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高性能的室内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3254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强度高性能的室内换热器,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连接架、输入壳、输送壳和换热管,连接架包括第一侧壳和第二侧壳,第一侧壳和第二侧壳之间共同活动连接有若干换热管,换热管的周侧对称固定有换热板,第一侧壳远离第二侧壳一侧的上部固定连通有输入壳,输入壳下方的第一侧壳上固定有输送壳,输送壳靠近第一侧壳的一侧固定有隔热板,隔热板远离输送壳的一侧与第一侧壳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连接架、输入壳、输送壳和换热管,解决了换热器换热面积较小造成换热效率不高且输入和输出位置温差较大发生自身热交换容易产生功率的浪费的问题。身热交换容易产生功率的浪费的问题。身热交换容易产生功率的浪费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强度高性能的室内换热器


[0001]本技术属于换热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强度高性能的室内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广泛,用于室内使用时,它可以通过吸收和放出热量,保证热平衡,能让室内始终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温度,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0003]1、换热器换热时,基本上是通过其中的管路来进行换热,换热过程中,管路的表面积有限,换热的过程中,换热面积较小,造成换热用的流体在流经换热器的时候,不能充分进行换热,换热效率不高;
[0004]2、换热器为了安装方便,设计的时候,将输入和输出的位置设计成为互相接触的,但是输入和输出位置的流体之间的温差较大,容易自身发生热交换,产生功率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度高性能的室内换热器,通过设置连接架、输入壳、输送壳和换热管,解决了换热器换热面积较小造成换热效率不高且输入和输出位置温差较大发生自身热交换容易产生功率的浪费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本技术为一种高强度高性能的室内换热器,包括连接架、输入壳、输送壳和换热管,所述连接架包括第一侧壳和第二侧壳,所述第一侧壳和第二侧壳之间共同活动连接有若干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周侧对称固定有换热板,所述第一侧壳远离第二侧壳一侧的上部固定连通有输入壳,所述输入壳下方的第一侧壳上固定有输送壳,所述输送壳靠近第一侧壳的一侧固定有隔热板,所述隔热板远离输送壳的一侧与第一侧壳固定,工作时,本技术通过连接架将若干换热用的换热管连接在一起,通过输入壳将换热用的流体导到连接架中,通过第一侧壳导到换热管中换热后,再导到第二侧壳中汇集,并通过底壳导到输送壳中导出。
[0008]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架还包括连通口和连接条,所述第一侧壳远离第二侧壳的一侧上部开设有连通口,所述第一侧壳和第二侧壳互相靠近的一侧上部和下部共同固定有连接条,所述第二侧壳的底端为开口式设置,第一侧壳和第二侧壳通过连接条连接在一起。
[0009]进一步地,所述输入壳靠近连接架的一侧为开口式设置,所述连通口与输入壳位置对应,所述输入壳远离连接架的一侧固定连通有第一螺筒,输入壳通过第一螺筒和输入换热用流体的管路连接,使得换热用的流体导到输入壳中。
[0010]进一步地,所述输送壳的底部固定连通有底壳,所述输送壳远离连接架的一侧上部固定连通有第二螺筒,输送壳通过和第二螺筒连接的管路将经过换热后的流体导到另一
个换热的设备中。
[0011]进一步地,所述底壳顶部远离输送壳的一侧开设有顶口,所述连接架固定在底壳的顶部,所述第二侧壳的底部与顶口位置对应,使得第二侧壳中汇集的流体导到底壳中。
[0012]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架还包括转孔,所述第一侧壳和第二侧壳互相靠近的一侧位置对应地等距开设有转孔,所述换热管周侧的两端部固定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活动连接在转孔内,所述换热管的两端皆固定有限制盘,所述换热管两端的限制盘分别设置在第一侧壳和第二侧壳内,使得换热管连接在第一侧壳和第二侧壳之间。
[0013]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1、本技术通过设置连接架、输入壳和换热管,解决了换热器换热面积较小造成换热效率不高的问题,将输入换热流体的管路与输入壳上的第一螺筒螺纹连接在一起紧固后,再将输出换热用流体的管路与第二螺筒螺纹连接紧固后,将换热用的流体输送到输入壳中,再导到第一侧壳内,导到换热管中后,通过换热管轴侧的两个换热板增大换热面积,使得换热器换热时换热面积更大,增加换热效率。
[0015]2、本技术通过设置连接架、输入壳和输送壳,解决了换热器输入和输出位置温差较大发生自身热交换容易产生功率的浪费的问题,输入壳和输送壳之间通过输入壳和输送壳之间的间隙隔开,防止两者之间经过的流体之间发生热交换,输送壳和第一侧壳之间经过的流体通过隔热板隔开,防止两者之间经过的流体之间发生热交换,使得换热器输入和输出位置可以设计在一起,且可以更好地防止换热器中输入和输出位置的换热流体之间发生热交换,减少功率浪费。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组装结构立体图;
[0017]图2为本技术连接架结构立体图;
[0018]图3为本技术输入壳结构立体图;
[0019]图4为本技术输送壳结构立体图;
[0020]图5为本技术换热管结构立体图。
[0021]附图标记:
[0022]100、连接架;101、第一侧壳;102、连通口;103、连接条;104、第二侧壳;105、转孔;200、输入壳;201、第一螺筒;300、输送壳;301、底壳;302、顶口;303、第二螺筒;304、隔热板;400、换热管;401、换热板;402、限制盘;403、密封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4]请参阅图1

5所示,本技术为一种高强度高性能的室内换热器,包括连接架100、输入壳200、输送壳300和换热管400,连接架100包括第一侧壳101和第二侧壳104,第一侧壳101和第二侧壳104之间共同活动连接有若干换热管400,第一侧壳101和第二侧壳104将换热管400连接在其上,通过换热管400在其中经过换热用的流体时,将流体中的热量散去,换热管400的周侧对称固定有换热板401,换热板401用于增加换热管400的换热面积,第
一侧壳101远离第二侧壳104一侧的上部固定连通有输入壳200,输入壳200将需要换热的流体导到第一侧壳101内,输入壳200下方的第一侧壳101上固定有输送壳300,输送壳300用于汇集经过换热后的流体,输送壳300靠近第一侧壳101的一侧固定有隔热板304,隔热板304远离输送壳300的一侧与第一侧壳101固定,使得经过换热后的流体和换热前的流体隔开,减少换热后的流体和换热前流体之间的热交换。
[0025]其中如图1、2所示,连接架100还包括连通口102和连接条103,第一侧壳101远离第二侧壳104的一侧上部开设有连通口102,第一侧壳101通过连通口102与输入壳200连通,第一侧壳101和第二侧壳104互相靠近的一侧上部和下部共同固定有连接条103,第一侧壳101和第二侧壳104通过连接条103连接在一起,第二侧壳104的底端为开口式设置。
[0026]其中如图1、3所示,输入壳200靠近连接架100的一侧为开口式设置,连通口102与输入壳200位置对应,使得进入输入壳200中的流体直接进入第一侧壳101内,输入壳200远离连接架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度高性能的室内换热器,包括连接架(100)、输入壳(200)、输送壳(300)和换热管(4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100)包括第一侧壳(101)和第二侧壳(104),所述第一侧壳(101)和第二侧壳(104)之间共同活动连接有若干换热管(400),所述换热管(400)的周侧对称固定有换热板(401),所述第一侧壳(101)远离第二侧壳(104)一侧的上部固定连通有输入壳(200),所述输入壳(200)下方的第一侧壳(101)上固定有输送壳(300),所述输送壳(300)靠近第一侧壳(101)的一侧固定有隔热板(304),所述隔热板(304)远离输送壳(300)的一侧与第一侧壳(101)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高性能的室内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100)还包括连通口(102)和连接条(103),所述第一侧壳(101)远离第二侧壳(104)的一侧上部开设有连通口(102),所述第一侧壳(101)和第二侧壳(104)互相靠近的一侧上部和下部共同固定有连接条(103),所述第二侧壳(104)的底端为开口式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强度高性能的室内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壳(200)靠近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子瀚葛传勇马智斌陈彬崔明路常绪涛宋本康张恒利铁静白云鹏
申请(专利权)人:豫新汽车热管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