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滑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5537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1
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使车门玻璃的振动能量流动逸散的玻璃滑槽。玻璃滑槽(10)以底壁(20)、车外侧侧壁(30)以及车内侧侧壁(40)为基本骨架,基本骨架安装于在车门框架(3)形成的车门框架槽部(5),对车门玻璃(4)的升降进行引导,在车外侧侧壁(30)的车内侧形成有厚壁部(31),该厚壁部(31)朝车内侧凸出而与车门玻璃(4)滑动接触,并且硬度高于车外侧侧壁(30)的车外侧侧壁主体部(37)。车外侧侧壁主体部(37)。车外侧侧壁主体部(3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玻璃滑槽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安装于在汽车等车辆的车门形成的车门框架的玻璃滑槽(glass run)。

技术介绍

[0002]汽车等车辆的肃静性提高会提高乘员的舒适性,因此商品影响力得到提高且关注度也得到提高。另外,关于预想到今后会迅速普及的电动汽车,不具有当前搭载的发动机,因此其发动机声音消失而残留的主要噪音中的道路噪音、破风声变得明显。因此,上述减弱噪音的技术的必要性与当前相比进一步提高。
[0003]破风声是行驶时的风与车辆接触,在车室外产生的声音透过车身而到达车室内的声音。关于该透过路径,可知接近车室内的乘员的耳朵的位置的车门玻璃的作用最大,进行了车门玻璃的板厚增大、声学玻璃的设定等对策,但重量增大以及成本提升成为障碍。
[0004]但是,除了车门玻璃以外,在作为车门玻璃与车门框架之间的密封件的玻璃滑槽,特别是在大于或等于1kHz的高频范围中能够减弱噪音,进行了对该减弱效果的增大化的研究。
[0005]如图7所示,玻璃滑槽110以底壁200、车外侧侧壁300以及车内侧侧壁400为基本骨架而形成为隧道状(剖面呈
“コ”
字状)。在车外侧侧壁300的前端形成有与车门玻璃600抵接的盖唇340,在车外侧侧壁300的比盖唇340更靠底壁200侧的车内侧,形成有朝底壁200侧凸出、与车门玻璃600滑动接触的车外侧密封唇330。
[0006]另一方面,在车内侧侧壁400的前端形成有与车门玻璃600滑动接触的车内侧第1密封唇410,在车内侧侧壁400的比车内侧第1密封唇410更靠底壁200侧的车外侧,朝车内侧第1密封唇410的相反方向凸出的副唇420朝向车外侧而形成,在车内侧第1密封唇410与车门玻璃600滑动接触时,车内侧第1密封唇410的车内侧与副唇420抵接。并且,在车内侧侧壁400的前端形成有盖唇430,该盖唇430以从车内侧侧壁400的前端将车门框架310的车内侧框架夹入于其与车内侧侧壁400之间的方式延伸(专利文献1)。
[0007]作为基于玻璃滑槽的噪音减弱技术,例如已知下述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技术。专利文献2涉及图7的箭头A所示的玻璃滑槽透过轨道。此外,对与专利文献1的共通部位标注了相同的标号。
[0008]关于专利文献2的玻璃滑槽110,如图8所示,车内侧密封唇具有:车内侧第1密封唇410;以及车内侧第2密封唇440,其形成为比车内侧第1密封唇410更靠底壁200侧,车内侧第1密封唇410及车内侧第2密封唇朝向底壁200侧而形成,在与车门玻璃600滑动接触时,彼此不抵接。
[0009]其结果,玻璃滑槽110具有:车内侧第1密封唇410;以及多个车内侧第2密封唇440,它们形成为比车内侧第1密封唇更靠底壁200侧,因此玻璃滑槽透过轨道的透过音的屏蔽效果增大,能够减弱噪音。
[0010]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

149984号公报
[0011]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21

2438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12]但是,关于减弱因破风声引起的噪音的技术,还能够利用有效地使车门玻璃的振动能量朝与车门玻璃抵接的部品流动逸散的所谓阻抗匹配而减弱振动,但当前未充分进行该研究。
[0013]本专利技术着眼于阻抗匹配,提供能够有效地使车门玻璃的振动能量流动逸散,减弱因破风声引起的噪音的玻璃滑槽。
[001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技术方案1的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玻璃滑槽,其以底壁、车外侧侧壁以及车内侧侧壁为基本骨架,基本骨架安装于在车门框架形成的车门框架槽部,对车门玻璃的升降进行引导,所述玻璃滑槽的特征在于,在车外侧侧壁的车内侧形成有厚壁部,该厚壁部朝车内侧凸出而与车门玻璃滑动接触,并且硬度高于车外侧侧壁的车外侧侧壁主体部。
[0015]在技术方案1的本专利技术中,在玻璃滑槽的车外侧侧壁的车内侧形成有朝车内侧凸出而与车门玻璃滑动接触的厚壁部,因此与上述
技术介绍
的车外侧密封唇的情况相比,玻璃滑槽的刚性增大,在与车门玻璃滑动接触时能够有效地使车门玻璃的振动能量流动逸散。其结果,能够减弱因破风声引起的噪音。
[0016]另外,厚壁部的硬度高于车外侧侧壁的车外侧侧壁主体部,因此能够进一步增大玻璃滑槽的刚性。其结果,能够利用玻璃滑槽的厚壁部有效地使车门玻璃的振动能量流动逸散,能够减弱因破风声引起的噪音。
[0017]这里,“玻璃滑槽的刚性”由来自玻璃滑槽的反作用力相对于由车门玻璃对玻璃滑槽进行按压时的按压部位的位移量的增大量表示。因此,“玻璃滑槽的刚性增大”是指在位移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中其斜率(梯度)增大。
[0018]关于车门玻璃与玻璃滑槽之间的阻抗匹配,可以认为,车门玻璃的阻抗由车门玻璃的质量支配,玻璃滑槽的阻抗由玻璃滑槽的刚性支配。在能够期待由玻璃滑槽实现的噪音减弱的大于或等于1kHz的高频范围,车门玻璃的阻抗大于玻璃滑槽的阻抗。因此可以认为,如果能够通过增大玻璃滑槽的刚性而使玻璃滑槽的阻抗接近玻璃的阻抗或者与其相等,则能够利用阻抗匹配有效地使车门玻璃的振动能量朝玻璃滑槽流动逸散,因此能够减弱因破风声引起的噪音。
[0019]技术方案2记载的本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1的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车内侧侧壁形成有车内侧密封唇,该车内侧密封唇从车内侧侧壁前端部或车内侧侧壁前端部与底壁之间的车外侧朝车外侧且朝底壁侧延伸设置,车外侧的侧面与车门玻璃滑动接触,关于车门玻璃与厚壁部以及车内侧密封唇滑动接触而升降时的车门玻璃受到的来自车外侧及车内侧的反作用力,车内侧的反作用力大于车外侧的反作用力。
[0020]在技术方案2记载的本专利技术中,在车内侧侧壁形成有车内侧密封唇,该车内侧密封唇从车内侧侧壁前端部或车内侧侧壁前端部与底壁之间的车外侧朝车外侧且朝底壁侧延伸设置,车外侧的侧面与车门玻璃滑动接触,关于车门玻璃与厚壁部以及车内侧密封唇滑动接触而升降时的车门玻璃受到的来自车外侧及车内侧的反作用力,车内侧的反作用力大于车外侧的反作用力,因此车门玻璃向厚壁部的按压力增大,能够使车门玻璃向玻璃滑槽
的刚性增大的位置产生位移。其结果,能够有效地使车门玻璃的振动能量朝玻璃滑槽流动逸散,能够进一步减弱因破风声引起的噪音。
[0021]技术方案3的本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1或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中,在厚壁部的车内侧表面形成有凸状的肋。
[0022]在技术方案3的本专利技术中,在厚壁部的车内侧表面形成有凸状的肋,因此能够防止在车门玻璃升降时尘埃、灰尘、异物等夹入厚壁部、以及与此相伴的异响的产生。
[0023]技术方案4的本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1或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在车外侧侧壁形成有车外侧密封唇,该车外侧密封唇从车外侧侧壁前端部或车外侧侧壁前端部与底壁之间的车内侧朝车内侧且朝底壁侧延伸设置,车内侧的侧面与车门玻璃滑动接触,车外侧密封唇未与厚壁部抵接。
[0024]在技术方案4的本专利技术中,在车外侧侧壁形成有车外侧密封唇,该车外侧密封唇从车外侧侧壁前端部或车外侧侧壁前端部与底壁之间的车内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玻璃滑槽,其以底壁、车外侧侧壁以及车内侧侧壁为基本骨架,所述基本骨架安装于在车门框架形成的车门框架槽部,对车门玻璃的升降进行引导,所述玻璃滑槽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车外侧侧壁的车内侧形成有厚壁部,该厚壁部朝车内侧凸出而与所述车门玻璃滑动接触,并且硬度高于所述车外侧侧壁的车外侧侧壁主体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滑槽,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内侧侧壁形成有车内侧密封唇,该车内侧密封唇从车内侧侧壁前端部或所述车内侧侧壁前端部与所述底壁之间的车外侧朝车外侧且朝所述底壁侧延伸设置,车外侧的侧面与所述车门玻璃滑动接触,关于所述车门玻璃与所述厚壁部以及所述车内侧密封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野尻昌利加藤朝雾若原正明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