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活废物处理分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油水分离器,包括除油分离装置与导泥装置,所述除油分离装置位于导泥装置顶部,且与导泥装置连接,所述除油分离装置包括泥水分离组件:还包括:位于泥水分离组件顶部的除油组件,所述除油组件包括三通管,所述三通管底部内壁固定安装有长导管,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利用油污、污水与污泥的密度不同,从而将油污、污水与污泥进行分层,同时利用涡流叶片与负压叶片产生的负压力吸取位于污水顶部的油污,该负压力只能吸取密度较小的油污,而难以吸取密度较大的污水,从而达到油水分离的效果,以解决传统的油水分离器难以将油污与污水完全分离的问题。油水分离器难以将油污与污水完全分离的问题。油水分离器难以将油污与污水完全分离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水分离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活废物处理分离
,具体涉及油水分离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餐饮业产生的潲水中含有很多油脂与污泥,直接排放会造成下水管道堵塞和资源浪费,并对环境造成污染,现大多用桶盛装潲水,运送到回收处,再用简单的人工分离方法将油和水进行分离,需泵送液体;
[0003]现有的油水分离器在运转过程中具有以下缺陷:
[0004]1、现有的油水分离器在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多个罐体之间完成液体的置换,从而便于分离油污与污水,而该分离方法的动力来源为液压泵,当泵体吸力过小时,难以将污水中的油污析出,而当泵体的吸力过大时,又难以将油污与污水完全分离,因此该分离方法难以完全分离污水与油污;
[0005]2、传统的油水分离器在分离过程中需要借助多个罐体来依次对污水、淤泥与油污进行分层,而每次将液体转入不同的罐体后,基于油污的吸附性,会有部分残余的油污残留在罐体内,从而难以完全将油污与污水进行反力;
[0006]因此,专利技术油水分离器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油水分离器,通过利用油污、污水与污泥的密度不同,从而将油污、污水与污泥进行分层,同时利用涡流叶片与负压叶片产生的负压力吸取位于污水顶部的油污,该负压力只能吸取密度较小的油污,而难以吸取密度较大的污水,从而达到油水分离的效果,以解决传统的油水分离器难以将油污与污水完全分离的问题。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油水分离器,包括除油分离装置与导泥装置,所述除油分离装置位于导泥装置顶部,且与导泥装置连接,所述除油分离装置包括泥水分离组件:还包括:位于泥水分离组件顶部的除油组件;
[0009]所述除油组件包括三通管,所述三通管底部内壁固定安装有长导管,所述长导管顶部内壁固定安装有吸附管,所述三通管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吸附管内部设有转轴,所述第一伺服电机输出轴与转轴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转轴外壁固定安装有两组第一叶轮,两组所述第一叶轮均位于吸附管内部,所述第一叶轮与吸附管内壁形成多组第一出油区,两组所述第一叶轮底部均固定安装有第二叶轮,两组所述第二叶轮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多组涡流叶片,多组所述涡流叶片呈圆周阵列排布,相邻的两组所述涡流叶片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同一块负压叶片,所述第二叶轮侧壁与吸附管内壁形成多组第二出油区,所述吸附管底部固定安装有套筒,所述转轴底部固定安装有三叶叶片,所述三叶叶片位于套筒内部,所述套筒底部固定安装有喇叭套筒。
[0010]优选的,所述除油分离装置还包括进液管,所述进液管底部固定安装有三通阀,所述三通阀一侧阀口固定安装有堵塞管,所述三通管一侧与堵塞管固定连接,所述三通管另
一侧固定安装有出油管,所述三通阀底部阀口固定安装有泥水导通管,所述泥水导通管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底部阀口固定安装有梯形连接盒,所述梯形连接盒内侧壁开设有输出孔,所述梯形连接盒顶部固定安装有储油套筒,所述三通管底部固定贯穿储油套筒顶壁,且喇叭套筒位于储油套筒内部。
[0011]优选的,所述泥水分离组件包括储水套筒,所述储水套筒底部固定安装有储泥套筒,所述储水套筒顶部侧壁固定安装有进水管,所述储水套筒底部侧壁固定安装有出水管,所述进水管与出水管均密封贯穿储水套筒,所述储水套筒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受转套筒,所述第一受转套筒与梯形连接盒底部转动连接,所述储水套筒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受转套筒。
[0012]优选的,所述导泥装置包括支撑台,所述第二受转套筒底部与支撑台顶部密封转动连接,所述支撑台顶部顶板一侧开设有出泥孔,所述出泥孔底部设有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上端阀口与出泥孔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下端阀口固定安装有储泥罐,所述支撑台顶板顶部中心处固定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所述储水套筒内部中心处设有搅拌杆,所述第二伺服电机输出轴与搅拌杆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搅拌杆一侧底部固定安装有L型搅棍,所述L型搅棍位于储泥套筒内部,且底部与支撑台顶面接触。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通过打开三通阀将市政污水通过进液管排入到泥水导通管内,由于污水与油的密度与质量不同,在流量差的作用下,污水与淤泥通过三通阀进入到泥水导通管内,部分的油污通过堵塞管进入到三通管内,初步分离后,通过打开第一电磁阀将泥水通过梯形连接盒与输出孔排入到储水套筒内,排入到储水套筒内的污水静置一段时间后,基于密度差,市政污水会进行分层,密度较小的油污浮在污水顶部,即位于储油套筒内,密度较大的污泥沉淀在污水底部,即位于储泥套筒内,污水位于储水套筒内,从而完成对市政污水的分层;
[0015]2、通过打开第一伺服电机,第一伺服电机输出轴带动转轴进行转动,从而使两组第一叶轮与第二叶轮进行转动,位于第二叶轮底部涡流叶片与负压叶片随着第二叶轮的转动,能够形成负压区,产生负压力,产生的负压力能够将储油套筒内的油污吸附到吸附管内,且基于油污与污水的密度不同,该负压力只能够吸取油污而不能够抽取污水,经过第二出油区与第一出油区进入到三通管,后从出油管内排出,此时,即可将市政污水内的油污排出;
[0016]3、通过打开出水管能够将储水套筒内的污水排出到储水套筒外,同时当排入到储水套筒内的市政污水总量较少时,即油污难以进入到储油套筒内,通过进水管向储水套筒内通入清水,即可使油污进入到储油套筒内,便于进行静置分层,排除油污,整个市政污水只经过储水套筒这一罐体,且在储水套筒内部完成分层,从而能够降低油污在不同罐体内部的残余量,便于完全分离污水与油污。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该装置的拆分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泥水分离组件的部分剖视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除油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除油组件的拆分图;
[0022]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除油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吸附管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8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二叶轮的安装结构图。
[0025]图中:除油分离装置100、除油组件110、三通管111、长导管112、吸附管113、第一伺服电机114、转轴115、第一叶轮116、第一出油区117、第二叶轮118、涡流叶片119、负压叶片120、第二出油区121、套筒130、三叶叶片131、喇叭套筒132、进液管140、三通阀141、堵塞管142、出油管143、泥水导通管144、第一电磁阀145、梯形连接盒146、输出孔147、储油套筒148、泥水分离组件150、储水套筒151、储泥套筒152、进水管153、出水管154、第一受转套筒155、第二受转套筒156、导泥装置200、支撑台210、出泥孔211、第二电磁阀220、储泥罐230、第二伺服电机240、搅拌杆250、L型搅棍251。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油水分离器,包括除油分离装置(100)与导泥装置(200),所述除油分离装置(100)位于导泥装置(200)顶部,且与导泥装置(200)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油分离装置(100)包括泥水分离组件(150):还包括:位于泥水分离组件(150)顶部的除油组件(110);所述除油组件(110)包括三通管(111),所述三通管(111)底部内壁固定安装有长导管(112),所述长导管(112)顶部内壁固定安装有吸附管(113),所述三通管(111)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114),所述吸附管(113)内部设有转轴(115),所述第一伺服电机(114)输出轴与转轴(115)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转轴(115)外壁固定安装有两组第一叶轮(116),两组所述第一叶轮(116)均位于吸附管(113)内部,所述第一叶轮(116)与吸附管(113)内壁形成多组第一出油区(117),两组所述第一叶轮(116)底部均固定安装有第二叶轮(118),两组所述第二叶轮(118)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多组涡流叶片(119),多组所述涡流叶片(119)呈圆周阵列排布,相邻的两组所述涡流叶片(119)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同一块负压叶片(120),所述第二叶轮(118)侧壁与吸附管(113)内壁形成多组第二出油区(121),所述吸附管(113)底部固定安装有套筒(130),所述转轴(115)底部固定安装有三叶叶片(131),所述三叶叶片(131)位于套筒(130)内部,所述套筒(130)底部固定安装有喇叭套筒(13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油分离装置(100)还包括进液管(140),所述进液管(140)底部固定安装有三通阀(141),所述三通阀(141)一侧阀口固定安装有堵塞管(142),所述三通管(111)一侧与堵塞管(142)固定连接,所述三通管(111)另一侧固定安装有出油管(143),所述三通阀(1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波,罗群,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安邦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