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电结构及电致变色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5367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导电结构及电致变色器件,属于电子领域,导电结构包括第一导电层,第一导电层的一面沿第一导电层的边缘至少一侧设有多个第一导电段;多个第一导电段相间隔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第一导电层上设置相互间隔的多个第一导电段,提高导电层与外部电源连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安全性和稳定性。安全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电结构及电致变色器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电结构及电致变色器件。

技术介绍

[0002]导电层是通过溅镀、涂敷等方法形成的金属导电层、导电胶带或其它专用的溅镀或涂敷材料,用于提供极佳的静态导电性能,是一层保护能量吸收层,它也能提供好的遮盖防护性能。
[0003]其中,导电层通常设置在导电结构中,导电结构主要应用于显示器、触控面板、隔离电磁波玻璃和移动终端等电子元器件,导电层在与外部电源连接的过程中,需要在导电层表面设计连接线路,以适用于不同的电子元器件。
[0004]现有的对于导电结构上的电源线路的设计结构复杂,且线路均为整段线路,且对于不同的电子元器件,需要设计不同的线路,其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且多条线路易出现接触短路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导电结构及电致变色器件。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导电结构,包括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的一面沿所述第一导电层的边缘至少一侧设有多个第一导电段;多个所述第一导电段相间隔设置。
[000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中,通过连接端子将第一导电层连接于外部电源时,尤其涉及同时通过多个连接端子与外部电源连接时,可以通过将多个连接端子与相互间隔的多个第一导电段连接,以形成外部电源与第一导电层的电连接,从而可以避免多个连接端子直接与第一导电层连接时出现短路等情况的发生,以提高第一导电层与外部电源连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多个第一导电段相互间隔,以适用于不同的电子元器件,且均位于第一导电层的边缘,避免连接在第一导电段上的连接端子与第一导电层接触产生短路现象,提高第一导电层的利用率,同时提高导电结构的利用率,并降低了成本。
[0008]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导电结构还包括平行于所述第一导电层的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的一面沿所述第二导电层的边缘至少一侧设有多个第二导电段;多个所述第二导电段相间隔设置。由此,通过连接端子将第二导电层连接于外部电源时,尤其涉及同时通过多个连接端子与外部电源连接时,可以通过将多个连接端子与相互间隔的多个第二导电段连接,以形成外部电源与第二导电层的电连接,从而可以避免多个连接端子直接与第二导电层连接时出现短路等情况的发生,以提高第二导电层与外部电源连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多个第二导电段相互间隔,以适用于不同的电子元器件,且均位于第二导电层的边缘,避免连接在第二导电段上的连接端子与第二导电层接触产生短路现象,提高第二导电层的利用率,同时提高导电结构的利用率,并降低了成本。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电段在所述第二导电层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导电
段之间具有间隙。由此,可以有效避免第一导电段和第二导电段发生重叠接触的情形,以防止短路等事故的发生。
[0010]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第一导电段上设置有第一引出部,每个所述第二导电段上设置有第二引出部。由此,在需要将第一导电段或第二导电段与外部电源形成连接时,可以通过第一引出部和第二引出部分别与第一导电段和第二导电段连接,再将第一引出部和第二引出部分别与外部电源连接,由此形成导电段和外部电源之间的连接,通过引出部的设置,可以使导电段和外部电源之间的连接更为灵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不同结构或形状的引出部,从而提升了导电结构的适用性。
[0011]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包括电致变色层和导电结构,所述电致变色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所述第一导电层远离所述电致变色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基底层,所述第二导电层远离所述电致变色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基底层,所述第一导电段与所述第二导电段分别沿所述电致变色层的周向边缘互相交错间隔设置,且不与所述电致变色层连接。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中,通过将电致变色层设置于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之间,可以在外部电源通过第一导电段和第二导电段分别连接与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时,通过在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之间形成电势差,即电场,而使电致变色层内的粒子、离子或电荷等发生可逆的运动,即实现使电致变色器件在表观上表现为颜色变化或透过率变化等目的。
[0013]进一步的,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还包括第一汇流条和第二汇流条,所述第一汇流条通过第一引出部与所述第一导电段电连接;所述第二汇流条通过第二引出部与所述第二导电段电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在需要将第一导电段或第二导电段与外部电源形成连接时,可以通过第一引出部和第二引出部分别将第一导电段和第二导电段连接至第一汇流条和第二汇流条,再通过第一汇流条和第二汇流条分别与外部电源连接,由此形成导电段和外部电源之间的连接,可以使导电段和外部电源之间的连接更为灵活,从而提升了电致变色器件的适用性。
[0014]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基底层的边缘和所述第一导电层的边缘同侧均设有多个第一凹槽,多个所述第一凹槽与多个所述第一导电段之间交错设置;在所述第二基底层的边缘和所述第二导电层的边缘同侧均设有多个第二凹槽,多个所述第二凹槽与多个所述第二导电段之间交错设置。由此,可以确保形成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不会干扰或损坏第一导电段和第二导电段。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汇流条在所述第一导电层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基底层具有间隙;所述第二汇流条在所述第二导电层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基底层具有间隙。由此,可以防止第一汇流条与第一导电层之间形成接触,及防止第二汇流条与第二导电层之间形成接触,从而避免汇流条和导电层因接触而漏电、短路等情况的发生。
[001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汇流条的周向与所述第二汇流条的周向均包裹有绝缘层,且所述第一汇流条的两端与所述第二汇流条的两端均为导电部。由此,可以通过导电部形成汇流条和外部电源或多个汇流条之间的电连接,并通过绝缘层的设置保证汇流条不需要电接触的部位被充分绝缘,从而进一步有效防止短路等情况的发生,以提升电致变色器件工作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001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电段在所述第二导电层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二导电段在所述第一导电层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由此,可以使第一导电段和第二导电段分别位于对应的第二凹槽和第一凹槽形成的缺口位置,从而便于外部电源或相关连接端子(部件)通过凹槽连接至相应的导电段,提升电连接的便捷性和灵活性。
[001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导电结构及电致变色器件,可以避免外部电源与导电层接触产生短路等情况,不仅确保了电连接的安全性,更进一步提高了导电层即导电结构的利用率,并降低了成本。
[0019]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和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做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的一面沿所述第一导电层的边缘至少一侧设有多个第一导电段;多个所述第一导电段相间隔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平行于所述第一导电层的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的一面沿所述第二导电层的边缘至少一侧设有多个第二导电段;多个所述第二导电段相间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段在所述第二导电层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导电段之间具有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导电段上设置有第一引出部,每个所述第二导电段上设置有第二引出部。5.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致变色层和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结构,所述电致变色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所述第一导电层远离所述电致变色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基底层,所述第二导电层远离所述电致变色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基底层,所述第一导电段与所述第二导电段分别沿所述电致变色层的周向边缘互相交错间隔设置,且不与所述电致变色层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天虹彭剑瑜
申请(专利权)人:光羿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