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端成型加工工艺及其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4842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端成型自动加工设备,其包括有前定位机构,伺服冲模机构,复合夹紧机构以及后限位机构,所述复合夹紧机构包括有主夹紧机构和副夹紧机构,通过主夹紧机构夹持管材,副夹紧机构夹持后限位插杆,从而实现了对管材的有效夹持,有效解决短管在主夹持机构内轴向打滑,造成产品报废的现象出现,所述后限位机构通过伺服电机旋转带动进给丝杆旋转,从而带动进给滑座于进给丝杆上向伺服冲模机构方向移动,直至插入端插入管材的尾端,并抵住管材的尾端,采用伺服电机恒力驱动实现管端加工,保证了进给位置的精准性,通过检测进给位置的监测,保证了产品加工的数据实现参数化,提升产品品质。提升产品品质。提升产品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端成型加工工艺及其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管端成型
,具体为一种管端成型加工工艺及其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管端成型机是一种管材类工件端面成型加工设备,利用不同的模具对管材进行管端缩径、扩径、鼓包、镦筋及其它形状的加工成型,适用于管件接插、汽车油管、风管、水管、空调管连接部位各种形状的成型加工。
[0003]管材分为短管(长度50~120mm)与长管(大于120mm),然而管端成型机在加工短管时存在如下弊端:
[0004]第一:短管做管端加工时,主夹紧机构夹持直线段比较短,管材会在主夹紧机构里轴向打滑,造成产品报废;
[0005]第二:传统的短管加工时使用的后限位机构为油缸,油缸为加工提供一个后端的保持力,因同一尺寸的管材下料有长短公差,且比标准尺寸短时,前端精准定位后,导致管材的后端与后限位机构存在因为公差而产生有一定的间距,其后端并没有与后限位机构接触,前管端成型的过程中由于冲压的力很大,而将管材往后推直至与后定位抵接,最终导致管材前端移位而造成管端成型尺寸不稳定;/>[0006]第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端成型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S1:机械手将管材(9)夹取并放置于主夹紧机构(23)内,且通过前定位机构进行管材(9)前端定位;S2:主夹紧机构(23)启动,夹紧管材,机械手退出;S3:后限位机构(3)前进恒定推力顶住管材后端;S4:副夹紧机构(24)对后限位机构(3)的后限位插杆(36)进行夹持固定;S5:伺服冲模机构(1)启动进行多次前冲成型,管端成型完成;S6:副夹紧机构松开,撤销对后限位机构(3)的夹持力,后限位机构(3)后退;S7:机械手抓料,主夹紧机构松开,机械手取出管材,完成一个循环。2.一种管端成型自动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前定位机构,伺服冲模机构(1),复合夹紧机构(2)以及后限位机构(3);所述伺服冲模机构(1)包括有冲模组件以及驱动冲模组件向后限位机构(3)方向水平移动的冲模驱动机构;所述复合夹紧机构(2)位于所述伺服冲模机构(1)和后限位机构(3)之间,其包括有复合底座,所复合底座上设有主夹紧机构以及副夹紧机构;所述后限位机构(3)用于顶紧管材的尾端,其包括有后限位部以及驱动后限位部向伺服冲模机构(1)方向水平移动的后限位驱动机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端成型自动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限位部包括有后限位插杆座(35)以及固定于后限位插杆座(35)上的后限位插杆(3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管端成型自动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限位驱动机构包括有伺服电机(31),所述伺服电机(31)的输出端通过带传动连接有进给丝杆(32),所述进给丝杆(32)上螺纹连接有进给滑座(33),所述进给滑座(33)的两侧滑动连接于导向滑轨(34)上,所述进给滑座(33)上可拆卸固定有后限位插杆座(3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管端成型自动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限位插杆(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饶梅贵陈丽渊杨传章陈红波卢旭明张清珠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长兴和良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