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封边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致变色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封边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电致变色现象是指在外界电场的作用下,材料发生可逆的变色现象;电致变色的实质是材料在外电场及电流的作用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其结构改变,进而使吸收光谱和光学性能(如吸收率、透射率、反射率)发生变化,在外观上表现为颜色及透明度的可逆变化的现象。近年来,电致变色器件被广泛应用于节能窗、汽车后视镜、显示器件、移动终端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0003]现有技术中,通过将电致变色器件的侧面通过胶体密封,极大地浪费,增大了成本,且很难保证胶体形状的一致性,导致工艺难度增加。同时胶体热胀冷缩产生的体积变化带来的应力无法释放出去,进而很容易对电致电致变色层形成挤压,而导致膜层分离。
[0004]因此,如何提高电致变色器件的封边质量,避免产生脱膜的现象是值得研究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其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封边结构与依次层叠的第一基底层、第一导电层、电致变色层、第二导电层、第二基底层;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第二导电层错位设置,且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第二导电层分别覆盖于所述电致变色层;所述第一导电层上设有与所述电致变色层相间隔的第一导电部,所述第二导电层上设有与所述电致变色层相间隔的第二导电部;所述封边结构贴设于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第二导电层的表面;所述封边结构覆盖于所述电致变色层的侧面、所述第一导电层靠近所述第二导电部的侧面、所述第二导电层靠近所述第一导电部的侧面;所述封边结构还至少部分覆盖于所述第一基底层靠近所述第二导电部的侧面和所述第二基底层靠近所述第一导电部的侧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边结构覆盖于所述第一基底层靠近所述第二导电部的侧面和所述第二基底层靠近所述第一导电部的侧面;所述封边结构还部分覆盖在所述第一基底层远离所述第一导电层的一侧和所述第二基底层远离所述第二导电层的一侧,并在所述第一基底层表面形成第一封边层和所述第二基底层的表面形成第二封边层。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边结构的厚度不大于100μ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边层的厚度和所述第二封边层的厚度均不大于50μm。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边层的宽度和所述第二封边层的宽度均不大于2mm。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边结构的厚度方向的一侧上任意两点到所述封边结构的厚度方向的另一侧的垂直距离之间的差值不大于15μ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边结构为胶体,胶体固化前的黏度η小于6000cps。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边结构为透明胶体,且所述透明胶体固化后的折射率与所述第一基底层和所述第二基底层的折射率相近;或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底层远离所述第一导电层一侧的粘接层和所述第二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智睿,
申请(专利权)人:光羿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