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更换内部管束的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3478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方便更换内部管束的换热器,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方案中,折流板结构强度低,易发生形变,在更换管束时,不容易进行穿管安装,并且管束具有断裂风险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套管连接相邻的折流板以及管板,增强了折流板的结构强度,在流体冲击折流板时,可以起到良好的抗冲击效果,避免了折流板形变损坏,通过在折流板与管板上设置内径大于管束的通孔,使管束的穿插不受折流板阻挡,并利用导向套对管束的端部进行导向,提高了管束穿插时的便利性,有利于提高管束更换的效率,通过使用固定套压紧固定密封圈的方式,对管束进行固定,从径向对管束施力,消除了管束的拉伸断裂风险。消除了管束的拉伸断裂风险。消除了管束的拉伸断裂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便更换内部管束的换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换热器
,具体为一种方便更换内部管束的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即在一个大的密闭容器内装上水或其他介质,而在容器内有管道穿过。让热水从管道内流过。
[0003]由于管道内热水和容器内冷热水的温度差,会形成热交换,也就是初中物理的热平衡,高温物体的热量总是向低温物体传递,这样就把管道里水的热量交换给了容器内的冷水,换热器又称热交换器。
[0004]中国专利CN201921288803.6公开了一种内管束便于拆卸的管壳式换热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开设有换热腔,所述换热腔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管板,所述换热腔顶部固定安装有位于两个管板之间且数量大于四个的上折流板,所述换热腔底部固定安装有位于两个管板之间且数量大于三个的下折流板。
[0005]现有技术方案中,折流板由于与管束之间没有固定连接,导致结构强度降低,折流板受流体冲击易发生形变甚至损坏,在更换管束时,由于重力以及制造精度的影响,管束在穿过不同折流板时容易被阻挡,不容易进行穿管安装,而且管束的两端通过螺母与管板连接,为了保证密封性,管束持续受应力拉伸,具有断裂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鉴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方便更换内部管束的换热器,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壳体、封头,所述壳体上设有入料口、出料口,所述壳体的两端均设有管板,所述管板上均法兰连接有封头,所述封头上均设有冷媒口,冷却媒介通过所述冷媒口进入换热器中,所述壳体内设有折流板,所述折流板有多组且交错设置,增加流体行程,提高换热效果,两组所述管板之间连接有管束,所述管束有多组且穿过所述折流板,冷却媒介通过所述管束与流体接触进行热量交换,所述折流板与所述管板上均设有通孔,所述管束穿过所述通孔,所述管束外设有套管,所述套管有多组,且所述套管连接相邻所述折流板,所述套管还连接相邻的所述折流板与所述管板,所述套管对所述折流板进行支撑,保证结构强度,防止变形,所述管板上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与所述管束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固定座用于固定所述管束的末端,从而对所述管束进行固定,所述固定座上设有可拆卸的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内壁与所述管束滑动连接。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通孔的内径大于所述管束的外径,便于所述管束从所述通孔中穿过。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套管的侧壁上设有换热口,便于流体与所述管束直接接触,保证换热效果,所述套管的内壁与所述通孔的尺寸相匹配,所述套管的两端均设有法兰盘,所述法兰盘上设有圆周阵列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为沉孔,所述通孔的周围设穿孔,所述穿孔与所述安装孔的尺寸相匹配位置相对应,同一所述通孔两侧的所
述法兰盘通过螺栓进行连接固定。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法兰盘的边缘设有斜面,降低流体经过时的直接冲击,可延长使用时间。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套管的内壁设有导向套,所述导向套的右端开口边缘处有圆角,更换所述管束时,从右侧穿入所述管束,在穿管过程中,所述管束的端部可被所述导向套的圆角开口收束,从而进入所述导向套中,所述导向套的左侧内壁设有防滑密封圈,所述防滑密封圈与所述管束的尺寸相匹配,所述防滑密封圈可对所述管束进行夹持,提高所述管束的稳定性。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滑密封圈的右侧设有第一内倒角,便于所述管束的端部插入所述防滑密封圈中。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座上设有所述安装孔,所述固定座上设有螺纹管,所述螺纹管的内壁与所述通孔的尺寸相匹配,所述螺纹管与所述固定套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固定套上设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与所述固定座的尺寸相匹配,所述密封垫将所述固定座上的安装孔进行密封,防止流体从其中流出。
[00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螺纹管的内壁左端设有固定密封圈,所述固定密封圈与所述管束的尺寸相匹配,所述固定密封圈从所述螺纹管的左端凸出,所述固定套的内壁设有第二内倒角,所述第二内倒角与所述固定密封圈的尺寸相匹配位置相对应,在所述固定套在所述螺纹管旋紧的过程中,所述第二内倒角将所述固定密封圈挤压,使所述固定密封圈与所述管束之间的摩擦力增大,从而将所述管束进行固定并密封。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套管连接相邻的折流板以及管板,使折流板、管板、壳体形成一个整齐,增强了折流板的结构强度,在流体冲击折流板时,可以起到良好的抗冲击效果,避免了折流板形变损坏,通过在折流板与管板上设置内径大于管束的通孔,使管束的穿插不受折流板阻挡,并利用导向套对管束的端部进行导向,提高了管束穿插时的便利性,有利于提高管束更换的效率,通过使用固定套压紧固定密封圈的方式,对管束进行固定,从径向对管束施力,消除了管束的拉伸断裂风险。
附图说明
[0015]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17]图1为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套管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固定座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壳体;2、封头;3、套管;4、固定座;5、固定套;6、管束;10、入料口;11、出料口;12、折流板;13、管板;21、冷媒口;30、法兰盘;31、导向套;32、防滑密封圈;41、固定密封圈;51、密封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实施例1
[0022]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方便更换内部管束的换热器,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壳体1、封头2,壳体1的顶部设有入料口10,壳体的底部设有出料口11,壳体1的两端均设有管板13,管板13的外侧均法兰连接有封头2,封头2上均设有冷媒口21,壳体1内设有折流板12,折流板12有多组且交错设置,两组管板13之间通过多组管束6连接,管束6连通两侧的封头2,冷却媒介通过管束6流经壳体1,折流板12与管板13上均设有通孔,通孔的内径大于管束6的外径,使得管束6可以方便地穿过通孔,为增强折流板12的结构强度,在管束6的外部套设有多组的套管3,套管3连接相邻的折流板12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更换内部管束的换热器,包括壳体(1)、封头(2),所述壳体(1)上设有入料口(10)、出料口(11),所述壳体(1)的两端均设有管板(13),所述管板(13)上均法兰连接有封头(2),所述封头(2)上均设有冷媒口(21),所述壳体(1)内设有折流板(12),所述折流板(12)有多组且交错设置,两组所述管板(13)之间连接有管束(6),所述管束(6)有多组且穿过所述折流板(12),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板(12)与所述管板(13)上均设有通孔,所述管束(6)穿过所述通孔,所述管束(6)外设有套管(3),所述套管(3)有多组,且所述套管(3)连接相邻所述折流板(12),所述套管(3)还连接相邻的所述折流板(12)与所述管板(13),所述管板(13)上设有固定座(4),所述固定座(4)与所述管束(6)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固定座(4)上设有可拆卸的固定套(5),所述固定套(5)的内壁与所述管束(6)滑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更换内部管束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内径大于所述管束(6)的外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方便更换内部管束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3)的侧壁上设有换热口,所述套管(3)的内壁与所述通孔的尺寸相匹配,所述套管(3)的两端均设有法兰盘(30),所述法兰盘(30)上设有圆周阵列的安装孔,所述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建飞尹爱华尹建华张家珉张明
申请(专利权)人:金昌隆博气体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