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即装即用的氨氮污水处理红菌罐装置及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3476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即装即用的氨氮污水处理红菌罐装置,包括厌氧氨氧化反应器、污水快速配制器、污水过滤回流器和氮气处理装置,厌氧氨氧化反应器与污水快速配制器之间通过进水泵和进水管相连接,厌氧氨氧化反应器与污水过滤回流器之间连接有溢流液管,厌氧氨氧化反应器与污水过滤回流器之间通过回流管和回流泵相连接;本红菌罐装置在氧氨氧化菌生长、繁殖的过程中通过污水过滤回流器对废水进行排出,将污泥截留后并回送至反应器内部使生物污泥快速累积,并通过对反应器内部液体温度、pH值以及DO浓度的精准控制能够极大提高氧氨氧化菌的生产、繁殖速率,使得原本长达半年的启动时间缩短在1个月左右,能够达到即装即用的效果。达到即装即用的效果。达到即装即用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即装即用的氨氮污水处理红菌罐装置及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即装即用的氨氮污水处理红菌罐装置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污水脱氮的方法有生物法、物理法和化学法,其中生物脱氮以其经济有效性而受到环境工作者的青睐。厌氧氨氧化是一种将氨氮和亚硝氮同时去除的新型生物脱氮技术,利用已驯化的厌氧氨氧化红菌作为分解消化污水中氨氮成分的微生物源,然后合理控制环境温度、污水pH值和溶氧度来进行分解脱氮。但是由于厌氧氨氧化菌繁殖对环境要求及其严苛,而且繁殖速率十分缓慢,导致培养富集很困难,使得厌氧氨氧化工艺启动期过长的问题,无法实现污水脱氮处理过程中的即装即用。
[0003]申请号为CN2011100437594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快速增殖厌氧氨氧化菌的装置及方法,该装置设有塔式反应器、沉淀池、机械搅拌装置、温度控制装置、回流系统,塔式反应器和沉淀池均为密闭反应器。塔式反应器中水温由温度控制装置在线自动调控,出水溢流至沉淀池;沉淀池中有刮泥装置,并靠回流系统将沉淀池中富集的细菌回流至塔式反应器。该专利技术专利公开的快速增殖厌氧氨氧化菌的装置虽然通过有效控制水温保证厌氧氨氧化菌处于最近温度环境,同时通过机械搅拌装置能够加速厌氧氨氧化菌繁殖速度,但是厌氧氨氧化菌的繁殖还对污水pH值、溶氧度等均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一旦控制不好则会导致厌氧氨氧化菌繁殖效率下降。另外,现有装置的温度装置以加热棒对水体进行加热,导致加热时水体上下层存在一定的温差,同时机械搅拌过程中容易将水体上方的空气溶入其中,无法严苛控制污水的溶氧度,致使厌氧氨氧化菌的繁殖速度无法达到最近,不具备即装即用的效果。基于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能够严格控制厌氧氨氧化菌繁殖时污水温度、pH、溶氧度以实现即装即用的氨氮污水处理红菌罐装置及使用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严格控制厌氧氨氧化菌繁殖时污水温度、pH、溶氧度以实现即装即用的氨氮污水处理红菌罐装置及使用方法。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即装即用的氨氮污水处理红菌罐装置,包括厌氧氨氧化反应器、污水快速配制器、污水过滤回流器和氮气处理装置,所述厌氧氨氧化反应器与污水快速配制器之间通过进水泵和进水管相连接,所述厌氧氨氧化反应器与污水过滤回流器上端之间连接有溢流液管,厌氧氨氧化反应器与污水过滤回流器下端之间通过回流管和回流泵相连接;
[0007]所述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包括下罐身和上罐盖,所述下罐身中设置有气动搅拌架,所述上罐盖的上表面设置有压缩气驱动罩和第一单向气阀,所述压缩气驱动罩的内部通过隔板分为上驱动腔和下进气腔,且隔板的中心处设置有密封轴承,位于所述上驱动腔处的压缩气驱动罩侧面连接有切线进气管,位于所述切线进气管对侧的隔板上开设有通气口,
所述气动搅拌架包括中空转轴和中空连接杆,所述中空转轴的上端与密封轴承相连接且顶端连接有位于上驱动腔中的气动叶轮,位于所述下进气腔中的中空转轴圆周面上开设有进气口,所述中空连接杆连接在中空转轴的下端且两者的中空内腔相连通设置,所述中空连接杆的端部连接有中空搅拌叶盘,所述中空搅拌叶盘的一侧面开设有大量排气孔;
[0008]所述氮气处理装置包括氮气源罐,所述氮气源罐通过第一输气管连接有氮气加热单元,所述氮气加热单元上连接有第二输气管,所述第二输气管的端部与切线进气管相连接。
[0009]作为上述方案的具体设置,所述污水快速配制器包括配水罐身和配水罐盖,所述配水罐盖上设置有伸入配水罐身中的搅拌器,所述配水罐盖的上表面连接有注液管,所述配水罐身的上端侧面设置有固体料定量输送机。
[0010]作为上述方案的具体设置,所述固体料定量输送机包括料斗和送料筒,所述送料筒的一端伸入配水罐身中设置,且在伸入配水罐身内的送料筒端部转动连接有活动盖板,所述送料筒的外端面设置有绞龙电机,所述送料筒中设置有与绞龙电机相连接的绞龙叶,所述料斗与送料筒的外端上表面相连接。
[0011]作为上述方案的具体设置,所述配水罐身的底部设置有曝气管,且曝气管上连接有多个朝上设置的曝气头,所述氮气加热单元上连接有三通阀,所述第二输气管的一端与三通阀相连接,所述三通阀的另一端还连接有第三输气管,且第三输气管的端部与曝气管相连接,所述配水罐盖上还设置有第二单向气阀。
[0012]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下罐身的侧面设置有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的温度传感器和pH测定仪。
[0013]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还包括酸液桶,所述酸液桶的上端设置有输酸泵,所述输酸泵上连接有与靠近厌氧氨氧化反应器一端进水管相连接的输酸管。
[0014]作为上述方案的具体设置,所述氮气加热单元包括内部充满导热油的油液换热箱,所述油液换热箱的内部设置有蛇形管,所述蛇形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输气管、第二输气管相连接,所述油液换热箱的一侧面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的内侧面设置有多个换热翅片,加热装置的外侧面设置有控制面板。
[0015]作为上述方案的具体设置,所述污水过滤回流器包括过滤桶和拆装桶盖,所述溢流液管的端部与过滤桶上端相连接,所述回流管的端部与过滤桶下端相连接,所述拆装桶盖的下表面连接有伸入过滤桶中的过滤膜,所述拆装桶盖上连接有伸入过滤膜中的抽液管,所述抽液管的端部连接有抽滤泵。
[0016]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还包括安装底座,所述厌氧氨氧化反应器、污水快速配制器、污水过滤回流器和氮气处理装置均固定设置在安装底座的上表面。
[0017]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即装即用的氨氮污水处理红菌罐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0018]S1:先使用污水快速配制器配置人工废水,人工废水采用碳酸氢氨150mg/L、亚硝酸钠180mg/L、营养物质(氯化钙50mg/L、硫酸镁50mg/L)、微量元素(硫酸亚铁5mg/L)以及脱氧剂(亚硫酸钠10mg/L)进行配置,并且还要将人工废水的DO浓度控制在0.5mg/L以下,同时pH值控制在控制在7.0

8.0之间,然后将配置好的人工废水通入厌氧氨氧化反应器中;
[0019]S2:将出厂时配备的成熟厌氧氨氧化功能菌投入到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然后通过
氮气处理装置将加热后的氮气通入到压缩气驱动罩中,使得在压缩氮气的作用下驱动气动搅拌架旋转,并通过气动搅拌架将成熟厌氧氨氧化功能菌与人工废水搅拌均匀使其快速反应,与此同时高温的氮气通过气动搅拌架进入到人工废水中实现去氧,并且同时将人工废水加热至35
±
2℃的温度之间,反应器内pH调节为7.5

7.6,溶解氧维持在0.5mg/L以下,污泥停留时间大于14天,使得此时厌氧氨氧化反应器100内部调节为厌氧氨氧化功能菌生长和繁殖的最佳环境;
[0020]S3:在设备运行的过程中厌氧氨氧化反应器上端溢流出的水体进入到污水过滤回流器中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水体送出污水过滤回流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即装即用的氨氮污水处理红菌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厌氧氨氧化反应器(100)、污水快速配制器(200)、污水过滤回流器(300)和氮气处理装置(400),所述厌氧氨氧化反应器(100)与污水快速配制器(200)之间通过进水泵(201)和进水管(202)相连接,所述厌氧氨氧化反应器(100)与污水过滤回流器(300)上端之间连接有溢流液管(301),厌氧氨氧化反应器(100)与污水过滤回流器(300)下端之间通过回流管(302)和回流泵(303)相连接;所述厌氧氨氧化反应器(100)包括下罐身(101)和上罐盖(102),所述下罐身(101)中设置有气动搅拌架(103),所述上罐盖(102)的上表面设置有压缩气驱动罩(104)和第一单向气阀(105),所述压缩气驱动罩(104)的内部通过隔板(1041)分为上驱动腔(1042)和下进气腔(1043),且隔板(1041)的中心处设置有密封轴承(1044),位于所述上驱动腔(1042)处的压缩气驱动罩(104)侧面连接有切线进气管(1045),位于所述切线进气管(1045)对侧的隔板(1041)上开设有通气口,所述气动搅拌架(103)包括中空转轴(1031)和中空连接杆(1032),所述中空转轴(1031)的上端与密封轴承(1044)相连接且顶端连接有位于上驱动腔(1042)中的气动叶轮(1033),位于所述下进气腔(1043)中的中空转轴(1031)圆周面上开设有进气口(1034),所述中空连接杆(1032)连接在中空转轴(1031)的下端且两者的中空内腔相连通设置,所述中空连接杆(1032)的端部连接有中空搅拌叶盘(1035),所述中空搅拌叶盘(1035)的一侧面开设有大量排气孔(1036);所述氮气处理装置(400)包括氮气源罐(401),所述氮气源罐(401)通过第一输气管(402)连接有氮气加热单元(403),所述氮气加热单元(403)上连接有第二输气管(404),所述第二输气管(404)的端部与切线进气管(1045)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即装即用的氨氮污水处理红菌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快速配制器(200)包括配水罐身(201)和配水罐盖(202),所述配水罐盖(202)上设置有伸入配水罐身(201)中的搅拌器(203),所述配水罐盖(202)的上表面连接有注液管(204),所述配水罐身(201)的上端侧面设置有固体料定量输送机(20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即装即用的氨氮污水处理红菌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料定量输送机(205)包括料斗(2051)和送料筒(2052),所述送料筒(2052)的一端伸入配水罐身(201)中设置,且在伸入配水罐身(201)内的送料筒(2052)端部转动连接有活动盖板(2053),所述送料筒(2052)的外端面设置有绞龙电机(2054),所述送料筒(2052)中设置有与绞龙电机(2054)相连接的绞龙叶(2055),所述料斗(2051)与送料筒(2052)的外端上表面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即装即用的氨氮污水处理红菌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罐身(201)的底部设置有曝气管(206),且曝气管(206)上连接有多个朝上设置的曝气头(207),所述氮气加热单元(403)上连接有三通阀(405),所述第二输气管(404)的一端与三通阀(405)相连接,所述三通阀(405)的另一端还连接有第三输气管(406),且第三输气管(406)的端部与曝气管(206)相连接,所述配水罐盖(202)上还设置有第二单向气阀(208)。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立军徐善文
申请(专利权)人:工大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