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波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1686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04
提供一种滤波器装置,减小尺寸且抑制滤波器特性的劣化。滤波器装置具备:层叠基板,其包括第一电介质层、包括被供给基准电位的基准电极的第一布线层及位于第一电介质层与第一布线层之间且具有与第一电介质层不同的厚度的第二电介质层;串联无源元件,其设置于将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电连接的串联布线;第一并联布线,其将串联布线与基准电极电连接;及第一并联无源元件,其设置于第一并联布线,第一并联布线包括:第一过孔,其贯穿第一电介质层且与第一并联无源元件电连接;及第二过孔,其贯穿第二电介质层且将第一过孔与基准电极电连接,第一电介质层位于第一并联无源元件与第二电介质层之间,第一过孔的截面面积与第二过孔的截面面积不同。截面面积不同。截面面积不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滤波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滤波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存在一种在电路基板上安装有多个部件的滤波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3]在先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

115616号公报
[0006]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滤波器中,分别搭载电感器、谐振电路及弹性波谐振器的部件被安装于电路基板的上表面。在电路基板的下表面设置有端子。端子通过贯穿电路基板的过孔而与部件电连接。
[0007]然而,在为了减小滤波器的尺寸而将部件彼此靠近地配置的情况下,有时由于部件间的电磁场的耦合而导致信号的功率损耗增加或者衰减特性劣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09]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种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小尺寸并且抑制滤波器特性的劣化的滤波器装置。
[0010]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0011]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的滤波器装置具备:层叠基板,其包括第一电介质层、第一布线层以及第二电介质层,所述第一布线层包括被供给基准电位的基准电极,所述第二电介质层位于所述第一电介质层与所述第一布线层之间,具有与所述第一电介质层的厚度不同的厚度;串联无源元件,其设置于将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电连接的串联布线;第一并联布线,其将所述串联布线与所述基准电极电连接;以及第一并联无源元件,其设置于所述第一并联布线,所述第一并联布线包括:第一过孔,其贯穿所述第一电介质层,并且与所述第一并联无源元件电连接;以及第二过孔,其贯穿所述第二电介质层,并且将所述第一过孔与所述基准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一电介质层位于所述第一并联无源元件与所述第二电介质层之间,所述第一过孔的截面面积与所述第二过孔的截面面积不同。
[0012]专利技术效果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可提供能够减小尺寸并且抑制滤波器特性的劣化的滤波器装置。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滤波器电路21的电路图。
[0015]图2是示意性示出形成有滤波器电路21的滤波器装置11的与zx面平行的截面的图。
[0016]图3是示意性示出形成有滤波器电路21的滤波器装置11的与xy面平行的各截面的
图。
[0017]图4是滤波器装置11的等效电路22的电路图。
[0018]图5是示意性示出形成有滤波器电路21的滤波器装置12的与zx面平行的截面的图。
[0019]图6是示意性示出形成有滤波器电路21的滤波器装置13的与zx面平行的截面的图。
[0020]图7是示意性示出形成有滤波器电路21的滤波器装置14的与zx面平行的截面的图。
[0021]图8是示意性示出形成有滤波器电路21的滤波器装置14的与xy面平行的各截面的图。
[0022]图9是滤波器装置14的等效电路24的电路图。
[0023]图10是示意性示出形成有L型的滤波器电路的滤波器装置15的与zx面平行的截面的图。
[0024]图11是滤波器装置15的等效电路25的电路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11、12、13、14、15...滤波器装置;
[0027]21...滤波器电路;
[0028]22、24、25...等效电路;
[0029]31...输入端子;
[0030]32...输出端子;
[0031]40、41a、41b、42、43a、43b、44...过孔;
[0032]50...基准电极;
[0033]51、52...电极;
[0034]60...串联无源元件;
[0035]61、62...并联无源元件;
[0036]111...层叠基板;
[0037]121a、121b、122、123、124...电介质层;
[0038]131、132、133、134...布线层;
[0039]L1...电感器;
[0040]C1、C2...电容器;
[0041]S1...串联布线;
[0042]Es1、Es2、Es3...电极;
[0043]Vs1、Vs2...过孔;
[0044]P1、P2...并联布线;
[0045]B1...分支布线;
[0046]N1、N2、N11...节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47]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详细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针对相同的要
素标注相同的标记,并尽量省略重复的说明。
[0048][第一实施方式][0049]对第一实施方式的滤波器装置11及滤波器电路21进行说明。图1是滤波器电路21的电路图。如图1所示,滤波器电路21具备电感器L1、以及电容器C1和C2。
[0050]滤波器电路21是π型的低通滤波器。在滤波器电路21中,串联布线S1将例如被供给来自功率放大器的RF(Radio Frequency,无线电频率)信号的输入端子31(第一端子)与输出端子32(第二端子)电连接。并联布线P1将设置于串联布线S1的节点N1与接地电连接。并联布线P2将设置于串联布线S1的节点N2与接地电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并联布线P1相当于“第一并联布线”,并联布线P2相当于“第二并联布线”或“分支布线”。
[0051]电感器L1设置在串联布线S1中,具有通过节点N1而与输入端子31连接的第一端、以及通过节点N2而与输出端子32连接的第二端。
[0052]电容器C1设置在并联布线P1中,具有通过节点N1而与电感器L1的第一端连接的第一端、以及与接地连接的第二端。电容器C2设置在并联布线P2中,具有通过节点N2而与电感器L1的第二端连接的第一端、以及与接地连接的第二端。
[0053]需要说明的是,对滤波器电路21是π型的滤波器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滤波器电路21也可以是L型或T型等其他连接方式的滤波器。
[0054]另外,对滤波器电路21是低通滤波器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通过将电感器L1替换为电容器并且将电容器C1和C2分别替换为电感器,也能够使滤波器电路21成为高通滤波器。另外,滤波器电路21也能够成为带通滤波器或者带阻滤波器等。
[0055]另外,在滤波器电路21中,说明了向输入端子31供给信号的结构,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向输出端子32供给信号的结构。
[0056]在各图中,有时示出x轴、y轴以及z轴。x轴、y轴以及z轴形成右手系的三维正交坐标。以下,有时将x轴的箭头方向称为x轴+侧,将与箭头相反的方向称为x轴

侧,关于其他轴也是同样的。需要说明的是,也有时将z轴+侧及z轴

侧分别称为“上侧”及“下侧”。另外,也有时将z轴方向称为“厚度方向”。另外,也有时将与x轴、y轴或者z轴分别正交的面称为yz面、zx面或者xy面。这里,将从上侧观察下侧时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滤波器装置,具备:层叠基板,其包括第一电介质层、第一布线层以及第二电介质层,所述第一布线层包括被供给基准电位的基准电极,所述第二电介质层位于所述第一电介质层与所述第一布线层之间,具有与所述第一电介质层的厚度不同的厚度;串联无源元件,其设置于将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电连接的串联布线;第一并联布线,其将所述串联布线与所述基准电极电连接;以及第一并联无源元件,其设置于所述第一并联布线,所述第一并联布线包括:第一过孔,其贯穿所述第一电介质层,并且与所述第一并联无源元件电连接;以及第二过孔,其贯穿所述第二电介质层,并且将所述第一过孔与所述基准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一电介质层位于所述第一并联无源元件与所述第二电介质层之间,所述第一过孔的截面面积与所述第二过孔的截面面积不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波器装置,其中,所述层叠基板还包括第二布线层,该第二布线层以所述第二电介质层为基准而位于所述第一布线层的相反侧,所述第一并联布线还包括第一电极,该第一电极在所述第二布线层中从所述第一过孔引绕,并且将所述第一过孔与所述第二过孔或者所述第一并联无源元件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波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第二布线层中被卷绕。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滤波器装置,其中,所述滤波器装置还具备:第二并联布线,其将所述串联布线与所述基准电极电连接,并且与所述第一并联布线独立;以及第二并联无源元件,其设置于所述第二并联布线,所述第二并联布线包括:第三过孔,其贯穿所述第一电介质层,并且与所述第二并联无源元件电连接;以及第四过孔,其贯穿所述第二电介质层,并且将所述第三过孔与所述基准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一电介质层位于所述第二并联无源元件与所述第二电介质层之间,所述第三过孔的截面面积与所述第四过孔的截面面积不同。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滤波器装置,其中,所述第二过孔与所述第四过孔之间的距离比所述第一过孔与所述第三过孔之间的距离短。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滤波器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一过孔的截面面积及所述第三过孔的截面面积分别比所述第二过孔的截面面积及所述第四过孔的截面面积小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过孔与所述第三过孔之间的距离比所述第二过孔与所述第四过孔之间的距离短,在所述第一过孔的截面面积及所述第三过孔的截面面积分别比所述第二过孔的截面面积及所述第四过孔的截面面积大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过孔与所述第三过孔之间的距离比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桥涉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