组件14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横向撑开组件13包括第一齿轮杆131、第一中空管132、第一外壳133、与纵向撑开结构相连的第一固定连接组件134、旋转手柄上端的第一旋钮135、第一连接杆136以及其下端的第一螺母137;所述第一齿轮杆131、第一中空管132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133内部,所述第一连接杆136上设置有第一齿轮柱138,所述第一连接杆穿过所述第一外壳,且所述第一齿轮柱138与所述第一齿轮杆131上的齿轮啮合,通过旋转第一旋钮带动所述第一齿轮柱138运动,从而带动第一齿轮杆131内的齿轮在第一中空管132内做横向运动,实现所述第一横向撑开组件13的撑开和闭合。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套管21和所述第四套管25均为圆柱中空结构,用于套设在椎弓根螺钉外部;

11、所述第二左侧旋转组件22包括第二侧方铰链221、第二旋转关节222和第二手动螺母223;所述第三套管21通过第二侧方铰链221与所述第二旋转关节222相连,所述第二旋转关节222用于调节所述第三套管21在与脊柱平行的平面内旋转;所述第二手动螺母223设置在所述第二旋转关节222上方,用于固定所述第二旋转关节222;

12、所述第二左侧旋转组件22和所述第二右侧旋转组件24结构相同;

13、所述第二横向撑开组件23包括第二齿轮杆231、第二中空管232、第二外壳233、与纵向撑开结构相连第二固定连接组件234、旋转手柄上端的第二旋钮235、第二连接杆236以及其下端的第二螺母237;所述第二齿轮杆231、第二中空管232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壳233内部,所述第二连接杆236上设置有第二齿轮柱238,所述第二连接杆穿过所述第二外壳,且所述第二齿轮柱238与所述第二齿轮杆231上的齿轮啮合,通过旋转所述第二旋钮带动所述第二齿轮柱238运动,从而带动第二齿轮杆231内的齿轮在第二中空管232内做横向运动,实现所述第二横向撑开组件23的撑开和闭合。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件32为旋转连接柱,所述第一纵向撑开结构与所述第一横向撑开结构活动连接;

15、所述第二连接件33为垫片,所述第一纵向撑开结构与所述第二横向撑开结构固定连接。

16、进一步的,所述纵向撑开组件34包括第三齿轮杆341、第三旋钮343、第三外壳344;所述第三旋钮343内部设有与所述第三齿轮杆341上的齿轮相啮合的第三齿轮柱345;

17、所述锁定组件35包括手动拨片351,和所述手动拨片活动连接的拨片底座352,

18、通过按下手动拨片来带动所述第三旋钮343旋转,以实现所述第三齿轮杆341位置的调节,通过抬起所述手动拨片351来锁定撑开复位位置。

19、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外壳344上表面设置有一开窗区域,所述手动拨片351穿过这一开窗区域与所述第三齿轮杆341接触。

20、进一步的,所述椎弓根螺钉包括螺杆51、设置在所述螺杆51尾部的螺纹手柄52、设置在所述螺杆51顶部的手柄57、设置在螺纹手柄尾部的圆柱凸起53、与所述圆柱凸起相匹配的圆柱凹陷54、设置在所述圆柱凹陷外部的螺钉胃部55、以及设置在所述螺钉胃部的螺钉头部56;所述述圆柱凸起53内嵌在所述圆柱凹陷54内。

21、本技术的一种用于胸腰椎骨折脱位撑开复位装置设置了旋转结构、横向和纵向撑开杆以及锁定组件,医生能够根据不同患者骨折脱位的程度在多个方向上调整锥体撑开的位置及角度,通过手动旋转旋钮及调节手动拨片即可实现椎体撑开复位的目的。

22、本技术的一种用于胸腰椎骨折脱位撑开复位装置,其具有灵活性好、实用性强、快捷方便的特点,可满足绝大多数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椎体撑开复位要求,有效提高手术疗效,更好地恢复患者的最佳生理曲线,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撑开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32)为旋转连接柱,所述第一纵向撑开结构(3)与所述第一横向撑开结构(1)活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外壳(344)上表面设置有一开窗区域,所述手动拨片(351)穿过这一开窗区域与所述第三齿轮杆(341)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椎弓根螺钉包括螺杆(51)、设置在所述螺杆(51)尾部的螺纹手柄(52)、设置在所述螺杆(51)顶部的手柄(57)、设置在螺纹手柄尾部的圆柱凸起(53)、与所述圆柱凸起相匹配的圆柱凹陷(54)、设置在所述圆柱凹陷外部的螺钉胃部(55)、以及设置在所述螺钉胃部的螺钉头部(56);所述述圆柱凸起(53)内嵌在所述圆柱凹陷(54)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撑开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32)为旋转连接柱,所述第一纵向撑开结构(3)与所述第一横向撑开结构(1)活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外壳(344)上表面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阳卢旭华高忠亚袁金灿吴冀王璨邱有才关珍珍武铮强刘陈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长征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