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储能装置,包括储能电池,所述储能电池包括若干个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矩阵分布,在所述电池模组上设有电池恒温辅助机构,所述电池恒温辅助机构与电池模组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池模组的矩阵分布有效的在保障储能电池的体积维持在适当范围内的基础上为所述电池恒温辅助机构提供足够的工作空间,从而保障电池模组能够在合理温度范围内工作,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和工作性能都能够得到保障。工作性能都能够得到保障。工作性能都能够得到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储能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动汽车供能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储能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进行电动汽车充电时,充电在不同时段的电费差异较大,而且在用电高峰期的时候通常也是用车高峰时间段,所以为了控制电动汽车的运行成本以及避免白天有效时间的浪费,很多电动汽车的车主均会选择在夜晚电费谷值的时间段充电,但是由于电费谷值时间过晚,如果采用人力资源调整充电时间,这样会造成大量人力资源的浪费,对车主的消耗较大。
[0003]并且在进行储能装置充电和使用的过程中,特别是在电费谷值期间充电通常处于无人看守的情况下,或者室外温度处于一天的低点时。在此基础上,若进行充电时电池产生大量的热,而产生的热量会导致电池的温度过高,从而使得电池寿命降低;而由于充电时刻一般处于室外,所以在冬天的时候,电池温度会过低,电池温度过低时并不能有效的将电量充满,而且也会影响电池寿命。所以保持电池的稳定恒定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电池在温度保持恒定的时候寿命最长,续航能力降低最慢,所以如何利用电费谷值充电并保持储能装置恒温便成为电动汽车功能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电动汽车的储能装置由于温度控制失衡导致电池寿命和稳定性降低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储能装置通过对电池进行恒温辅助,在保障电池寿命的基础上还能够提升电池稳定性,从而使得续航和性能得到提升。
[0005]本技术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储能装置,包括储能电池,所述储能电池包括若干个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矩阵分布,在所述电池模组上设有电池恒温辅助机构,所述电池恒温辅助机构与电池模组固定。
[0007]目前,电动汽车的储能装置通常以储能电池为基础,而储能电池会分为若干个电池模组,储能电池即为电池模组的组合,在进行电池充电和使用的过程中,电池模组的温度会根据环境和电池使用状态的变化发生较大的波动,而温度的波动会导致电池模组的寿命和续航能力都受到较大的影响,从而导致电动汽车的性能和续航能力均受到损害,而所述电池模组在受到损坏的极端情况下还会出现自燃和亏电等危险,电动汽车会发生起火或失能等情况。
[0008]在本技术中,所述电池模组矩阵分布,通过矩阵分布的方式,有效的降低电池模组的事故率,并且能够在电池模组之间均设置电池恒温辅助机构,电池恒温辅助机构能够有效的调节电池模组的温度,通过冷却或加热的方式完成对电池模组温度的调控,使得电池模组的温度始终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由于温度的波动带来的电池模组的损伤,保护电动汽车的性能完善;本技术电池模组的矩阵分布有效的在保障储能电池的体积维
持在适当范围内的基础上为所述电池恒温辅助机构提供足够的工作空间,从而保障电池模组能够在合理温度范围内工作,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和工作性能都能够得到保障。
[0009]进一步的,所述电池恒温辅助机构包括水冷夹片,所述水冷夹片与电池模组贴合,在水冷夹片的一端设有冷水箱,其另一端设有热水箱,所述冷水箱、水冷夹片和热水箱依次连通,所述热水箱和冷水箱之间设有双向输送机构,所述冷水箱、双向输送机构和热水箱依次连通。
[0010]本技术将冷水箱和热水箱分别设立在电池模组的两端,并通过双向输送机构进行液体的输送,液体能够从冷水箱通过水冷夹片对电池模组进行冷却,并且将温度升高的液体排入热水箱,热水箱中的液体冷却后再通过双向输送机构导入冷水箱内进行再次循环,而当需要加热电池模组的时候双向输送机构便会改变输送方向,从而使得热水箱内的液体流入水冷夹片对电池模组进行保温,冷却后的液体导入所述冷水箱,并通过双向输送机构送回热水箱内,当需要对电池模组进行保温时,可以利用热水箱在电池模组工作后的余热,也可以通过加热热水箱的方式使得热水箱内的液体温度升高,从而达到对电池模组进行保温的目的。
[0011]进一步的,在所述热水箱上设有风冷组件,所述风冷组件与所述热水箱贴合,所述风冷组件位于所述热水箱背离所述电池模组的一侧。
[0012]在本技术中,所述风冷组件挂载于所述热水箱外,通过风冷组件对热水箱的散热,能够有效的将热水箱的热量排出,从而保障液体循环的过程中能够带走更多的额外热量,本技术中热水箱的入口设置于热水箱的底部,出口设置于热水箱的顶部,所述冷水箱的入口设置于冷水箱的顶部,出口设置于冷水箱的底部。
[0013]进一步的,所述风冷组件和热水箱之间固定有散热铜管,所述散热铜管蛇形分布在所述热水箱上。
[0014]为了保障散热效率,本技术通过蛇形分布的散热铜管加强对热水箱的散热,由于铜管导热性能强,所以本技术中通过铜管将热水箱的热量导出,并通过风冷组件将散热铜管的热量及时散出,避免热水箱内的温度过高;
[0015]在对电池模组进行保温的时候,加热散热铜管,便能够给热水箱有效的供给热量。
[0016]进一步的,所述风冷组件包括风冷箱体,所述风冷箱体与所述热水箱贴合,在风冷箱体上设有若干个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在所述风冷箱体背离所述热水箱的侧面上呈矩形阵列分布。
[0017]本技术中的风冷箱体保障所述散热风扇的风路循环不会堵塞,从而使得散热风扇能够起到最佳的散热效果,所述散热风扇成矩形阵列,能够使得所述散热风扇在阵列范围内均对热水箱进行有效的散热作用,从而使得热水箱的热量能够得到有效的排出;
[0018]当电池模组需要保温的时候,散热风扇停止工作便能够有效的帮助保温。
[0019]进一步的,所述双向输送机构包括结构体,所述结构体的一个侧面开有冷水口,其相对的另一侧面开有热水口,在所述结构体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可转向单向阀:所述可转向单向阀能够改变流通方向为所述冷水口流向所述热水口或所述热水口流向所述冷水口;
[0020]所述可转向单向阀的其中一侧设有挤压环,所述挤压环能够往复的压缩和释放所述空腔的大小。
[0021]在本技术中,所述结构体承载液体的双向输送空间,通过将液体从冷水口导向热水口或从热水口导向冷水口的方式,有效的控制液体的输送方向,通过可转向单向阀,能够有效的避免液体反流,也能够通过可转向单向阀的转向操作来避免输送方向的液体不通;
[0022]本技术中的液体运动动力来源于所述挤压环的往复挤压,当挤压环压缩所述空腔的大小时,所述空腔内的液体通过可转向单向阀完成输送,当挤压环释放所述空腔的大小时,在可转向单向阀的作用下,只能从单一方向吸入液体到所述空腔内,所以能够形成往复泵的作用,本技术通过挤压环的作用,能够有效的为液体循环提供动力辅助。
[0023]进一步的,所述可转向单向阀包括阀体,在阀体内设有流通口,所述流通口设有球体,所述球体外套设有压簧,所述压簧的一端与所述流通口固定,其另一端与阀体固定;
[0024]在阀体的上端和/或下端设有转向电机,所述转向电机嵌入所述结构体并与所述阀体固定。
[0025]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储能装置,包括储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电池包括若干个电池模组(4),所述电池模组(4)矩阵分布,在所述电池模组(4)上设有电池恒温辅助机构,所述电池恒温辅助机构与电池模组(4)固定;所述电池恒温辅助机构包括水冷夹片(5),所述水冷夹片(5)与电池模组(4)贴合,在水冷夹片(5)的一端设有冷水箱(7),其另一端设有热水箱(3),所述冷水箱(7)、水冷夹片(5)和热水箱(3)依次连通,所述热水箱(3)和冷水箱(7)之间设有双向输送机构(8),所述冷水箱(7)、双向输送机构(8)和热水箱(3)依次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热水箱(3)上设有风冷组件(1),所述风冷组件(1)与所述热水箱(3)贴合,所述风冷组件(1)位于所述热水箱(3)背离所述电池模组(4)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组件(1)和热水箱(3)之间固定有散热铜管(2),所述散热铜管(2)蛇形分布在所述热水箱(3)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组件(1)包括风冷箱体(11),所述风冷箱体(11)与所述热水箱(3)贴合,在风冷箱体(11)上设有若干个散热风扇(12),所述散热风扇(12)在所述风冷箱体(11)背离所述热水箱(3)的侧面上呈矩形阵列分布。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输送机构(8)包括结构体(82),所述结构体(82)的一个侧面开有冷水口(81),其相对的另一侧面开有热水口(86),在所述结构体(82)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可转向单向阀(84):所述可转向单向阀(84)能够改变流通方向为所述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昆,成天琼,张雅荣,李冰蕊,鲜建,史雅琴,王金凤,杨维元,龚文旭,李云,陈启章,
申请(专利权)人:中自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