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淤泥堆积的一体化预制泵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3732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排污泵站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防止淤泥堆积的一体化预制泵站,包括壳体、过滤板、去泥组件和喷淋组件;所述壳体中部一侧连通有进液管道,壳体内部底端设置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为中部向下凹陷的锥形结构,壳体内壁位于过滤板底面固定有固定环,固定环顶面为与过滤板形状匹配的斜面结构,所述过滤板中部开设有通孔,过滤板底面位于通孔外侧设置有连接环,通孔内部设置有储泥槽,所述储泥槽顶端与连接环螺纹连接,储泥槽位于壳体外侧底端,储泥槽表面开设有观察窗,所述壳体顶面设置有去泥组件,所述壳体侧面通过连接管道连通有喷淋室,喷淋室内部设置有喷淋组件。喷淋室内部设置有喷淋组件。喷淋室内部设置有喷淋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淤泥堆积的一体化预制泵站


[0001]本技术涉及排污泵站
,具体为一种防止淤泥堆积的一体化预制泵站。

技术介绍

[0002]一体化预制泵站广泛应用于市政工程、工业或其他一切不能依靠重力作用直接把水进行排放的场所。智能一体化预制泵站是一种新型环保设备,其深埋于地下,地面无泵站土建,不占用土地指标的特点,深受市政工程、工业领域、建筑领域等行业的喜爱。智能一体化预制泵站可以输送的介质有原污水、雨水、排水、工业废水、源水取水等。
[0003]现有的一体化预制泵站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水中的污泥容易沉淀于泵站底部,污泥长时间静止沉淀后会凝固在泵站的底部,污泥大量淤积凝固后如不及时清理将影响整个泵站的正常运行,这就要求工作人员频繁进入泵站内进行人工清淤,污泥凝固后不便于工作人员清淤,且泵站内部会产生大量的有害废气,会影响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给人们的使用过程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现有专利CN217679596U公开了一种防淤泥堆积的一体化预制泵站,其通过设置有自动旋转搅拌装置,滤板可以避免体积较大的淤泥块与搅拌桨叶接触碰撞,提高了对搅拌桨叶的保护性能,防水罩可以对驱动电机进行防水,结构简单,可以避免淤泥沉淀凝固,提高了工作人员对淤泥清理的便捷性,但该装置还存在以下问题:1、泵站内部的污泥无法快速排出,导致工作人员的清理步骤较为繁琐;2、有害气体直接排入空气内会造成大气环境的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淤泥堆积的一体化预制泵站,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止淤泥堆积的一体化预制泵站,包括壳体、过滤板、去泥组件和喷淋组件;所述壳体中部一侧连通有进液管道,壳体内部底端设置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为中部向下凹陷的锥形结构,壳体内壁位于过滤板底面固定有固定环,固定环顶面为与过滤板形状匹配的斜面结构,所述过滤板中部开设有通孔,过滤板底面位于通孔外侧设置有连接环,通孔内部设置有储泥槽,所述储泥槽顶端与连接环螺纹连接,储泥槽位于壳体外侧底端,储泥槽表面开设有观察窗,所述壳体顶面设置有去泥组件,所述壳体侧面通过连接管道连通有喷淋室,喷淋室内部设置有喷淋组件。
[0006]优选的,所述去泥组件包括伺服电机、驱动轴、密封环和刮板;所述壳体表面中心安装固定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驱动轴,驱动轴底端伸入壳体内部,且驱动轴与壳体连接位置处的上端和下端套设固定有密封环。
[0007]优选的,所述驱动轴底端套设固定有套环,套环表面固定连接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另一端与刮板固定连接,所述刮板表面与过滤板表面紧密接触。
[0008]优选的,所述喷淋组件包括雾化喷头、储液罐和进液支管;所述喷淋室内壁顶端等
间距固定有若干雾化喷头,喷淋室顶端固定有储液罐,储液罐内部底端通过若干进液支管与每个雾化喷头连通。
[0009]优选的,所述喷淋室内部相对于壳体的另一侧连通有排气管道,所述壳体表面位于过滤板下方连通有出液管道。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壳体内部设置锥形的过滤板,能够使大部分的污泥自动滑入储泥槽内,而当污泥堵塞过滤板的滤孔时,又可通过去泥组件将过滤板表面的污泥聚集,使污泥的自重能够划入储泥槽内,从而实现了该一体化预制泵站防堵塞的目的,工作人员可根据储泥槽表面的观察窗观察储泥槽储存的污泥量,并定期将储泥槽取出对污泥进行清理。
[0011]本技术通过喷淋室和喷淋组件的配合,能够使吸收剂与污水产生的有害气体充分接触,从而对有害气体进行净化处理,以避免直接将有害气体排出而污染环境。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整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整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壳体;2、进液管道;3、过滤板;4、固定环;5、连接环;6、储泥槽;7、观察窗;8、喷淋室;9、伺服电机;10、驱动轴;11、密封环;12、套环;13、定位杆;14、刮板;15、雾化喷头;16、储液罐;17、进液支管;18、排气管道;19、出液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18]请参阅图1

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防止淤泥堆积的一体化预制泵站,包括壳体1、过滤板3、去泥组件和喷淋组件;壳体1中部一侧连通有进液管道2,壳体1内部底端设置有过滤板3,过滤板3为中部向下凹陷的锥形结构,壳体1内壁位于过滤板3底面固定有固定环4,固定环4顶面为与过滤板3形状匹配的斜面结构,过滤板3中部开设有通孔,过滤板3底面位于通孔外侧设置有连接环5,通孔内部设置有储泥槽6,储泥槽6顶端与连接环5螺纹连接,储泥槽6位于壳体1外侧底端,储泥槽6表面开设有观察窗7,壳体1顶面设置有
去泥组件,壳体1侧面通过连接管道连通有喷淋室8,喷淋室8内部设置有喷淋组件;
[0019]去泥组件包括伺服电机9、驱动轴10、密封环11和刮板14;壳体1表面中心安装固定有伺服电机9,伺服电机9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驱动轴10,驱动轴10底端伸入壳体1内部,且驱动轴10与壳体1连接位置处的上端和下端套设固定有密封环11,驱动轴10底端套设固定有套环12,套环12表面固定连接有定位杆13,定位杆13另一端与刮板14固定连接,刮板14表面与过滤板3表面紧密接触。
[0020]喷淋组件包括雾化喷头15、储液罐16和进液支管17;喷淋室8内壁顶端等间距固定有若干雾化喷头15,喷淋室8顶端固定有储液罐16,储液罐16内部底端通过若干进液支管17与每个雾化喷头15连通,喷淋室8内部相对于壳体1的另一侧连通有排气管道18,壳体1表面位于过滤板3下方连通有出液管道19。
[0021]工作原理:在工作时,污水通过进液管道2进入壳体1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淤泥堆积的一体化预制泵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过滤板(3)、去泥组件和喷淋组件;所述壳体(1)中部一侧连通有进液管道(2),壳体(1)内部底端设置有过滤板(3),所述过滤板(3)为中部向下凹陷的锥形结构,壳体(1)内壁位于过滤板(3)底面固定有固定环(4),固定环(4)顶面为与过滤板(3)形状匹配的斜面结构,所述过滤板(3)中部开设有通孔,过滤板(3)底面位于通孔外侧设置有连接环(5),通孔内部设置有储泥槽(6),所述储泥槽(6)顶端与连接环(5)螺纹连接,储泥槽(6)位于壳体(1)外侧底端,储泥槽(6)表面开设有观察窗(7),所述壳体(1)顶面设置有去泥组件,所述壳体(1)侧面通过连接管道连通有喷淋室(8),喷淋室(8)内部设置有喷淋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淤泥堆积的一体化预制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去泥组件包括伺服电机(9)、驱动轴(10)、密封环(11)和刮板(14);所述壳体(1)表面中心安装固定有伺服电机(9),伺服电机(9)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驱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爱花许日龙乐莉莉余婷灵陈娟罗方贵
申请(专利权)人:中诚建福建水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