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稻、鱼蟹共生的循环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22012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稻、鱼蟹共生的循环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挖渠;步骤b)搭建大棚;步骤c)种植;步骤d)育苗;步骤e)收割;步骤f)秸秆回收;步骤g)投苗;步骤h)喂养,步骤a)挖渠:首先以每120平方米的种植田地为例,田块左右两侧开挖长1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稻、鱼蟹共生的循环养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共生养殖
,具体为一种适用于稻、鱼蟹共生的循环养殖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为了提高稻田的收益,部分水稻田通过鱼蟹同养的方式进行共生养殖,但是现有稻、鱼蟹共生的循环养殖的方式较为单一,整体循环养殖效果较差,无法满足连续种植的养殖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稻、鱼蟹共生的循环养殖方法,具备可循环连续养殖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稻、鱼蟹共生的循环养殖的方式较为单一,整体循环养殖效果较差,无法满足连续种植的养殖需求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稻、鱼蟹共生的循环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挖渠;步骤b)搭建大棚;步骤c)种植;步骤d)育苗;步骤e)收割;步骤f)秸秆回收;步骤g)投苗;步骤h)喂养:
[0005]步骤a)挖渠:首先以每120平方米的种植田地为例,田块左右两侧开挖长16

20米、宽4

6米、深0.5米的水沟,水沟的四周开发宽0.5米、深1米的环沟;
[0006]步骤b)搭建大棚:选择钢管、水泥和木棍搭建为拱型框架,并在拱型框架的表面进行覆膜处理;
[0007]步骤c)种植:引水进入沟渠,使种植田地中间部分的水深介于30

50厘米之间,然后通过自动水稻插秧机在种植田地内部进行插秧播种,每个大棚的内部约栽8千穴,5万株水稻苗;
[0008]步骤d)育苗:待水稻苗插秧4天后施加肥料,并利用微耕机将土地和肥料均匀混合,待移栽30天后,再次施加肥料;
[0009]步骤e)收割:待水稻穗下垂且果实成熟时,通过农机进行收割,收割完毕的割茬晒铺3

5天,稻谷水分降低至百分之16左右时进行脱谷储存;
[0010]步骤f)秸秆回收:将稻田内部水分排出并通过秸秆收割机对水稻秸秆进行收割,收割完毕的秸秆进行粉碎并加工制成的纤维饲料;
[0011]步骤g)投苗:根据步骤c)种植对水稻进行再次种植,并在种植完毕后三天投放鱼苗和蟹苗;
[0012]步骤h)喂养:每日清晨投放纤维饲料,待鱼蟹成年后进行捕捞处理。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步骤b)搭建大棚,所述覆膜采用双层乙烯无滴膜,大棚膜顶部每1

2米需要设立2

3个气孔。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步骤c)种植,所述稻田中间部分的密度介于2

3公分左右,稻田四周靠近环沟部分的密度介于0.5

1公分左右。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步骤h)喂养:所述纤维饲料沿沟定点投喂,定期检查吃食
情况,增减投喂量。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步骤g)投苗,以步骤a)挖渠中每120平方米的种植田地为例,共投放鱼种50公斤,平均规格100克/尾,幼蟹15公斤,平均规格8克/只。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步骤b)搭建大棚,所述大棚的两侧设置有通风口,每日正午打开通风口一小时,用于对大棚内部进行通风透气处理。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步骤f)秸秆回收,收割的秸秆首先铡成5厘米左右的段,然后投放至容器的内部,然后添加微生物活性菌种进行发酵处理,待秸秆发酵完毕后添加蛋白制品进行混合,从而获得纤维饲料。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步骤d)育苗,待水稻苗插秧4天后施加复合肥5千克,磷肥10千克,待移栽30天后,再次施加肥料施尿素5千克,碳胺8千克。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1]1、本专利技术通过将水稻种植在大棚内部,可以达到连续循环种植水稻的效果,提高土地经济价值,而且利用水稻种植后形成的秸秆生产饲料,能够节省使用者额外购买饲料的操作步骤,使其形成科学的有益物质配比,便于鱼蟹进行生长,解决了现有稻、鱼蟹共生的循环养殖的方式较为单一,整体循环养殖效果较差,无法满足连续种植的养殖需求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适用于稻、鱼蟹共生的循环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挖渠;步骤b)搭建大棚;步骤c)种植;步骤d)育苗;步骤e)收割;步骤f)秸秆回收;步骤g)投苗;步骤h)喂养:
[0024]步骤a)挖渠:首先以每120平方米的种植田地为例,田块左右两侧开挖长16

20米、宽4

6米、深0.5米的水沟,水沟的四周开发宽0.5米、深1米的环沟;
[0025]步骤b)搭建大棚:选择钢管、水泥和木棍搭建为拱型框架,并在拱型框架的表面进行覆膜处理;
[0026]步骤c)种植:引水进入沟渠,使种植田地中间部分的水深介于30

50厘米之间,然后通过自动水稻插秧机在种植田地内部进行插秧播种,每个大棚的内部约栽8千穴,5万株水稻苗;
[0027]步骤d)育苗:待水稻苗插秧4天后施加肥料,并利用微耕机将土地和肥料均匀混合,待移栽30天后,再次施加肥料;
[0028]步骤e)收割:待水稻穗下垂且果实成熟时,通过农机进行收割,收割完毕的割茬晒铺3

5天,稻谷水分降低至百分之16左右时进行脱谷储存;
[0029]步骤f)秸秆回收:将稻田内部水分排出并通过秸秆收割机对水稻秸秆进行收割,收割完毕的秸秆进行粉碎并加工制成的纤维饲料;
[0030]步骤g)投苗:根据步骤c)种植对水稻进行再次种植,并在种植完毕后三天投放鱼
苗和蟹苗;
[0031]步骤h)喂养:每日清晨投放纤维饲料,待鱼蟹成年后进行捕捞处理。
[0032]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步骤b)搭建大棚,覆膜采用双层乙烯无滴膜,大棚膜顶部每1

2米需要设立2

3个气孔。
[0033]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步骤c)种植,稻田中间部分的密度介于2

3公分左右,稻田四周靠近环沟部分的密度介于0.5

1公分左右。
[0034]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步骤h)喂养:纤维饲料沿沟定点投喂,定期检查吃食情况,增减投喂量。
[0035]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步骤g)投苗,以步骤a)挖渠中每120平方米的种植田地为例,共投放鱼种50公斤,平均规格100克/尾,幼蟹15公斤,平均规格8克/只。
[003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步骤b)搭建大棚,大棚的两侧设置有通风口,每日正午打开通风口一小时,用于对大棚内部进行通风透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稻、鱼蟹共生的循环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挖渠;步骤b)搭建大棚;步骤c)种植;步骤d)育苗;步骤e)收割;步骤f)秸秆回收;步骤g)投苗;步骤h)喂养:步骤a)挖渠:首先以每120平方米的种植田地为例,田块左右两侧开挖长16

20米、宽4

6米、深0.5米的水沟,水沟的四周开发宽0.5米、深1米的环沟;步骤b)搭建大棚:选择钢管、水泥和木棍搭建为拱型框架,并在拱型框架的表面进行覆膜处理;步骤c)种植:引水进入沟渠,使种植田地中间部分的水深介于30

50厘米之间,然后通过自动水稻插秧机在种植田地内部进行插秧播种,每个大棚的内部约栽8千穴,5万株水稻苗;步骤d)育苗:待水稻苗插秧4天后施加肥料,并利用微耕机将土地和肥料均匀混合,待移栽30天后,再次施加肥料;步骤e)收割:待水稻穗下垂且果实成熟时,通过农机进行收割,收割完毕的割茬晒铺3

5天,稻谷水分降低至百分之16左右时进行脱谷储存;步骤f)秸秆回收:将稻田内部水分排出并通过秸秆收割机对水稻秸秆进行收割,收割完毕的秸秆进行粉碎并加工制成的纤维饲料;步骤g)投苗:根据步骤c)种植对水稻进行再次种植,并在种植完毕后三天投放鱼苗和蟹苗;步骤h)喂养:每日清晨投放纤维饲料,待鱼蟹成年后进行捕捞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稻、鱼蟹共生的循环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搭建大棚,所述覆膜采用双层乙烯无滴膜,大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广军王婷王超卢美薇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市昌茂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