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用全自动智能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3142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轴承用全自动智能上料装置,包括上料平台,上料平台的上方架设有两个并排设置的穿料机构,两个穿料机构的下方均设有一个切料机构,上料平台的靠近切料机构的侧边设有小车定位台,小车定位台上设有两个分别对应穿料机构的上料小车,两个穿料机构的中间设有两个竖直并排设置的开门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上料装置通过双工位自动智能上料,实现了轴承的自动穿料、切料、换向和传送,上料速度快,效率高,实现轴承的持续、稳定上料;且且整个上料过程无需人工作业,能够节省人工,节约人工成本。节约人工成本。节约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承用全自动智能上料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轴承加工
,具体为一种轴承用全自动智能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轴承(Bearing)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friction coefficient),并保证其回转精度(accuracy)。
[0003]在轴承加工过程中,需要对轴承的硬度、尺寸精度、游隙和外观质量等检测,检测时,往往需要将轴承平放到检测台上,通过检测机构对轴承进行一系列的检测。轴承在检测过程中,首先涉及的是上料。而现有的轴承加工过程中,基本都采用人工上料的方式,特别是从上料小车到检测平台这一过程中,多数采用的是人工搬运,不论是振动盘上料还是轴承保持器上料,均需要人工从上料小车上将轴承搬运至振动盘内或轴承保持器上,人工作业速度慢,效率低下,且人工劳动量大,成本高;如专利公开号为CN111806980B所公开的一种轴承上料装置及自动上料方法,其将轴承放置到转动上料盘的过程中,仍需要将轴承工人从上料小车上穿至穿料杆内,在通过人工将料放到储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用全自动智能上料装置,包括上料平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平台(1)的上方架设有两个并排设置的穿料机构(2),两个所述穿料机构(2)的下方均设有一个切料机构(3),所述上料平台(1)的靠近切料机构(3)的侧边设有小车定位台(4),所述小车定位台(4)上设有两个分别对应穿料机构(2)的上料小车(5),两个所述穿料机构(2)的中间设有两个竖直并排设置的开门机构(6);所述穿料机构(2)包含三轴伺服模组(21),所述三轴伺服模组(21)的下方连接有水平垂直于上料小车(5)的第一气缸(22),所述第一气缸(22)的活塞杆端连接有与其平行设置直线导轨(23),所述直线导轨(23)的滑块固定于第一气缸(22)的靠近活塞杆端的下方,所述直线导轨(23)的导轨下方连接有一根插料杆(24),所述直线导轨(23)的滑块侧边设有接近开关(25),所述第一气缸(22)的远离接近开关(25)的侧边设有相机(26),所述相机(26)的镜头端设有光源(2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用全自动智能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料机构(3)包含支架(31),所述支架(31)的上方架设有与插料杆(24)平行的切料槽(32),所述切料槽(32)的下方设有步进电机(33),所述步进电机(33)连接有与切料槽(32)平行的同步带(34),所述同步带(34)连接有竖直设置的推板(35),所述推板(35)的上端活动插设于切料槽(32)内,所述切料槽(32)的靠近上料小车(5)端的一侧边设有水平设置的第二气缸(36),所述第二气缸(36)的活塞杆端连接有切料板(37),所述支架(31)的侧边设有皮带输送线(38),所述皮带输送线(38)与切料槽(32)之间连接有换向板(3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轴承用全自动智能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料槽(32)的槽底沿插料杆(24)的方向设有两个平行贯穿的条形状的导向孔(321),所述推板(35)有两个,两个所述推板(35)分别插设于两个导向孔(321)内。4.根据权利要求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忠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轴研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