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供应模组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2373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流体供应模组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一种流体供应模组,其包括一壳体以及一风扇。壳体具有一第一入口及一与第一入口相连通的容置空间,其中容置空间包括一第一流道及一第二流道,且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相互层叠,而第一流道具有一第一出口,且第二流道具有一第二出口。此外,风扇设于容置空间中,用以带动流体,并经由第一出口及第二出口输出流体至壳体外。因此,流体供应模组可以使流体能够作多方向的输出。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另提出一种电子装置,其应用此流体供应模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流体供应模组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技术领城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流体供应模组,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应用于电子 装置以提供散热的流体供应模组。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式电子元件及其产品在人们生活中已是不可或缺。 这些电子元件的特点之一即是使用电力作为作动的能源,因此作动时无可 避免的伴随产生大量热能,若无法有效将这些热能散去,最后将导致电子 产品运算错误或是暂时性失效,甚至产生永久性的毁损。举例来说,由于电脑的速度不断快速的提升,使得电脑内的散热功率 亦须不断的增加,也就使得电脑内部电子元件散热的效能变得异常重要。 于是除了在电脑主机内部装设散热风扇之外,电脑主机的电源供应器、中央处理单元(CPU)、绘图处理单元(GPU)及晶片组(chipset)等容易升 高温度的电子元件,均需额外加装散热器(Heat Sink),以降低电子元件 于高速运作时的温度,进而使得电脑主机的运作能够更加的顺畅。为了达到远端热交换(Remote Heat Exchange),更可增设热导管来连 接热源处的散热器,并借由热导管将热量从热源处的散热器传递至远处的 散热器。此外,更可借由流体供应模组带动流体来对散热器进行主动式散 热,以进一步提升散热装置的散热效率。然而,对于流体输入方向垂直于流体输出方向的流体供应模组通常只 具有一个出口 ,这使得流体供应模组供应的流体仅能对一个散热器进行散 热。因此,单一流体供应模组无法同时供应流体至两个以上的散热器。若 希望再增设另一流体供应模组,可能会面临到设置空间的限制,这对于笔 记型电脑尤其明显。因此,这样仅有单一出口的流体供应模组将使其散热 的功能和效率受到了限制。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流体供应^^组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 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流体供应模组存在的问题, 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 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 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流体供应模组 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便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有鉴于上述现有的流体供应模组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人基于从事此类 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会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流体供应模组及应用其的电子装 置,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流体供应模组,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 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流体供应模组,以使流体能够作多方向的输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流体供应模组可使流体能 够作多方向的输出。为达上述或是其他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流体供应模组,其包括一壳 体以及一风扇。壳体具有一第一入口及一与第一入口相连通的容置空间,其 中容置空间包括一第 一流道及一第二流道,且第 一流道与第二流道相互层 叠,而第一流道具有一第一出口,且第二流道具有一第二出口。此外,风 扇设于容置空间中,用以带动流体,并经由第一出口及第二出口输出流体 至壳体外。为达上述或是其他目的,本专利技术再提出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一机壳、 一电路板及上述的流体供应模组,其中电路板及流体供应模组均设置于机 壳的内。在本专利技术的 一 实施例中,上述的流体供应模组与电子装置的第一出口 的输出流体的方向不同于第二出口的输出流体的方向。在本专利技术的 一 实施例中,上述的流体供应模组与电子装置的第一入口 的输入流体的方向实质上垂直于第一出口的输出流体的方向。在本专利技术的 一 实施例中,上述的流体供应^t组与电子装置的第一入口 的输入流体的方向实质上垂直于第一出口及第二出口的输出流体的方向。在本专利技术的 一 实施例中,上述的流体供应模组与电子装置的壳体具有 一第二入口,其连通于容置空间。在本专利技术的 一 实施例中,上述的流体供应模组与电子装置的第二入口 的输入流体的方向实质上垂直于第一出口的输出流体的方向,而且第二入 口的输入流体的方向实质上垂直于第二出口的输出流体的方向。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流体供应模组与电子装置的壳体包括 一第一盖板、 一第一框体、 一第二框体及一第二盖板,其依序层叠,第一 盖板构成第一入口,第一框体构成第一流道,第二框体构成第二流道。在本专利技术的 一 实施例中,上述的流体供应模组与电子装置的第二盖板 具有一第二入口,其连通于该容置空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流体供应模组与电子装置的风扇包括一叶片组及一用以驱动该叶片组作旋转的马达。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流体供应模组,其包括 一壳体,具有一第一入口及一与该第 一入口相连通的容置空间,其中该容置空间包括一第 一流道及一 第 二流道,且该第一流道与该第二流道相互层叠,而该第一流道具有一第一出口,且该第二流道具有一第二出口;以及一风扇,设于该容置空间中, 用以带动流体,并经由该第 一 出口及该第二出口输出流体至该壳体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前述的流体供应模组,其中所述的第一出口的输出流体的方向不同于 该第二出口的输出流体的方向。前述的流体供应模组,其中所述的第 一入口的输入流体的方向实质上 垂直于该第一出口的输出流体的方向。前述的流体供应模组,其中所述的第 一入口的输入流体的方向实质上 垂直于该第一出口及该第二出口的输出流体的方向。前述的流体供应模组,其中所述的壳体具有一第二入口,其连通于该 容置空间。前述的流体供应模组,其中所述的第二入口的输入流体的方向实质上 垂直于该第一出口的输出流体的方向。前述的流体供应模组,其中所述的第二入口的输入流体的方向实质上 垂直于该第二出口的输出流体的方向。前述的流体供应模组,其中所述的壳体包括一第一盖板、 一第一框体、 一第二框体及一第二盖板,其依序层叠,该第一盖板构成该第一入口,该第 一框体构成该第 一流道,该第二框体构成该第二流道。前述的流体供应模组,其中所述的第二盖板具有一第二入口,其连通于该容置空间。前述的流体供应模组,其中所述的风扇包括一叶片组及一用以驱动该 叶片组作旋转的马达。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 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 一机壳; 一电路板,'设置于该机壳内; 以及一流体供应模组,包括 一壳体,设置于该机壳内,具有一第一入口 及一与该第 一入口相连通的容置空间,其中该容置空间包括一第 一流道及 一第二流道,且该第一流道与该第二流道相互层叠,而该第一流道具有一 第一出口,且该第二流道具有一第二出口;以及一风扇,设于该容置空间中,用以带动流体,并经由该第一出口及该第二出口输出流体至该壳体外。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的第 一 出口的输出流体的方向不同于该第 二出口的1#出i乾体的方向。前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一入口的输入流体的方向实质上垂直 于该第一出口的输出流体的方向。前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迷的第一入口的输入流体的方向实质上垂直 于该第一出口及该第二出口的输出流体的方向。前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的壳体具有一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流体供应模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壳体,具有一第一入口及一与该第一入口相连通的容置空间,其中该容置空间包括一第一流道及一第二流道,且该第一流道与该第二流道相互层叠,而该第一流道具有一第一出口,且该第二流道具有一第二出口;以及一风扇,设于该容置空间中,用以带动流体,并经由该第一出口及该第二出口输出流体至该壳体外。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萧名扬
申请(专利权)人: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