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改善全株小麦青贮或小麦秸秆黄贮饲料的品质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23891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善全株小麦青贮或小麦秸秆黄贮饲料的品质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改善全株小麦青贮或小麦秸秆黄贮饲料的品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蜡熟期全株小麦或成熟期小麦秸秆与全株艾草进行混合发酵,即得到全株小麦青贮或小麦秸秆黄贮。本发明专利技术添加艾草进行混合发酵,能有效提高全株小麦青贮或小麦秸秆黄贮中乳酸菌的丰度和乳酸的含量,减少有害微生物和霉菌毒素,提高青贮或黄贮饲料的发酵品质。提高青贮或黄贮饲料的发酵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善全株小麦青贮或小麦秸秆黄贮饲料的品质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发酵饲料领域,涉及一种改善全株小麦青贮或小麦秸秆黄贮饲料的品质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小麦作为三大谷物之一,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它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蛋白质含量、生产力和消化率,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甚至明显高于苜蓿和玉米。小麦的另一个优点是,它可以在冬季种植,每公顷产量接近10吨。因此,除了食用,有六分之一的小麦作为饲料使用。
[0003]贮藏(青贮、黄贮等)是保存新鲜饲草的重要方法。它可以减少环境风险,全年为牲畜提供营养丰富、口感良好的饲料。然而,在贮藏发酵(青贮和黄贮)饲料生产过程中,微生物发酵会消耗相当一部分营养物质,降低青贮饲料的质量。不幸的是,小麦青贮和麦秸黄贮也有同样的问题。此外,由于发酵饲料打开后,在有氧条件下温度和相对湿度上升,不可避免地会有酵母、霉菌和其他不良微生物的繁殖,引起饲料的“二次发酵”。二次发酵造成的营养物质损失达30%,并产生霉菌毒素。因此,为了提高发酵饲料的营养价值,尤其是为了预防二次发酵的发生,保持饲料的品质,在生产过程中经常使用添加剂。其中,以乳酸菌为主的微生物制剂,通过调节饲料原料中的微生物区系,使得其营养成分能够良好保存,从而确保发酵饲料的发酵品质和稳定性。但是,菌剂添加量和比例对发酵饲料有氧稳定阶段的营养品质、发酵特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变化规律的影响的研究,还任重道远,而且菌剂添加模式已无法同时兼顾饲料发酵品质与有氧暴露后腐败抑制的要求。因此,对于目前小麦青贮和黄贮发酵过程中的品质不齐和有氧腐败问题,亟需一种新方法进行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株小麦青贮或小麦秸秆黄贮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添加艾草进行混合发酵,能有效提高全株小麦青贮或小麦秸秆黄贮中乳酸菌的丰度和乳酸的含量,减少有害微生物和霉菌毒素,提高青贮或黄贮饲料的发酵品质。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改善全株小麦青贮或小麦秸秆黄贮饲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将蜡熟期全株小麦或成熟期小麦秸秆与全株艾草进行混合发酵,即得到全株小麦青贮或小麦秸秆黄贮。
[0007]上述的制备方法中,所述全株艾草与所述蜡熟期全株小麦和所述全株艾草总量的质量比可为15~30:100,具体可为20:100。
[0008]上述的方法中,所述全株艾草与所述成熟期小麦秸秆和所述全株艾草总量的质量比可为55~65:100,具体可为60:100。
[0009]上述的法中,所述蜡熟期全株小麦为蜡熟期的小麦地上部分;
[0010]所述成熟期小麦秸秆为成熟期小麦秸秆地上部分;
[0011]所述全株艾草为艾草的地上部分。
[0012]上述的方法中,所述蜡熟期全株小麦或所述成熟期小麦秸秆及所述艾草的粒径均可为1~2cm。
[0013]上述的方法中,所述发酵的过程中调整含水量至55%~65%,具体可为65%。
[0014]上述的方法中,所述蜡熟期全株小麦的发酵温度可为16~35℃,发酵时间可为7~60d,有氧暴露时间可为0~8d;
[0015]上述的方法中,所述成熟期小麦秸秆的发酵温度可为20~36℃,发酵时间可为7~120d、有氧暴露时间可为0~8d。
[0016]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7](1)在蜡熟期全株小麦中添加艾草青贮进行混合发酵,能有效改善纤维含量,降低发酵及有氧暴露过程中的pH值,提高乳酸菌的丰度和乳酸的含量,减少有害微生物和霉菌毒素,进而改善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且效果在有氧暴露阶段更为明显,有效改善有氧变质问题。
[0018](2)在成熟期小麦秸秆中混合艾草进行发酵,可有效改善成熟期小麦秸秆单独发酵过程中营养物质不足的问题,明显提高乳酸、可溶性糖及粗蛋白的含量,降低了pH值、酸性洗涤纤维及中性洗涤纤维的含量;对于微生物群落而言,混合发酵提高了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丰度,减少了肠杆菌(Enterobacter)、曲霉菌(Aspergillus)等不良微生物的种类及数量,降低了霉菌毒素含量,进而提高了黄贮和有氧暴露过程中的发酵品质,尤其在有氧暴露过程中。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青贮及有氧暴露过程中不同处理组的化学成分变化,图中a

f分别表示青贮1d、3d、7d、15d、30d及60d;g

i分别表示有氧暴露2d、4d及12d。
[0020]图2为青贮及有氧暴露过程中不同处理组的微生物数量变化,图中a

f分别表示青贮1d、3d、7d、15d、30d及60d;g

i分别表示有氧暴露2d、4d及12d。
[0021]图3为黄曲霉毒素(a)及呕吐毒素(b)在青贮60d及有氧暴露过程中的变化,图中WCWD、LB、20%AA、AA分别表示蜡熟期小麦空白对照组、蜡熟期小麦+2%布氏乳杆菌(1.0
×
106cfu/g)、80%蜡熟期小麦+20%艾草、艾草空白对照组。
[0022]图4为青贮60d和有氧暴露过程中细菌和真菌群落在OTU水平的主成分分析;图4中a和e为青贮60d后的细菌和真菌群落;b和f、c和g分别为有氧暴露4和12d后的细菌和真菌群落,图4中a和e右上角标记右上至下为WCWD、AA、WCWD_60、LB_60、20% AA_60、AA_60分别表示蜡熟期小麦空白对照组、艾草空白对照组、青贮60d后蜡熟期小麦组、青贮60d后布氏乳杆菌组、青贮60d后20%艾草组、青贮60d后艾草组,图4中b和f右上角标记右上至下为WCWD、AA、WCWD_AE4、LB_AE4、20% AA_AE4、AA_AE4分别表示蜡熟期小麦空白对照组、艾草空白对照组、有氧暴露4d后蜡熟期小麦组、有氧暴露4d后布氏乳杆菌组、有氧暴露4d后20%艾草组、有氧暴露4d后艾草组,图4中c和g右上角标记右上至下为WCWD、AA、WCWD_AE12、LB_AE12、20% AA_AE12、AA_AE12分别表示蜡熟期小麦空白对照组、艾草空白对照组、有氧暴露12d后蜡熟期小麦组、有氧暴露12d后布氏乳杆菌组、有氧暴露12d后20%艾草组、有氧暴露12d后艾草组。
[0023]图5为黄曲霉毒素(a)及呕吐毒素(b)在青贮120d及有氧暴露过程中的变化,图中WS、CL、60%AA、AA分别表示小麦秸秆空白对照组、小麦秸秆+1g/kg纤维素酶+1.0
×
106cfu/g布氏乳杆菌、40%蜡熟期小麦+60%艾草、艾草空白对照组。
[0024]图6为细菌及真菌在青贮及有氧暴露过程中α

多样性的变化;图6中a和b分别为细菌群落Shannon和Chao指数;c和d分别为真菌群落Shannon和Chao指数;图6a、b、c和d中由左至右依次为WS、AA、WS_120、CL_120、60% AA_120、AA_120、WS_AE4、CL_AE4、60% AA_AE4、AA_AE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善全株小麦青贮或小麦秸秆黄贮饲料的品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蜡熟期全株小麦或成熟期小麦秸秆与全株艾草进行混合发酵,即得到全株小麦青贮或小麦秸秆黄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株艾草与所述蜡熟期全株小麦和所述全株艾草总量的质量比为15~30:100。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株艾草与所述成熟期小麦秸秆和所述全株艾草总量的质量比为55~65:100。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蜡熟期全株小麦为蜡熟期小麦地上部分;所述成熟期小麦秸秆为成熟期小麦秸秆地上部分;所述全株艾草为艾草的地上部分。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会利王珍玉谈重芳王雁萍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