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电刷的花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23719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具有电刷的花鼓,包括:一花鼓本体,设有一筒身,所述筒身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一耳缘,所述筒身设有贯穿所述筒身的至少一定位孔;一转轴,设置于所述花鼓本体内;两培林,套设于所述转轴,两所述培林封闭所述花鼓本体的两端;及至少一电刷组,设置于所述花鼓本体内,设置于两所述培林之间,所述电刷组设有一电刷、一第一接线及一第二接线,所述电刷设置于所述花鼓本体内,所述电刷套设于所述转轴,所述电刷设置于两所述培林之间,所述第一接线一端连接所述电刷的侧面上,另一端穿过所述定位孔并外露于所述花鼓本体,所述第二接线一端连接所述电刷表面,另一端延伸出所述转轴。因此本创作具有电刷的花鼓可降低制造成本。成本。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电刷的花鼓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花鼓,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电刷的花鼓。

技术介绍

[0002]现今有共享电动自行车业者提供电动自行车予一般民众用于平时通勤与休闲,考量其中商机,欲以客制化软硬件搭配LED显示面板装设于电动自行车前后轮,以视觉暂留形式显示广告。
[0003]然,现有的电动自行车的花鼓未有持续供电设计,需付出定期更换LED显示面板上电池的额外时间与人力成本。再者,面板显示的图案仅能通过蓝芽连接后进行更换,无法随时更换显示。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电刷的花鼓。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具有电刷的花鼓。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一种具有电刷的花鼓,包括:一花鼓本体,设有一筒身、两耳缘及至少一定位孔,所述筒身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所述耳缘,所述筒身设有贯穿所述筒身的至少一所述定位孔;一转轴,所述转轴设置于所述花鼓本体内,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延伸出所述花鼓本体的两端;两培林,两所述培林套设于所述转轴,两所述培林封闭所述花鼓本体的两端;及至少一电刷组,设置于所述花鼓本体内,设置于两所述培林之间,所述电刷组设有一电刷、一第一接线及一第二接线,所述电刷设置于所述花鼓本体内,所述电刷套设于所述转轴,所述电刷设置于两所述培林之间,所述第一接线一端连接所述电刷的侧面,所述第一接线另一端穿过所述定位孔并外露于所述花鼓本体,所述第二接线一端连接所述电刷表面,所述第二接线另一端延伸出所述转轴。
[0007]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转轴设有一向下凹陷的容置槽,所述电刷组的所述第二接线设置于所述容置槽内。
[0008]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接线的一端设有一摩擦接点,所述摩擦接点连接所述电刷的侧面。
[0009]作为进一步的改进,还设有数个螺帽,数个所述螺帽分别套设于所述转轴的左右两端。
[0010]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容置槽形成于所述转轴的侧表面并沿所述转轴的轴向延伸,所述容置槽一端贯穿所述转轴一端的表面,所述第二接线一端由所述容置槽伸出所述转轴的侧表面并连接所述电刷表面,所述第二接线另一端由所述容置槽伸出所述转轴一端的表面。
[0011]如上所述,本技术具有电刷的花鼓通过创新的结构设计,所述电刷组设有所述电刷、所述第一接线及所述第二接线,所述第一接线用于连接辐条上的LED显示面板(图中未示)予以供电与执行显示电控,所述第二接线用于连接至一电池(图中未示)。因此本创
作具有电刷的花鼓可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具有电刷的花鼓的立体图。
[0013]图2为本技术花鼓本体的立体图。
[0014]图3为本技术具有电刷的花鼓的部分立体图。
[0015]图4为沿着图1的IV

IV线的剖面图。
[0016] 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17]具有电刷的花鼓
ꢀꢀꢀ
100
ꢀꢀꢀꢀꢀꢀꢀꢀꢀꢀꢀꢀ
花鼓本体
ꢀꢀꢀꢀꢀꢀꢀ1[0018]筒身
ꢀꢀꢀꢀꢀꢀꢀꢀꢀꢀꢀꢀꢀ
11
ꢀꢀꢀꢀꢀꢀꢀꢀꢀꢀꢀꢀꢀ
耳缘
ꢀꢀꢀꢀꢀꢀꢀꢀꢀꢀꢀ
12
[0019]辐条孔
ꢀꢀꢀꢀꢀꢀꢀꢀꢀꢀꢀ
13
ꢀꢀꢀꢀꢀꢀꢀꢀꢀꢀꢀꢀꢀ
定位孔
ꢀꢀꢀꢀꢀꢀꢀꢀꢀ
14
[0020]转轴
ꢀꢀꢀꢀꢀꢀꢀꢀꢀꢀꢀꢀꢀ2ꢀꢀꢀꢀꢀꢀꢀꢀꢀꢀꢀꢀꢀꢀ
容置槽
ꢀꢀꢀꢀꢀꢀꢀꢀꢀ
21
[0021]培林
ꢀꢀꢀꢀꢀꢀꢀꢀꢀꢀꢀꢀꢀ3ꢀꢀꢀꢀꢀꢀꢀꢀꢀꢀꢀꢀꢀꢀ
电刷组
ꢀꢀꢀꢀꢀꢀꢀꢀꢀ4[0022]电刷
ꢀꢀꢀꢀꢀꢀꢀꢀꢀꢀꢀꢀꢀ
41
ꢀꢀꢀꢀꢀꢀꢀꢀꢀꢀꢀꢀꢀ
第一接线
ꢀꢀꢀꢀꢀꢀꢀ
42
[0023]第二接线
ꢀꢀꢀꢀꢀꢀꢀꢀꢀ
43
ꢀꢀꢀꢀꢀꢀꢀꢀꢀꢀꢀꢀꢀ
摩擦接点
ꢀꢀꢀꢀꢀꢀꢀ
44。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详细说明本创作具有电刷的花鼓100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达成的目的及功效,以下兹例举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予说明。
[0025]请参阅图1至图4,本创作具有电刷的花鼓100,包括一花鼓本体1、一转轴2、两培林3、至少一电刷组4及数个螺帽5。所述转轴2设置于所述花鼓本体1的中间,且所述转轴2的两端分别延伸出所述花鼓本体1。所述花鼓本体1呈中空圆管形状,其相对两端分别形成开口。两所述培林3分别设置于所述花鼓本体1的内侧面且设置于相对两端所述开口,所述培林3套设于所述转轴2,即所述转轴2的两端分别穿过两所述培林3后延伸出所述花鼓本体1,在本实施例中,其中一所述培林3为转动件,必须跟轮胎(图中未示)一起转动,另一所述培林3为固定件,用于与车架(图中未示)固定,所述培林3与所述花鼓本体1的转动方向一致。至少一所述电刷组4设置于所述花鼓本体1内,并设置于两所述培林3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刷组4设有三组。在具体实施时则不限于此。数个所述螺帽5分别套设于所述转轴2的两端,所述螺帽5用于锁固车架(图中未示)。
[0026]请参阅图2,所述花鼓本体1设有一筒身11、两耳缘12、数个辐条孔13及至少一定位孔14。所述筒身11为一空心圆筒。所述筒身11的相对两端分别朝外延伸有所述耳缘12,所述耳缘12的高度越高,钢丝的入射角越大,因此脚踏车的震动对所述花鼓本体1的冲击也相对较小。两所述培林3的位置分别对应于两所述耳缘12的位置。所述耳缘12设有贯穿所述耳缘12表面的数个所述辐条孔13。所述辐条孔13用于穿梭钢丝编织轮子,当所述辐条孔13的孔数越多,可以编出更强悍的轮子。所述筒身11设有贯穿所述筒身11表面的至少一所述定位孔14,所述定位孔14贯穿所述筒身11并连通所述筒身11的内部,所述电刷组4的对应机构设置在所述定位孔14。
[0027]请参阅图3与图4,所述转轴2设有一向下凹陷的容置槽21,所述容置槽21形成于所述转轴2的侧表面并沿所述转轴2的轴向延伸,所述容置槽21一端贯穿所述转轴2一端的表
面,所述电刷组4的对应机构设置于所述容置槽21内,方便本创作具有电刷的花鼓100整线。
[0028]所述电刷组4设有一电刷41、一第一接线42、一第二接线43及一摩擦接点44。所述电刷41收容于所述筒身11内部,所述电刷41套设于所述转轴2,所述电刷41设置于两所述培林3之间,所述电刷41用于在旋转部件与静止部件之间传导电流,在本实施例中,固定于所述转轴2的所述第二接线43为静止部件,固定于所述筒身11的所述第一接线42为旋转部件,因此所述第一接线42与所述第二接线43之间的电流可透过所述电刷41进行传导。所述第一接线42设置于所述电刷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电刷的花鼓,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花鼓本体,设有一筒身、两耳缘及至少一定位孔,所述筒身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所述耳缘,所述筒身设有贯穿所述筒身的至少一所述定位孔;一转轴,所述转轴设置于所述花鼓本体内,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延伸出所述花鼓本体的两端;两培林,两所述培林套设于所述转轴,两所述培林封闭所述花鼓本体的两端;及至少一电刷组,设置于所述花鼓本体内,设置于两所述培林之间,所述电刷组设有一电刷、一第一接线及一第二接线,所述电刷设置于所述花鼓本体内,所述电刷套设于所述转轴,所述电刷设置于两所述培林之间,所述第一接线一端连接所述电刷的侧面,所述第一接线另一端穿过所述定位孔并外露于所述花鼓本体,所述第二接线一端连接所述电刷表面,所述第二接线另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蕙菁
申请(专利权)人:富港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