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远红外纤维的制备方法及远红外纤维和面料技术

技术编号:3722941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远红外纤维的制备方法及远红外纤维和面料,具体涉及纺织纤维制造领域。所述远红外纤维的制备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提供远红外陶瓷粉和活性炭微粒;将所述远红外陶瓷粉和所述活性炭微粒原位混合,得到活性炭负载陶瓷粉的复合材料;将所述活性炭负载陶瓷粉的复合材料与熔融聚酯混合后造粒,得到功能性母粒;将所述功能性母粒与聚酯切片熔体混合后进行纺丝,得到活性炭负载陶瓷粉的远红外纤维。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制备的远红外纤维既具有高效的远红外功能,又具有抗菌防螨等性能。性能。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远红外纤维的制备方法及远红外纤维和面料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纤维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远红外纤维的制备方法及远红外纤维和面料。

技术介绍

[0002]远红外线有较强的渗透力和辐射力,具有显著的温控效应和共振效应,被人体吸收后,可使体内水分子产生共振,使水分子活化,增强其分子间的结合力,提高身体的含氧量,细胞因而能恢复活力。这种作用强度,使毛细血管扩张,改善微循环系统,促进血液循环,强化各组织的新陈代谢,增加组织的再生能力,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平衡身体的酸碱度,从而起到医疗保健的作用。
[0003]随着社会环保和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对健康和生活品质的追求也越来越高,远红外理疗的观念越来越强烈。而织物与身体时刻接触,赋予织物纤维远红外功能是远红外理疗最直接的方式。因此,远红外保健织物成为近年来纺织领域的研究热点,远红外保健整理织物可用来开发保健蓄热产品、医疗用品等,如内衣、贴身保暖服,床罩、床单、毛毯等床上用品,坐垫、护膝、腰带、抗菌防臭保健鞋袜和电热制品等。但是目前织物通常采用浸渍法将远红外材料粘着或吸附在织物纤维上,导致结合度不够,耐久性差,无法满足人们对健康、安全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远红外纤维的制备方法及远红外纤维和面料,使纤维既具有高效的远红外疗效,又具有抗菌防螨性能,集低碳、环保、保健功能于一身,满足人们对健康、安全的要求。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它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远红外纤维的制备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0006]提供远红外陶瓷粉和活性炭微粒;
[0007]将所述远红外陶瓷粉和所述活性炭微粒原位混合,得到活性炭负载陶瓷粉的复合材料;
[0008]将所述活性炭负载陶瓷粉的复合材料与熔融聚酯混合后造粒,得到功能性母粒;
[0009]将所述功能性母粒与聚酯切片熔体混合后进行纺丝,得到活性炭负载陶瓷粉的远红外纤维。
[0010]在本专利技术一示例中,所述远红外陶瓷粉的直径小于0.5μm,所述活性炭微粒的直径为0.1~0.5μm。
[0011]在本专利技术一示例中,将所述远红外陶瓷粉和所述活性炭微粒原位混合,包括:将所述远红外陶瓷粉和所述活性炭微粒按照质量比(3~6):(4~7)混合均匀;将混合均匀的混合粉体用去离子水洗涤至无色,并将水洗后的混合粉体在硝酸中浸泡20~24h,以去除杂质;用去离子水将硝酸浸泡后的混合物料洗涤至中性,干燥,得到活性炭负载陶瓷粉的复合
材料。
[0012]在本专利技术一示例中,将所述活性炭负载陶瓷粉的复合材料与熔融聚酯混合后造粒,包括:将所述活性炭负载陶瓷粉的复合材料与熔融聚酯按照(10~20%):(80~90%)的质量配比混合均匀;将混合均匀的活性炭负载陶瓷粉的复合材料和熔融聚酯的通过螺杆造粒机进行造粒,制得功能性母粒。
[0013]在本专利技术一示例中,所述熔融聚酯为高温熔融聚酯,所述高温熔融聚酯的温度为225~255℃。
[0014]在本专利技术一示例中,将所述功能性母粒与聚酯切片熔体混合后进行纺丝,包括:将所述功能性母粒与聚酯切片熔体按照(5~10%):(90~95%)的质量配比混合均匀;再利用熔融纺丝设备将混合均匀的物料进行熔融纺丝,得到活性炭负载陶瓷粉的远红外纤维,其中,所述熔融纺丝设备的螺杆挤压机内的温度为240℃~290℃,纺丝箱体内温度为220℃~280℃,纺丝箱体内喷丝板的孔径为0.2~0.5mm,纺丝的速度为3100m/min。
[0015]在本专利技术一示例中,将所述功能性母粒与聚酯切片熔体混合后进行纺丝后,还包括吹风冷却和卷绕成形,其中,所述吹风冷却采用稳定横吹风冷却模式,冷却风温度为20~30℃;所述卷绕成型时的卷绕速度为1000~1500m/min。
[0016]在本专利技术一示例中,所述远红外陶瓷包括氧化锆和氧化镧中的一种或两种。
[0017]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远红外纤维,所述远红外纤维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制备而成。
[001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面料,所述面料包括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制备的远红外纤维。
[0019]本专利技术将远红外陶瓷粉与活性炭颗粒原位混合,制备活性炭负载陶瓷粉的复合材料,在熔融纺丝过程中将复合材料与聚酯切片熔体混合后进行纺丝获得活性炭负载陶瓷粉的远红外纤维。远红外陶瓷粉能够辐射出比正常物体更多的远红外线,活性炭中具有大量的微孔、大的比表面积,还具有吸湿除味、产生负离子、发射远红外线、抗菌防螨等功能,将远红外陶瓷与活性炭复合,加入纤维中可赋予纤维高效的远红外疗效和抗菌防螨等性能。活性炭吸附性强,即可负载大量的远红外陶瓷粉,又能牢固附着在纤维上,提高远红外纤维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远红外纤维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远红外纤维的制备方法中远红外陶瓷粉和活性炭颗粒原位混合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
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还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为了描述特定的具体实施方案,而不是为了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试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者按照各制造商所建议的条件。
[0024]须知,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25]请参阅图1至图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远红外纤维的制备方法及远红外纤维和面料,在熔融纺丝过程中加入远红外陶瓷粉体和活性炭微粒,使得纤维既具有高效的远红外功能,又具有抗菌防螨等性能。
[0026]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的远红外纤维的制备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0027]S1、提供远红外陶瓷粉和活性炭颗粒;
[0028]S2、将所述远红外陶瓷粉和所述活性炭颗粒原位混合,得到活性炭负载陶瓷粉的复合材料;
[0029]S3、将所述活性炭负载陶瓷粉的复合材料与熔融聚酯混合后造粒,得到功能性母粒;
[0030]S4、将所述功能性母粒与聚酯切片熔体混合后进行纺丝,得到活性炭负载陶瓷粉的远红外纤维。
[0031]具体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远红外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以下步骤:提供远红外陶瓷粉和活性炭微粒;将所述远红外陶瓷粉和所述活性炭微粒原位混合,得到活性炭负载陶瓷粉的复合材料;将所述活性炭负载陶瓷粉的复合材料与熔融聚酯混合后造粒,得到功能性母粒;将所述功能性母粒与聚酯切片熔体混合后进行纺丝,得到活性炭负载陶瓷粉的远红外纤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红外陶瓷粉的直径小于0.5μm,所述活性炭微粒的直径为0.1~0.5μ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远红外陶瓷粉和所述活性炭微粒原位混合,包括:将所述远红外陶瓷粉和所述活性炭微粒按照质量比(3~6):(4~7)混合均匀;将混合均匀的混合粉体用去离子水洗涤至无色,并将水洗后的混合粉体在硝酸中浸泡20~24h;用去离子水将硝酸浸泡后的混合粉体洗涤至中性,干燥,得到活性炭负载陶瓷粉的复合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活性炭负载陶瓷粉的复合材料与熔融聚酯混合后造粒,包括:将所述活性炭负载陶瓷粉的复合材料与熔融聚酯按照(10~20%):(80~90%)的质量配比混合均匀;将混合后的活性炭负载陶瓷粉的复合材料和熔融聚酯通过螺杆造粒机进行造粒,制得功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良平朱剑宫怀瑞沈晶茹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罗莱生活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