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处理多余热量回收利用系统,包括热处理炉,热处理炉内的上部设有工件笼,热处理炉的一侧设有淬火池和蓄水池,热处理炉内位于工件笼的外围设有螺旋管,螺旋管的出口端由热处理炉穿出且穿出端连接有进水总管,进水总管上连接有若干支水管,支水管由吊篮的下方绕过后再由吊篮的另一端绕出,支水管由淬火池穿出后再进入蓄水池内,并经蓄水池的底部后再由蓄水池的另一端穿出且穿出端连接有出水总管,出水总管上连接有循环管,螺旋管的进口端由热处理炉穿出且穿出端与循环管连接,蓄水池通过输水管与淬火池连通。螺旋管内的水受高温变成蒸气,进入支水管,蒸气穿过支水管后,对淬火池内的水加热,以便淬火及浸泡工件。火及浸泡工件。火及浸泡工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处理多余热量回收利用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热量回收
,具体为一种热处理多余热量回收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热处理是指材料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的手段,以获得预期组织和性能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
[0003]专利号为CN201721248766.7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工件热处理用热量回收装置,其一级换热管、二级换热管和三级换热管依次相连,水能与高温烟气和热处理炉进行高效的换热,实现能量的回收,同时二级换热管与进气管内的空气进行换热,空气再与燃气管内的燃气进行换热,使得燃气的温度升高,有助于提升燃气的燃烧效率,整体结构简单,能有效地实现能量的高效回收。
[0004]但上述专利中的热量回收装置存在以下问题:(1)水在加热过程中会蒸发,当水蒸发而导致水量不足时,需及时添加水,而新添加的水基本是冷水,未事先预热,导致热交换时热量损失较大;(2)工件热处理后,需将工件放置在热水中淬火,而再单独烧制热水又会损失大量热量,造成能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热处理多余热量回收利用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热处理多余热量回收利用系统,包括热处理炉,所述热处理炉内的上部设有工件笼,下部为燃烧区,所述热处理炉的一侧设有淬火池和蓄水池,淬火池内设有吊篮,吊篮的底面连接有卡箍,卡箍固定于淬火池内;所述热处理炉内位于工件笼的外围设有螺旋管,所述螺旋管的外壁固定在热处理炉的内壁上,螺旋管的出口端由热处理炉穿出,且穿出端连接有进水总管,进水总管上连接有若干支水管,支水管由吊篮的下方绕过后再由吊篮的另一端绕出,且支水管的下部卡接在卡箍上,支水管由淬火池穿出后再进入蓄水池内,并经蓄水池的底部后再由蓄水池的另一端穿出,且穿出端连接有出水总管,出水总管上连接有循环管,所述螺旋管的进口端由热处理炉穿出,且穿出端与循环管连接,所述蓄水池通过输水管与淬火池连通。
[0008]优选的,所述热处理炉内的上部固定有环形的支撑台,工件笼的上端连接有凸台,工件笼由支撑台内穿过后,凸台抵靠在支撑台上,所述热处理炉的上端扣接有炉盖。
[0009]上述技术方案,打开炉盖,将工件放置在工件笼内,使工件笼由支撑台中部穿过,并使凸台抵靠在支撑台上,再盖上炉盖,以进行热处理。
[0010]优选的,所述循环管上靠近热处理炉处设有单向阀。
[0011]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单向阀,可使循环管内的水只能向螺旋管内流动,防止螺旋管内的水倒流。
[0012]优选的,所述循环管和所述输水管上设有电磁阀。
[0013]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电磁阀,可控制循环管和输水管的打开或者关闭。
[0014]优选的,所述吊篮上端的两侧连接有拉杆,其中一根拉杆的上端与热处理炉连接,另一根拉杆的上端与蓄水池连接。
[0015]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拉杆,可为吊篮提供拉力,使吊篮悬空,以便支水管可由吊篮下方绕过。
[0016]优选的,所述热处理炉的外壁设有保温层。
[0017]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保温层,进一步防止热量的流失。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9](1)螺旋管围绕工件笼,水在螺旋管内受高温变成蒸气,蒸气由螺旋管排出后进入进水总管,并由进水总管进入支水管,蒸气穿过支水管后,会对淬火池内的水加热,以便淬火及浸泡工件。
[0020](2)支水管的一部分位于蓄水池内,支水管在淬火池内热交换后,还有余热,余热继续与蓄水池内的水热交换,对蓄水池内的水预热,当淬水池内的水蒸发导致水量减少时,打开输水管上的电磁阀,将蓄水池内水的输向淬火池,从而减少水进入淬火池后因加热而造成能量的流失。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进水总管、支水管和出水总管的俯视图;
[0023]图中:1
‑
热处理炉、2
‑
工件笼、3
‑
燃烧区、4
‑
淬火池、5
‑
蓄水池、6
‑
吊篮、7
‑
卡箍、8
‑
螺旋管、9
‑
进水总管、10
‑
支水管、11
‑
出水总管、12
‑
循环管、13
‑
输水管、14
‑
支撑台、15
‑
凸台、16
‑
炉盖、17
‑
单向阀、18
‑
电磁阀、19
‑
拉杆、20
‑
保温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请参阅图1
‑
2,一种热处理多余热量回收利用系统,包括热处理炉1,所述热处理炉1内的上部设有工件笼2,下部为燃烧区3,所述热处理炉1的一侧设有淬火池4和蓄水池5,淬火池4内设有吊篮6,吊篮6的底面连接有卡箍7,卡箍7固定于淬火池4内;所述热处理炉1内位于工件笼2的外围设有螺旋管8,所述螺旋管8的外壁固定在热处理炉1的内壁上,螺旋管8的出口端由热处理炉1穿出,且穿出端连接有进水总管9,进水总管9上连接有若干支水管10,支水管10由吊篮6的下方绕过后再由吊篮6的另一端绕出,且支水管10的下部卡接在卡箍7上,支水管10由淬火池4穿出后再进入蓄水池5内,并经蓄水池5的底部后再由蓄水池5的另一端穿出,且穿出端连接有出水总管11,出水总管11上连接有循环管12,所述螺旋管8的进口端由热处理炉1穿出,且穿出端与循环管12连接,所述蓄水池5通过输水管13与淬火池4连通。
[0026]本实施例中,所述热处理炉1内的上部固定有环形的支撑台14,工件笼2的上端连接有凸台15,工件笼2由支撑台14内穿过后,凸台15抵靠在支撑台14上,所述热处理炉1的上端扣接有炉盖16。打开炉盖16,将工件放置在工件笼2内,使工件笼2由支撑台14中部穿过,并使凸台15抵靠在支撑台14上,再盖上炉盖16,以进行热处理。
[0027]本实施例中,所述循环管12上靠近热处理炉1处设有单向阀17,通过设置单向阀17,可使循环管12内的水只能向螺旋管8内流动,防止螺旋管8内的水倒流。所述循环管12和所述输水管13上设有电磁阀18,通过设置电磁阀18,可控制循环管12和输水管13的打开或者关闭。
[0028]本实施例中,所述吊篮6上端的两侧连接有拉杆19,其中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处理多余热量回收利用系统,包括热处理炉(1),所述热处理炉(1)内的上部设有工件笼(2),下部为燃烧区(3),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处理炉(1)的一侧设有淬火池(4)和蓄水池(5),淬火池(4)内设有吊篮(6),吊篮(6)的底面连接有卡箍(7),卡箍(7)固定于淬火池(4)内;所述热处理炉(1)内位于工件笼(2)的外围设有螺旋管(8),所述螺旋管(8)的外壁固定在热处理炉(1)的内壁上,螺旋管(8)的出口端由热处理炉(1)穿出,且穿出端连接有进水总管(9),进水总管(9)上连接有若干支水管(10),支水管(10)由吊篮(6)的下方绕过后再由吊篮(6)的另一端绕出,且支水管(10)的下部卡接在卡箍(7)上,支水管(10)由淬火池(4)穿出后再进入蓄水池(5)内,并经蓄水池(5)的底部后再由蓄水池(5)的另一端穿出,且穿出端连接有出水总管(11),出水总管(11)上连接有循环管(12),所述螺旋管(8)的进口端由热处理炉(1)穿出,且穿出端与循环管(12)连接,所述蓄水池(5)通过输水管(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新成,陈煜,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市努贝克机械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