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前驱体合成釜加料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2132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池领域,具体是一种三元前驱体合成釜加料管结构。包括周向设置在合成釜顶面圆心四周的若干个套管,套管贯穿合成釜顶面伸入合成釜中,套管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法兰,加料管穿过套管并伸入合成釜中,加料管与套管之间留有缝隙,加料管的顶部套装有第二固定法兰,第一固定法兰与第二固定法兰相连,合成釜内壁与套管之间由上至下水平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杆。当遇到堵塞的情况时,可以及时的拆下来进行清理疏通,合成釜内壁与套管之间由上至下水平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杆,在合成釜内进行持续搅拌导致存在较大晃动时,通过支撑杆对套管进行支撑,避免了套管开焊,保证了生产的稳定运行。稳定运行。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三元前驱体合成釜加料管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领域,具体是一种三元前驱体合成釜加料管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三元材料前驱体采用均相共沉淀合成反应工艺,即硫酸镍、硫酸钴、硫酸锰混合溶液为主要原料,以氢氧化钠为沉淀剂,氨水为添加剂,通过计量泵加入合成釜,通过共沉淀合成反应生成三元材料前驱体-镍钴锰复合氢氧化物。
[0003]将来自合成前液制备工序的NCM精滤液以及氨碱液同时加入合成釜中进行共沉淀合成反应,通过控制加料的速度,合成温度和搅拌的转速等合成参数,反应过程中使用氮气维持保护气氛,得到镍钴锰复合氢氧化物。合成得到的镍钴锰复合氢氧化物矿浆陈化后使用压滤机进行液固分离,滤液即合成母液送汽提脱氨工序。滤饼首先经碱洗,洗液与合成母液合并送汽提脱氨。碱洗后的NCM滤饼再用纯水进行一次洗涤压滤和二次洗涤压滤,洗水均送至膜处理工序。洗涤压滤后的合格湿NCM送干燥机干燥脱水,经混合,筛分,粉体除磁,包装制得NCM成品。加料管是在合成釜中用于输送气体、液体或带颗粒固体的流体的装置。
[0004]目前合成釜中加料管存在的问题为:
[0005]1、合成釜加料管釜内长度约1800mm,竖直安装,上部与釜体焊接,下部悬空,因生产需持续搅拌,搅拌产生较大涡流,加料管在釜内存在较大晃动,焊接部位经常开焊,影响生产稳定运行。
[0006]2、加料管直接与釜体焊接,不可拆卸,遇有加料管堵塞时不便于清理疏通,清理难度大,极易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旨在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提供一种防止开焊且易于清理的三元前驱体合成釜加料管结构。
[0008]本技术解决所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9]一种三元前驱体合成釜加料管结构,包括周向设置在合成釜顶面圆心四周的若干个套管,套管贯穿合成釜顶面伸入合成釜中,套管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法兰,加料管穿过套管并伸入合成釜中,加料管与套管之间留有缝隙,加料管的顶部套装有第二固定法兰,第一固定法兰与第二固定法兰相连,合成釜内壁与套管之间由上至下水平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杆。
[00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突出的特点是:
[0011]通过在加料管外侧设置套管,并通过第一固定法兰与第二固定法兰相连,使得加料管可以灵活的拆卸,当遇到堵塞的情况时,可以及时的拆下来进行清理疏通,合成釜内壁与套管之间由上至下水平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杆,在合成釜内进行持续搅拌导致存在较大晃动时,通过支撑杆对套管进行支撑,避免了套管开焊,保证了生产的稳定运行。
[0012]作为优选,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0013]加料管的顶端设置有连接法兰。
[0014]还包括纵截面为双层阶梯状的固定管,固定管套装在加料管上,固定管上层位于套管与加料管的缝隙中,固定管下层位于套管下方且下层的顶部与套管相抵。
[0015]固定管的底部与加料管之间设置有橡胶套。
[0016]套管由上至下逐渐向合成釜中心轴线方向倾斜。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套管和加料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固定管和橡胶套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标记为:套管1、加料管2、第一固定法兰3、第二固定法兰4、支撑杆5、连接法兰6、固定管7、橡胶套8 。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目的仅在于更好地理解本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所举之例并不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2]一种三元前驱体合成釜加料管结构,包括周向设置在合成釜顶面圆心四周的若干个套管1,套管1贯穿合成釜顶面伸入合成釜中,套管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法兰3,加料管2穿过套管1并伸入合成釜中,加料管2与套管1之间留有缝隙,加料管2的顶部套装有第二固定法兰4,第一固定法兰3与第二固定法兰相连4,合成釜内壁与套管1之间由上至下水平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杆5。
[0023]加料管2的顶端设置有连接法兰6,通过连接法兰6与用来入料的管道相连。
[0024]还包括纵截面为双层阶梯状的固定管7,固定管7上层的外径小于下层的外径,固定管7套装在加料管2上,固定管7上层的内径与加料管2外径相适配,固定管7上层位于套管1与加料管2的缝隙中,固定管7下层位于套管1下方且下层的顶部与套管1相抵,固定管7下层的内径大于加料管2的外径,固定管7采用塑料制作,防止生产搅拌过程中加料管2与套管1之间撞击产生金属屑,造成金属屑混入物料中。
[0025]固定管7的底部与加料管2之间设置有橡胶套8,防止固定管7松动后脱落。
[0026]套管1由上至下逐渐向合成釜中心轴线方向倾斜,使加料管2出口更接近中心的搅拌区域,便于合成生产。
[0027]通过在加料管外侧设置套管,并通过第一固定法兰与第二固定法兰相连,使得加料管可以灵活的拆卸,当遇到堵塞的情况时,可以及时的拆下来进行清理疏通,合成釜内壁与套管之间由上至下水平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杆,在合成釜内进行持续搅拌导致存在较大晃动时,通过支撑杆对套管进行支撑,避免了套管开焊,保证了生产的稳定运行。
[0028]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因此局限本技术的权利范围,凡运用本技术说明书及其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包含于本技术的权利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元前驱体合成釜加料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周向设置在合成釜顶面圆心四周的若干个套管,套管贯穿合成釜顶面伸入合成釜中,套管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法兰,加料管穿过套管并伸入合成釜中,加料管与套管之间留有缝隙,加料管的顶部套装有第二固定法兰,第一固定法兰与第二固定法兰相连,合成釜内壁与套管之间由上至下水平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元前驱体合成釜加料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加料管的顶端设置有连接法兰。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广涛林志佳郭星王浩李欣月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瑞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