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体定位装置和具有弹体定位功能的空气炮自动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4980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28
为了解决弹体在入膛之后存在姿态发生偏移的情况而导致弹丸无法射出弹膛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不改变原有产品结构及零件尺寸的前提下,提供了一种弹体定位装置和具有弹体定位功能的空气炮自动机。本发明专利技术在进弹机的中隔板和后隔板之间的高度范围内及规定的供弹线路(蛇形供单线路)以外的剩余空间内,巧妙设计了一种弹体定位装置,该弹体定位装置利用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绕轴旋转及相应弹簧的伸缩持续产生弹簧力使得弹体可以平稳进膛,且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在弹体进入弹膛后能够可靠抵住弹体,避免了因弹体姿态不正造成弹体无法射出的故障,提高了武器的使用可靠性。提高了武器的使用可靠性。提高了武器的使用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弹体定位装置和具有弹体定位功能的空气炮自动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定位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弹体定位装置和具有弹体定位功能的空气炮自动机。

技术介绍

[0002]参照图1,某空气炮进弹机为六边形箱体结构,炮膛位于进弹机的中心位置,进弹机通过内部的传动机构向空气炮自动机的弹膛供弹。
[0003]参照图2,向某空气炮自动机供弹时,进弹机沿规定的进弹线路将弹体2送至弹膛进弹口,由最后一级拨弹轮1拨动弹体2,弹体2通过惯性运动进入弹膛3。由于弹体2入膛后易与弹膛3内壁发生碰撞,在碰撞力的作用下弹体2的姿态会发生偏移,导致弹体2的中轴线与弹膛3的中轴线不重合,致使弹体2无法射出弹膛3,影响武器的使用性能,甚至存在引发严重事故的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弹体在入膛之后存在姿态发生偏移的情况而导致弹丸无法射出弹膛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在不改变原有产品结构及零件尺寸的前提下,提供了一种弹体定位装置和具有弹体定位功能的空气炮自动机。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弹体定位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第一定位单元和第二定位单元;
[0007]所述第一定位单元包括固定柱、连接杆、触头、开口销、固定轴和弹簧;
[0008]所述固定柱的侧壁中部开设有相互垂直的通孔和销孔,固定柱的两端用于与进弹机体上的轴孔间隙配合连接;
[0009]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侧壁上设有凹槽,另一端侧壁上设有凸台;所述连接杆具有凹槽的端部伸入所述固定柱侧壁中部的通孔中且可相对移动,另一端与所述触头铰接;
[0010]所述触头的侧壁用于抵住弹体,触头的端面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固定轴的轴孔;
[0011]所述开口销设置在所述固定柱侧壁的销孔中,用于与所述连接杆上的凹槽配合,限制所述连接杆的移动行程;
[0012]所述固定轴安装在所述触头的轴孔中,且二者可相对转动;固定轴的两端用于与进弹机连接;
[0013]所述弹簧套装在所述连接杆外,通过所述固定柱和所述连接杆侧壁上的凸台轴向限位;所述弹簧用于使所述连接杆复位,以及为所述触头提供用于抵住所述弹体的压力;
[0014]所述第二定位单元与第一定位单元结构原理相同,区别仅在于:
[0015]第二定位单元中的触头与所述第一定位单元中的触头为镜像结构,第二定位单元中的触头上的轴孔用于与空气炮自动机的花键轴配合安装,且可相对转动;第二定位单元省去了所述固定轴;
[0016]所述第一定位单元和第二定位单元在使用时关于空气炮自动机的弹膛对称设置,
分别用于在弹体入膛期间以及入膛后,抵住弹体的两侧,使所述弹体平稳入膛并在入膛后对其进行定位。
[0017]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柱用于限制所述弹簧的侧壁上加工有平面,使得所述弹簧与固定柱之间为面接触,以提高限位的可靠性。
[0018]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与触头通过凸耳和耳座结构配合连接,并通过销轴实现凸耳和耳座的铰接。
[0019]进一步地,所述销轴的端部设有扩铆口。
[0020]进一步地,所述触头的侧壁为圆弧面。
[0021]进一步地,所述触头上设置有减重孔。
[0022]进一步地,所述减重孔处加工有倒角。
[0023]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轴上设有限位凸台,所述触头通过轴套和该限位凸台在所述固定轴上进行限位。
[0024]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轴的两端用于与进弹机的中隔板和后隔板上的安装孔间隙配合连接。
[002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具有弹体定位功能的空气炮自动机,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上述的弹体定位装置。
[002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7]1.本专利技术在进弹机的中隔板和后隔板之间的高度范围内及规定的供弹线路(蛇形供单线路)以外的剩余空间内,巧妙设计了一种弹体定位装置,该弹体定位装置利用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绕轴旋转及相应弹簧的伸缩持续产生弹簧力使得弹体可以平稳进膛,且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在弹体进入弹膛后能够可靠抵住弹体,避免了因弹体姿态不正造成弹体无法射出的故障,提高了武器的使用可靠性。
[0028]2.本专利技术在不改变原有空气炮自动机结构及零件尺寸的前提下,仅在进弹机的中隔板和后隔板相应的位置增设用于安装弹体定位装置的安装孔,即可实现弹体的定位功能,易于实现且改进成本低,适用性好。
[0029]3.本专利技术的空气炮自动机相对于现有空气炮自动机,由于增设了弹体定位装置,使得其工作性能更加可靠,不会出现现有空气炮自动机弹体无法射出的隐患。
附图说明
[0030]图1是某进弹机的轴测图。
[0031]图2是某空气炮自动机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图为轴测图,b图为主视图。
[0032]图3是本专利技术弹体定位装置中第一定位单元的主视图。
[0033]图4是图3中A

A处的旋转剖视图。
[0034]图5是第一定位单元中第一固定柱的轴测图。
[0035]图6是第一定位单元中第一连接杆的轴测图。
[0036]图7是第一定位单元中第一触头的轴测图。
[0037]图8是第一定位单元中销轴的主视图。
[0038]图9是第一定位单元中固定轴的主视图。
[0039]图10是本专利技术弹体定位装置中第二定位单元的主视图。
[0040]图11是图10中B

B处的旋转剖视图。
[0041]图12是第二定位单元中第二触头的轴测图。
[0042]图13是本专利技术弹体定位装置与图1所示的空气炮自动机的配合关系轴测图。
[0043]图14是图13的主视图。
[0044]图15是图14中C

C处的剖视图。
[0045]图16是本专利技术的弹体定位装置在供弹机中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0046]附图标记说明:
[0047]1‑
拨弹轮;2

弹体;3

弹膛;4

花键轴;
[0048]5‑
第一定位单元;51

第一固定柱;511

定位平面;512

轴孔;513

开口销孔;52

第一开口销;53

第一弹簧;54

第一连接杆;541

凸耳;542

销孔;543

凹槽;55

第一销轴;551

扩铆口;56

第一触头;561

轴孔;562

减重孔;563

耳座;564

销孔;57

固定轴;571

固定轴套;572

轴体;573

一阶轴;57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弹体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定位单元和第二定位单元;所述第一定位单元包括固定柱、连接杆、触头、开口销、固定轴和弹簧;所述固定柱的侧壁中部开设有相互垂直的通孔和销孔,固定柱的两端用于与进弹机体上的轴孔间隙配合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侧壁上设有凹槽,另一端侧壁上设有凸台;所述连接杆具有凹槽的端部伸入所述固定柱侧壁中部的通孔中且可相对移动,另一端与所述触头铰接;所述触头的侧壁用于抵住弹体,触头的端面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固定轴的轴孔;所述开口销设置在所述固定柱侧壁的销孔中,用于与所述连接杆上的凹槽配合,限制所述连接杆的移动行程;所述固定轴安装在所述触头的轴孔中,且二者可相对转动;固定轴的两端用于与进弹机连接;所述弹簧套装在所述连接杆外,通过所述固定柱和所述连接杆侧壁上的凸台轴向限位;所述弹簧用于使所述连接杆复位,以及为所述触头提供用于抵住所述弹体的压力;所述第二定位单元与第一定位单元结构原理相同,区别仅在于:第二定位单元中的触头与所述第一定位单元中的触头为镜像结构,第二定位单元中的触头上的轴孔用于与空气炮自动机的花键轴配合安装,且可相对转动;第二定位单元省去了所述固定轴;所述第一定位单元和第二定位单元在使用时关于空气炮自动机的弹膛对称设置,分别用于在弹体入膛期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曲振森汪前进段王科南博苏高峰戴克亮辛春虹王梅杜小龙魏文明申宝钗刘蒙张彪何瑞馨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昆仑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