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段式钢质框架船体模型及加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分段式船模波浪载荷试验与测试
,尤其是一种分段式钢质框架船体模型及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及航运的需要,船舶逐渐趋于大型化,船体刚度降低,柔性增大,湿模态固有频率随之降低,船体发生线性波激振动的概率增大,对船体的疲劳寿命会构成极大的威胁。为了对船体线性波激振动现象开展试验研究,需要设计并加工大尺度分段式船体模型。
[0003]传统的分段式船体模型内部支撑框架为木质,设计方案和加工工艺适用于主尺度小于5m~6m的船模,当需要设计并加工长达8m甚至更大的大尺度分段式船体模型时,由于木质肋骨框架刚度较弱,波浪载荷难以有效传递至钢质测量梁,且木质肋骨框架会对船模的各项参数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传统的设计方案与加工方法已不再适用,需要开发新型的分段式船体模型,以便对船舶线性波激振动现象开展精确的试验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分段式钢质框架船体模型及加工方法,从而使模型具有刚度足够大的肋骨框架、各构件连接稳固可靠,使得船模发生高频振动时配重惯性载荷与船模湿表面压力有效传递至测量梁上,保证了大尺度船模波浪载荷试验的测量精度。
[0005]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分段式钢质框架船体模型,包括由多个分段式船壳组成的分段式船体,分段式船壳由玻璃纤维制成,还包括材质均为钢质的主肋骨、次肋骨、舷侧纵梁、支撑横梁、支撑柱、测量梁和基座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段式钢质框架船体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多个分段式船壳(a)组成的分段式船体,分段式船壳(a)由玻璃纤维制成,还包括材质均为钢质的主肋骨(b)、次肋骨(c)、舷侧纵梁(d)、支撑横梁(e)、支撑柱(f)、测量梁(g)和基座(h);每个分段式船壳(a)中部内表面设置主肋骨(b),每个分段式船壳(a)前后端内表面设置次肋骨(c),每个分段式船壳(a)左右舷内侧沿船体长度方向设置舷侧纵梁(d),舷侧纵梁(d)同时与主肋骨(b)和次肋骨(c)上端焊接;每个分段式船壳(a)中部设置支撑横梁(e),支撑横梁(e)的轴线方向与分段式船体长度方向垂直,支撑横梁(e)的两端分别与主肋骨(b)焊接,支撑横梁(e)的下部通过支撑柱(f)与主肋骨(b)焊接;支撑横梁(e)上表面焊接基座(h),多个基座(h)同时与沿分段式船体长度方向放置的测量梁(g)焊接;主肋骨(b)、次肋骨(c)与分段式船壳(a)之间用原子灰、玻璃纤维、不饱和树脂进行连接固定;舷侧纵梁(d)与分段式船壳(a)之间用原子灰、玻璃纤维、不饱和树脂进行连接固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段式钢质框架船体模型,其特征在于:分段式船壳(a)的数量大于等于10。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段式钢质框架船体模型,其特征在于:支撑横梁(e)的刚度与测量梁(g)刚度的比值大于0.15。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段式钢质框架船体模型,其特征在于:相邻的分段式船壳(a)之间采用胶皮连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段式钢质框架船体模型,其特征在于:主肋骨(b)和次肋骨(c)的截面为工字型,主肋骨(b)、次肋骨(c)与分段式船壳(a)之间接触部位缝隙中填充原子灰,主肋骨(b)和次肋骨(c)下部的腹板、面板与两侧的分段式船壳(a)表面同时覆盖玻璃纤维,通过在玻璃纤维的贴合面涂抹不饱和树脂以及层叠的玻璃纤维之间涂抹不饱和树脂,将主肋骨(b)和次肋骨(c)与分段式船壳(a)连接固定。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段式钢质框架船体模型,其特征在于:舷侧纵梁(d)为方钢,舷侧纵梁(d)与分段式船壳(a)之间接触部位缝隙中填充原子灰,舷侧纵梁(d)的外部与两侧的分段式船壳(a)表面同时覆盖玻璃纤维,通过在玻璃纤维的贴合面涂抹不饱和树脂以及层叠玻璃的纤维之间涂抹不饱和树脂,将舷侧纵梁(d)与分段式船壳(a)连接固定。7.一种分段式钢质框架船体模型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加工阳模,阳模的线型与多个分段式船壳(a)组成的分段式船体模型的线型相同;第二步:加工模具:将阳模倒置于加工平台上,在阳模外表面涂上一层防水树脂,再在阳模表面覆盖若干层玻璃纤维,防水树脂将玻璃纤维牢牢地吸附在阳模的外表面,同时用不饱和树脂将各层玻璃纤维固定在一起;待玻璃纤维凝固后,将阳模与玻璃纤维分离,成型后的玻璃纤维即为与分段式船体外表面匹配的模具;第三步:加工分段式船壳(a):在模具内的分段式船体分段位置对应处安装木质分段隔板,隔板将模具内部空间划分为多个独立的单元,采用真空负压法在模具内相邻木质隔板
间加工分段式船壳(a);第四步:加工钢质肋骨框架:各段所需的钢质肋骨框架的外形结构与对应的分段式船壳(a)内部匹配,钢质肋骨框架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司海龙,赵南,耿彦超,朱云龙,蒋彩霞,杨骏,胡嘉骏,田超,丁军,陆晔,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