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1051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该锂离子电池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卷芯,卷芯一端端面形成扇形结构的正极极耳,另一端端面形成扇形结构的负极极耳,扇形结构的正极极耳与扇形结构的负极极耳分别在卷芯轴线的两侧相对设置,以便于电解液注液浸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锂离子电池,通过在壳体内设置有卷芯,卷芯一端端面形成扇形结构的正极极耳,另一端端面形成扇形结构的负极极耳,扇形结构的正极极耳与扇形结构的负极极耳分别在卷芯轴线的两侧相对设置,加速电解液流入到卷芯内部,以便于电解液注液浸润,提高了电池质量和生产效率。提高了电池质量和生产效率。提高了电池质量和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锂离子电池


[0001]本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

技术介绍

[0002]锂电池具有体积小、容量大、使用寿命长、自放电率低、无记忆效应、绿色环保等优点,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商用车、专用车、电动自行车、储能系统、医疗器械等。
[0003]目前在电池外形尺寸一定的条件下,随着电池容量的提升,导致电池内部的空间减少,导致电池注液困难,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现有技术中的圆柱卷绕式全极耳结构锂离子电池,圆柱全极耳卷绕结构的卷芯在注液工序电解液注液浸润困难,而且圆柱全极耳卷绕结构端面是揉平的,极耳无电解液渗透通道,循环后壳体内游离电解液难以补充进入卷芯内部。
[0004]因此,亟需设计一种锂离子电池,解决以上提到的圆柱全极耳卷绕结构的卷芯在注液工序电解液注液浸润困难,而且圆柱全极耳卷绕结构端面是揉平的极耳,无电解液渗透通道,循环后壳体内游离电解液难以补充进入卷芯内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及的圆柱全极耳卷绕结构的卷芯在注液工序电解液注液浸润困难,而且圆柱全极耳卷绕结构端面是揉平的极耳,无电解液渗透通道,循环后壳体内游离电解液难以补充进入卷芯内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锂离子电池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卷芯,卷芯一端端面形成扇形结构的正极极耳,另一端端面形成扇形结构的负极极耳,扇形结构的正极极耳与扇形结构的负极极耳分别在卷芯轴线的两侧相对设置,以便于电解液注液浸润。
[0008]进一步,卷芯包括正极片、第一隔膜、负极片和第二隔膜,正极片、第一隔膜、负极片和第二隔膜依次叠放卷绕形成卷芯。
[0009]进一步,卷芯卷绕成中空圆柱结构。
[0010]进一步,正极片一端间隔设置有多个正极极耳,多个正极极耳的长度沿正极片的长度方向依次增大,正极片卷绕使多个正极极耳形成扇形结构。
[0011]进一步,相邻两个正极极耳之间的间隔依次增大。
[0012]进一步,负极片一端间隔设置有多个负极极耳,多个负极极耳的长度沿负极片的长度方向依次增大,负极片卷绕使多个负极极耳形成扇形结构。
[0013]进一步,相邻两个正极极耳之间的间隔依次增大。
[0014]进一步,正极极耳与负极极耳交错对应,以使正极片与负极片卷绕后,扇形结构的正极极耳与扇形结构的负极极耳分别在卷芯轴线的两侧。
[0015]进一步,还包括第一集流片和第二集流片,第一集流片与扇形结构的正极极耳连接,第二集流片与扇形结构的负极极耳连接。
[0016]进一步,第一集流片和第二集流片均为扇形结构。
[0017]本技术的锂离子电池具有以下优点:
[0018]通过在壳体内设置有卷芯,卷芯一端端面形成扇形结构的正极极耳,另一端端面形成扇形结构的负极极耳,扇形结构的正极极耳与扇形结构的负极极耳分别在卷芯轴线的两侧相对设置,加速电解液流入到卷芯内部,以便于电解液注液浸润,提高了电池质量和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锂离子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锂离子电池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第一集流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第二集流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正极片和负极片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技术卷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标记说明:
[0026]1、壳体;2、卷芯;21、正极片;211、正极极耳;22、第一隔膜;23、负极片;231、负极极耳;24、第二隔膜;3、第一集流片;4、第二集流片;5、第一盖板;6、第二盖板;7、第一连接件;8、第二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00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0030]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之内并
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0031]下面参照附图1至附图6描述本技术的锂离子电池。
[0032]目前在电池外形尺寸一定的条件下,随着电池容量的提升,导致电池内部的空间减少,导致电池注液困难,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现有技术中的圆柱卷绕式全极耳结构锂离子电池,圆柱全极耳卷绕结构的卷芯2在注液工序电解液注液浸润困难,而且圆柱全极耳卷绕结构端面是揉平的,极耳无电解液渗透通道,循环后壳体1内游离电解液难以补充进入卷芯2内部。因此,亟需设计一种锂离子电池,解决以上提到的圆柱全极耳卷绕结构的卷芯2在注液工序电解液注液浸润困难,而且圆柱全极耳卷绕结构端面是揉平的极耳,无电解液渗透通道,循环后壳体1内游离电解液难以补充进入卷芯2内部的问题。
[0033]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中的锂离子电池,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置有卷芯2,卷芯2一端端面形成扇形结构的正极极耳211,另一端端面形成扇形结构的负极极耳231,扇形结构的正极极耳211与扇形结构的负极极耳231分别在卷芯2轴线的两侧相对设置,以便于电解液注液浸润。通过在壳体1内设置有卷芯2,卷芯2一端端面形成扇形结构的正极极耳211,另一端端面形成扇形结构的负极极耳231,扇形结构的正极极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卷芯,卷芯一端端面形成扇形结构的正极极耳,另一端端面形成扇形结构的负极极耳,扇形结构的正极极耳与扇形结构的负极极耳分别在卷芯轴线的两侧相对设置,以便于电解液注液浸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卷芯包括正极片、第一隔膜、负极片和第二隔膜,正极片、第一隔膜、负极片和第二隔膜依次叠放卷绕形成卷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卷芯卷绕成中空圆柱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正极片一端间隔设置有多个正极极耳,多个正极极耳的长度沿正极片的长度方向依次增大,正极片卷绕使多个正极极耳形成扇形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正极极耳之间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联贵王宝成单旭
申请(专利权)人:格力钛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