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与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5093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29
一种电池(2)与电子设备(3)。该电池(2)包括极片组件(1)。极片组件(1)包括极片(100)与导通元件(200)。极片(100)包括集流体(110),集流体(110)包括第一导电材料层(112)、绝缘材料层(111)以及第二导电材料层(113),集流体(110)设有通口(1103)。导通元件(200)包括第一导通部(210)、第二导通部(220)及第三导通部(230)。第一导通部(210)设于集流体(110)的第一侧,并与第一导电材料层(112)电连接:第二导通部(220)设于集流体(110)的第二侧,并与第二导电材料层(113)电连接:第三导通部(230)设于通口(1103),并分别与第一导通部(210)及第二导通部(220)电连接。导通部(220)电连接。导通部(220)电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池与电子设备


[0001]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与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电池是一种将外界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并储存于其内部,以在需要的时刻对外部设备(如便携式电子设备)进行供电的装置。当前,电池广泛地运用于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中。
[0003]其中,电池的极片包括集流体以及设于集流体上的活性材料层。目前市场上有些电池中的极片采用复合集流体。具体地,该复合集流体包括位于中间的绝缘材料层,以及设于该绝缘材料层两侧的导电材料层;电池的极耳则设于一导电材料层。
[0004]本申请的申请人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发现:由于两导电材料层之间设有上述绝缘材料层,两导电材料层之间并未导通;因此背离极耳一侧的导电材料层的电子难以流向极耳,极片的过流能力较弱。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电池与电子设备,以改善极片中两导电材料层不导通的现状。
[0006]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其技术问题,该方案具体包括:
[0007]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该电池包括极片组件;所述极片组件包括极片与导通元件,所述极片包括集流体,所述集流体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导电材料层、绝缘材料层以及第二导电材料层,所述集流体设有贯通的通口。所述导通元件包括可导电的第一导通部、可导电的第二导通部以及可导电的第三导通部。第一导通部设于所述集流体的第一侧,并与所述第一导电材料层电连接;第二导通部设于所述集流体的第二侧,并与所述第二导电材料层电连接;第三导通部设于所述通口,并分别与所述第一导通部及所述第二导通部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侧为所述集流体设有所述第一导电材料层的一侧,所述第二侧为所述集流体设有所述第二导电材料层的一侧。
[0008]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中,第一导电材料层依次经由第一导通部、第三导通部以及第二导通部而与第二导电材料层实现电子导通。即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可以改善当前集流体中两导电材料层不导通的现状。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极片组件包括第一导电片与第二导电片。第一导电片设于所述第一导电材料层的表面,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区域与第二连接区域,沿第一设定方向,所述第一连接区域的投影落在所述第一导电材料层的表面,所述第二连接区域的投影落在所述通口,所述第一设定方向为所述第一导电材料层指向所述绝缘材料层的方向。第二导电片设于所述第二导电材料层的表面,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三连接区域与第四连接区域,沿所述第一设定方向的反方向,所述第三连接区域的投影落在所述第二导电材料层的表面,所述第四连接区域的投影落在所述通口,所述第二连接区域与所述第四连接区域中
至少一个的至少部分伸入所述通口内,所述第二连接区域与所述第四连接区域连接。所述第一导通部包括所述第一连接区域,所述第二导通部包括所述第三连接区域,所述第三导通部包括第二连接区域与所述第四连接区域。如此,第一导电材料层则依次经由第一连接区域、第二连接区域、第四连接区域以及第三连接区域而与第二导电材料层实现电子导通。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极片组件还包括安装于所述集流体的极耳,所述极耳与所述集流体电连接。极耳的设置使该极片组件应用于电池时能够与外部的用电装置电连接。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极耳焊接于所述第一导电片。如此,极耳经由第一导电片而间接地与集流体电连接。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极耳与所述第一导电片焊接而形成焊接区域;所述焊接区域沿所述集流体的厚度方向的投影至少70%位于所述通口内。焊接区域在焊接过程中温度发生剧烈且反复的波动,上述设置旨在使焊接区域尽可能多的位于通口处,从而降低焊接区域温度变化对集流体造成的影响;由于集流体的厚度较小,较为脆弱,故集流体在剧烈且反复的温度变化的刺激下容易产生热应力,而这会增加集流体局部损坏的风险。另外,上述设置在某些情况下会促使极耳在对应通口的部位朝向通口发生微量形变,由于避免了极耳在通口处朝外变形的情况,其有利于减小该极片组件的整体厚度。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极耳铆接固定于所述第一导电片与所述第二导电片。如此,极耳经由第一导电片而间接地与集流体电连接。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极耳包括基部、固定部以及延伸部。基部设于所述第一导电片表面,所述基部的一端延伸至超出所述集流体;固定部设于所述第二导电片表面;延伸部穿过所述第一导电片与所述第二导电片,并分别与所述基部及所述固定部连接。所述基部、所述固定部以及所述延伸部由同一金属片铆接形成。如此,极耳经由第一导电片而间接地与集流体电连接。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还包括铆钉,所述铆钉依次穿过所述极耳、所述第一导电片以及第二导电片。如此,极耳经由第一导电片而间接地与集流体电连接。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口在所述集流体的表面延伸至所述集流体的边缘。该设置有利于使上述焊接区域尽可能地落在通口处。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集流体设有复数个所述通口;所述第一导电片覆盖各所述通口,所述第二导电片覆盖各所述通口。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口呈矩形、菱形或圆形。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片与所述第二导电片由同一金属片翻折形成。当然,在本申请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片与第二导电片之间也可以是彼此独立的两片状结构;但与之相比,两者由同一金属片翻折形成的设置可保证第一导电片与第二导电片在夹持于集流体之后是相对固定的,进而可较好地降低第一导电片与第二导电片在焊接过程中发生相对位移的隐患。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片包括与所述第二导电片连接的第一端,以及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端延伸至超出所述集流体。第一导电片的第二端延伸至超出所述第一集流体,从而构成上述极耳。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包括极耳,所述极耳包括基部、固定部以及延伸部。基部设于所述集流体的第一侧,并与所述第一导电材料层电连接,所述基部的一端延伸至超
出所述集流体;固定部设于所述集流体的第二侧,并与所述第二导电材料层电连接;延伸部设于所述通口,并分别与所述基部及所述固定部连接。所述第一导通部包括所述基部,所述第二导通部包括所述固定部,所述第三导通部包括所述延伸部。如此,第一导电材料层依次经由所述基部、所述延伸部以及所述固定部而与所述第二导电材料层实现电子导通。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还包括第一导电片,所述第一导电片设于所述第一导电材料层的表面,所述基部设于所述第一导电片的表面;和/或,所述电池还包括第二导电片,所述第二导电片设于所述第二导电材料层的表面,所述固定部设于所述第二导电片的表面。其中,第二导电片的设置一方面可以避免集流体在穿钉穿过导致集流体在第二侧形变过大的情形,另一方面,由于集流体的厚度较小,其强度较低,第二导电片的设置也便于铆接过程中由外部的夹持结构所夹持,此时集流体在第二导电片所覆盖区域的受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电池,包括极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组件包括极片与导通元件,所述极片包括集流体,所述集流体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导电材料层、绝缘材料层以及第二导电材料层,所述集流体设有贯通的通口,所述导通元件包括:可导电的第一导通部,设于所述集流体的第一侧,并与所述第一导电材料层电连接;可导电的第二导通部,设于所述集流体的第二侧,并与所述第二导电材料层电连接;以及可导电的第三导通部,设于所述通口,并分别与所述第一导通部及所述第二导通部电连接;所述第一侧为所述集流体设有所述第一导电材料层的一侧,所述第二侧为所述集流体设有所述第二导电材料层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组件包括:第一导电片,设于所述第一导电材料层的表面,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区域与第二连接区域,沿第一设定方向,所述第一连接区域的投影落在所述第一导电材料层的表面,所述第二连接区域的投影落在所述通口,所述第一设定方向为所述第一导电材料层指向所述绝缘材料层的方向;以及第二导电片,设于所述第二导电材料层的表面,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三连接区域与第四连接区域,沿所述第一设定方向的反方向,所述第三连接区域的投影落在所述第二导电材料层的表面,所述第四连接区域的投影落在所述通口,所述第二连接区域与所述第四连接区域中至少一个的至少部分伸入所述通口内,所述第二连接区域与所述第四连接区域连接;所述第一导通部包括所述第一连接区域,所述第二导通部包括所述第三连接区域,所述第三导通部包括第二连接区域与所述第四连接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组件还包括安装于所述集流体的极耳,所述极耳与所述集流体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焊接于所述第一导电片。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与所述第一导电片焊接而形成焊接区域;所述焊接区域沿所述集流体的厚度方向的投影至少70%位于所述通口内。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铆接固定于所述第一导电片与所述第二导电片。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包括:基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芳赵义吴华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