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植被生态网络的生态供水优先级划分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水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修复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植被生态网络的生态供水优先级划分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生态网络是综合了生态学、环境学、地理学等多个学科理论而发展形成的一种区域化生态环境规划理念。景观生态网络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思想,以保护物种的多样性、景观完整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为目的,在区域内将景观斑块进行有机连接的一种网络结构。科学合理地构建生态网络并划定生态控制区能够有效提升城市韧性,保护生物多样性。
[0003]生态水权是指为保护河流、湖泊和自然生态系统而设立的水权,有学者认为,水资源短缺、用水效率低和水资源保护等问题可以通过生态水权的建立得到缓解。生态水权配置以生态需水量计算为基础,现有研究生态需水计算的空间尺度往往是流域,时间尺度多为一年,其成果是一种偏宏观的流域水资源管理生态用水描述。由于生态系统的特殊性,生态水权的分配往往比工业、农业和生活水权的分配更加复杂,其将随着所研究地区的水环境、生态格局不同而产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植被生态网络的生态供水优先级划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对待决策区域进行网格划分,再基于土地利用类型进行生态源地的识别;S2,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应的网格赋以对应的阻力初值,再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对各网格的阻力初值进行修正,获得各网格的最终阻力值;S3,利用最小累计阻力模型计算得到不同生态源地间的最小累计阻力,提取出待决策区域的生态廊道;S4,根据待决策区域每个生态闸门的供水区域所涵盖的生态源地个数、生态廊道密度以及所处河道的弯曲程度,对各生态闸门进行供水优先级划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植被生态网络的生态供水优先级划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基于土地利用类型进行生态源地的识别,包括:S11,根据土地利用类型对各网格数据进行重分类;S12,将重分类后的网格数据转换为矢量格式,并计算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图斑的面积;S13,筛选出图斑的面积大于阈值的图斑;S14,计算S13中筛选出的各图斑的质心坐标;S15,以S14中每个图斑的质心坐标为圆心,建立与该图斑等面积的圆形缓冲区,作为该图斑的生态源地。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植被生态网络的生态供水优先级划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包括:S21,根据土地利用类型对生态源地扩张的阻碍程度大小对不同网格赋以0
‑
M的阻力初值,M为大于0的常数;S22,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计算各网格的阻力修正值Rv:其中,NDVI表示各网格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max
表示所有网格的最大归一化植被指数;S23,将每个网格的阻力初值与阻力修正值叠加,作为每个网格的最终阻力值。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植被生态网络的生态供水优先级划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包括:基于图论数学中的节点/链接像素映射表达算法的最小累计阻力模型计算不同生态源地间的累计阻力最小的联通路径,作为待决策区域的生态廊道。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植被生态网络的生态供水优先级划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包括:根据待决策区域每个生态闸门的供水区域所涵盖的生态源地个数,给各生态闸门赋以第一权重值,其中,所涵盖的生态源地个数越多,权重值越大;根据待决策区域每个生态闸门的供水区域所涵盖的生态廊道密度,给各生态闸门赋以第二权重值,其中,所涵盖的生态廊道密度越大,权重值越大;根据待决策区域每个生态闸门的供水区域所处河道的弯曲程度,给各生态闸门赋以第
三权重值,其中,所处河道的弯曲程度越大,权重值越大;计算每个生态闸门的权重平均值,根据各生态闸门的权重平均值进行供水优先级划分,其中,权重平均值越大,供水优先级越高。6.一种基于植被生态网络的生态供水优先级划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生态源地识别模块,用于对待决策区域进行网格划分,再基于土地利用类型进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冬,陈林,谢恩,徐鑫,阳勇,鲁梦格,汪宇思,孙怀卫,孙勋来,查万洁,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