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韧复合相结合薄型高性能碳化硅棚板加工定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1796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增韧复合相结合薄型高性能碳化硅棚板加工定型模具,涉及碳化硅棚板加工模具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碳化硅棚板加工模具在搬运的时候需要人员抬动,由于重量比较重,导致运输不便的问题。所述模具主体的下端设置有模具底座,所述模具主体的上表面设置有定型槽,所述模具主体的上端拐角处均设置有导向柱,且导向柱与模具主体为一体结构;还包括:防护板,其设置在所述模具主体和模具底座的前端,所述模具主体和模具底座的前表面均设置有安装凹槽,且安装凹槽与模具主体和模具底座均为一体结构;万向轮,其设置在所述安装凹槽的内部,且万向轮设置有四个,所述安装凹槽的内壁设置有柱孔。槽的内壁设置有柱孔。槽的内壁设置有柱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韧复合相结合薄型高性能碳化硅棚板加工定型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碳化硅棚板加工模具
,具体为一种增韧复合相结合薄型高性能碳化硅棚板加工定型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棚板作为支撑产品的专用窑具中一种重要的辅助材料,其中碳化硅棚板是具有代表性的耐火棚板之一,在生产的时候需要使用定型模具进行成型;
[0003]例如公告号为CN110479851B的中国授权专利(一种冲压定型模具):包括上模组、下模组、冲切单元、定型单元、切削单元、以及用于限定产品位置的定位单元。通过上述方式,本专利技术一种冲压定型模具,不仅可以对产品进行冲切,还可以对产品进行塑形和切削,整个设备可以一次性完成所有步骤,提高工作效率,方便使用。
[0004]但是,现有碳化硅棚板加工模具在搬运的时候需要人员抬动,由于重量比较重,导致运输不便;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增韧复合相结合薄型高性能碳化硅棚板加工定型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韧复合相结合薄型高性能碳化硅棚板加工定型模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碳化硅棚板加工模具在搬运的时候需要人员抬动,由于重量比较重,导致运输不便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增韧复合相结合薄型高性能碳化硅棚板加工定型模具,包括:模具主体,所述模具主体的下端设置有模具底座,所述模具主体的上表面设置有定型槽,所述模具主体的上端拐角处均设置有导向柱,且导向柱与模具主体为一体结构;
[0007]还包括:
[0008]防护板,其设置在所述模具主体和模具底座的前端,所述模具主体和模具底座的前表面均设置有安装凹槽,且安装凹槽与模具主体和模具底座均为一体结构;
[0009]万向轮,其设置在所述安装凹槽的内部,且万向轮设置有四个,所述安装凹槽的内壁设置有柱孔。
[0010]优选的,所述万向轮的一端设置有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的四周均设置有单头紧固件,且安装底座通过单头紧固件与安装凹槽内壁螺纹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安装凹槽两端的两侧均设置有磁性铁片,所述防护板的两端后表面均设置有磁石插板,且磁石插板与磁性铁片磁性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防护板的中心处设置有旋转槽,且旋转槽贯穿防护板,所述旋转槽的内部设置有旋转柱,所述旋转柱通过滚珠轴承与旋转槽转动连接,所述旋转柱的一端设置有转动柱,且旋转柱的另一端与柱孔螺纹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模具底座的上表面设置有固定插槽,所述模具主体的下表面设置有
固定插板,所述固定插板的中心处设置有连接孔。
[0014]优选的,所述模具主体的前端面设置有螺栓槽,所述螺栓槽的内部设置有六角螺栓,所述模具主体和模具底座的后端面均设置有把手。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本技术通过在模具主体和模具底座前表面均设置安装凹槽,在安装凹槽内部安装万向轮,在需要运输移动模具主体和模具底座的时候,拆卸防护板,利用把手翻转模具主体和模具底座,使具有万向轮的一面与地面接触,这样就不用人员抬动,提高了移动便利性。
[0017]2、通过在安装凹槽前端设置防护板,在防护板中心的旋转槽内部设置旋转柱,旋转柱通过滚珠轴承与旋转槽转动,防护板对准安装凹槽并转动旋转柱,使旋转柱的一端与柱孔螺纹固定,并且防护板依靠磁石插板与磁性铁片磁性连接,实现防护板双重固定,不易松动,同时对万向轮起到保护隔离效果,避免不使用的时候与人员碰撞造成损坏。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模具主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模具底座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模具主体;2、模具底座;3、定型槽;4、导向柱;5、防护板;6、转动柱;7、螺栓槽;8、六角螺栓;9、固定插板;10、连接孔;11、安装凹槽;12、柱孔;13、安装底座;14、万向轮;15、单头紧固件;16、磁性铁片;17、磁石插板;18、固定插槽;19、旋转槽;20、滚珠轴承;21、旋转柱;22、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3]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增韧复合相结合薄型高性能碳化硅棚板加工定型模具,包括:模具主体1,模具主体1的下端设置有模具底座2,模具主体1的上表面设置有定型槽3,模具主体1的上端拐角处均设置有导向柱4,且导向柱4与模具主体1为一体结构;
[0024]还包括:
[0025]防护板5,其设置在模具主体1和模具底座2的前端,模具主体1和模具底座2的前表面均设置有安装凹槽11,且安装凹槽11与模具主体1和模具底座2均为一体结构;
[0026]万向轮14,其设置在安装凹槽11的内部,且万向轮14设置有四个,安装凹槽11的内壁设置有柱孔12。
[0027]请参阅图2,万向轮14的一端设置有安装底座13,安装底座13的四周均设置有单头紧固件15,且安装底座13通过单头紧固件15与安装凹槽11内壁螺纹连接,便于万向轮14固定和拆卸,利用万向轮14与地面接触移动,这样就不用人员抬动,提高了移动便利性。
[0028]请参阅图2和图3,安装凹槽11两端的两侧均设置有磁性铁片16,防护板5的两端后
表面均设置有磁石插板17,且磁石插板17与磁性铁片16磁性连接,实现防护板5固定。
[0029]请参阅图2和图3,防护板5的中心处设置有旋转槽19,且旋转槽19贯穿防护板5,旋转槽19的内部设置有旋转柱21,旋转柱21通过滚珠轴承20与旋转槽19转动连接,旋转柱21的一端设置有转动柱6,且旋转柱21的另一端与柱孔12螺纹连接,防护板5对准安装凹槽11转动旋转柱21,使旋转柱21的一端与柱孔12螺纹固定,并且防护板5依靠磁石插板17与磁性铁片16磁性连接,实现防护板5双重固定。
[0030]请参阅图2和图3,模具底座2的上表面设置有固定插槽18,模具主体1的下表面设置有固定插板9,固定插板9的中心处设置有连接孔10,固定插板9插入模具底座2上表面的固定插槽18内部,起到限位防偏移效果,使模具主体1与模具底座2固定更加稳定。
[0031]请参阅图1和图3,模具主体1的前端面设置有螺栓槽7,螺栓槽7的内部设置有六角螺栓8,模具主体1和模具底座2的后端面均设置有把手22,利用六角螺栓8贯穿固定插板9中心处的连接孔10,实现模具主体1与模具底座2固定。
[0032]工作原理:使用时,模具主体1下表面的固定插板9插入模具底座2上表面的固定插槽18内部,利用六角螺栓8贯穿固定插板9中心处的连接孔10,实现模具主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韧复合相结合薄型高性能碳化硅棚板加工定型模具,包括模具主体(1),所述模具主体(1)的下端设置有模具底座(2),所述模具主体(1)的上表面设置有定型槽(3),所述模具主体(1)的上端拐角处均设置有导向柱(4),且导向柱(4)与模具主体(1)为一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护板(5),其设置在所述模具主体(1)和模具底座(2)的前端,所述模具主体(1)和模具底座(2)的前表面均设置有安装凹槽(11),且安装凹槽(11)与模具主体(1)和模具底座(2)均为一体结构;万向轮(14),其设置在所述安装凹槽(11)的内部,且万向轮(14)设置有四个,所述安装凹槽(11)的内壁设置有柱孔(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韧复合相结合薄型高性能碳化硅棚板加工定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轮(14)的一端设置有安装底座(13),所述安装底座(13)的四周均设置有单头紧固件(15),且安装底座(13)通过单头紧固件(15)与安装凹槽(11)内壁螺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韧复合相结合薄型高性能碳化硅棚板加工定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凹槽(11)两端的两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开云方国玺刘于龙宋逸玮
申请(专利权)人:宜兴市凯达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