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水生成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22504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臭氧水生成系统,包括气源装置、臭氧发生器、泵、以及臭氧水混合罐,所述臭氧发生器内设置有用于生产臭氧并将臭氧排出的排气通道、以及用于给所述臭氧发生器降温的降温通道,所述气源装置、排气通道、泵、以及臭氧水混合罐顺次连通,所述臭氧水混合罐的一端还设置有用于引入原水的进水口,所述臭氧水混合罐的臭氧水输出端与所述降温通道的输入端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臭氧水混合罐的输出端与降温通道的输入端连通,以达到取消冷水机组的同时不影响臭氧产生臭氧的浓度,降低企业成本。企业成本。企业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臭氧水生成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臭氧水生产设备
,尤其是一种臭氧水生成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臭氧因具不稳定及强氧化特性,可应用于快速氧化及分解化学物质。臭氧与水反应后,更会产生含有高氧化力与高氢化力的氢氧基物质,且无二次污染物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行业,包括但不限于饮用水、果蔬清洗、半导体行业、环境空气消杀、废水处理、制药、食品、化工、农业、造纸等行业。
[0003]目前臭氧发生器在产生臭氧的同时会产生一定的热量,而热量会使臭氧因高温导致边产生边分解,进而直接影响臭氧发生器产生臭氧的浓度,因此需要在臭氧水生成系统中增加水冷机组,将臭氧发生器中的热量带走,以使臭氧发生器处于低温状态。但是增加水冷机组需要占用一定空间,不利于整机散热,且冷水机组需要使用外部特定冷却水,避免因水质不好造成冷却水结垢,增加企业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臭氧水生成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需要增加冷水机组对臭氧发生器进行降温,导致企业成本增加的问题。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臭氧水生成系统,包括气源装置、臭氧发生器、泵、以及臭氧水混合罐,所述臭氧发生器内设置有用于生产臭氧并将臭氧排出的排气通道、以及用于给所述臭氧发生器降温的降温通道,所述气源装置、排气通道、泵、以及臭氧水混合罐顺次连通,所述臭氧水混合罐的一端还设置有用于引入原水的进水口,所述臭氧水混合罐的臭氧水输出端与所述降温通道的输入端连通。<br/>[0007]进一步的,所述臭氧发生器包括至少一个臭氧发生单元,每个所述臭氧发生单元包括接地电极和放电单元,所述接地电极上部开设一顶部敞口的容纳空间,所述放电单元罩设在所述接地电极的容纳空间上方,其内部形成放电腔,所述接地电极的一侧间隔设置有与所述放电腔连通的进气孔及排气孔,所述进气孔、所述放电腔与所述排气孔组成所述排气通道。
[0008]进一步的,所述降温通道设置在所述接地电极下部与所述容纳空间不连通,包括多个用于水流通过的通孔,多个所述通孔与所述进气孔或排气孔的轴向平行,并阵列设置在所述进气孔和排气孔之间。
[0009]进一步的,所述臭氧水生成系统还包括箱体,所述气源装置、臭氧发生器、泵、以及臭氧水混合罐均设置在箱体内部。
[0010]进一步的,所述臭氧水生成系统还包括用于散热的排风扇。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通过将臭氧水混合罐的输出端与降温通道的输入端连通,利用混合完成的臭氧水
带走臭氧发生器的热量,使臭氧发生器降温,以达到取消冷水机组的同时不影响臭氧产生臭氧的浓度,取消冷水机组增加了箱体内部的散热空间,同时节省企业采购冷水机组及特定冷却水的成本。
附图说明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臭氧水生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臭氧发生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标记说明
[0017]1、气源装置;2、臭氧发生器;21、臭氧发生单元;22、接地电极;221、放电腔;222、进气孔;223、排气孔;224、通孔;228、输入端;23、放电单元;3、泵;4、臭氧水混合罐;41、进水口;42、臭氧水输出端;5、流量调节装置;6、箱体;7、排风扇;8、臭氧尾气破坏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19]请参阅图1所示,一种臭氧水生成系统,包括气源装置1、臭氧发生器2、泵3、以及臭氧水混合罐4,臭氧发生器2内设置有排气通道和降温通道,臭氧水混合罐4的一端还设置有用于引入原水的进水口41,其中,气源装置1、臭氧发生器2的排气通道、泵3、臭氧水混合罐4、以及降温通道顺次连通。
[0020]具体的,气源装置1内产生氧气后,将氧气输送到与其相连通的臭氧发生器2的排气通道内,氧气在排气通道内分解成臭氧,排气通道的输出端与泵3的输入端连通,而后泵3将臭氧发生器2内生产的臭氧输送至于其连通的臭氧水混合罐4内,此时臭氧水混合罐4引入原水的进水口41将原水引入到臭氧水混合罐4内与臭氧进行混合,以制成成品的臭氧水,臭氧水通过臭氧水混合罐4的臭氧水输出端42输送至臭氧发生器2内的降温通道的输入端228后进入降温通道内,以对臭氧发生器2进行降温,最终的成品臭氧水通过降温通道的输出端排出。通过将臭氧水混合罐4的输出端与降温通道的输入端连通,利用混合完成的臭氧水带走臭氧发生器2内部的热量,使臭氧发生器2降温,以达到取消冷水机组的同时不影响臭氧发生器2产生臭氧的浓度,同时节省企业采购冷水机组及特定冷却水的成本。
[0021]请参阅图2所示,臭氧发生器2包括一个或多个臭氧发生单元21,臭氧发生单元21包括接地电极22和放电单元23,接地电极22上部开设一顶部敞口的容纳空间,放电单元23为本公司的现有技术(参见申请CN202210565273.5),包括顺次组装的介质板

导热导电板

复合胶垫

导热导电板

介质板,在此不再赘述,放电单元23罩设置在接地电极22容纳空间上方,其内部形成放电腔221,接地电极22的一侧间隔设置有与放电腔221连通的进气孔222及排气孔223,进气孔222排气孔223与放电腔221组成排气通道。本实时例中,接地电极22上设置有多个凸面,相邻的两个凸面之间形成凹面,即形成使氧气通过的气道,接地电极22一
侧间隔设置有一个进气孔222和一个排气孔223,进气孔222和排气孔223分别与气道长度方向的两端连通,实施时,气源装置1内产生的氧气通过接地电极22的进气孔222进入放电腔221内,氧气在放电腔221内的气道中流动,并被分解为臭氧,而后通过排气孔223排出至与排气孔223连通的泵3内。
[0022]降温通道设置在接地电极22下部,且与接地电极22的容纳空间不连通,降温通道包括多个通孔224,多个通孔224阵列设置在进气孔222和排气孔223之间,其中心轴线与进气孔222或排气孔223的轴向平行,即通孔224的中心轴线与接地电极22内的气道的轴向垂直,设置多个通孔224以达到均匀散热的目的,避免局部散热不好,而影响臭氧发生器2内制造臭氧的浓度。本实施例中,通孔的数量为4个,阵列设置在放电腔221下方,用于带走臭氧发生单元21在放电时产生的热量,避免因臭氧发生单元21内部高温导致臭氧分解,进而直接影响臭氧发生器2产生臭氧的浓度。实施时,放电腔221内部放电产生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臭氧水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源装置(1)、臭氧发生器(2)、泵(3)、以及臭氧水混合罐(4),所述臭氧发生器(2)内设置有用于生产臭氧并将臭氧排出的排气通道、以及用于给所述臭氧发生器(2)降温的降温通道,所述气源装置(1)、排气通道、泵(3)、以及臭氧水混合罐(4)顺次连通,所述臭氧水混合罐(4)的一端还设置有用于引入原水的进水口(41),所述臭氧水混合罐(4)的臭氧水输出端(42)与所述降温通道的输入端(228)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水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发生器(2)包括至少一个臭氧发生单元(21),每个所述臭氧发生单元(21)包括接地电极(22)和放电单元(23),所述接地电极(22)上部开设一顶部敞口的容纳空间,所述放电单元(23)罩设在所述接地电极(22)的容纳空间上方,其内部形成放电腔(22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郎旺凯欧阳吉庭郎赛灵张聪伟赵晓飞樊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科胜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