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河集装箱船布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1289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02
一种内河集装箱船布置结构,包括主甲板和甲板室,其特征在于:主甲板的尾部设有尾部甲板室,尾部甲板室的两侧纵壁设有门洞,主甲板左、右两舷甲板室的横隔舱壁设有门洞,尾部甲板室两侧设有Z型梯道,Z型梯道用于通过横隔舱壁和纵壁;Z型梯道下至机舱,机舱顶上的主甲板的机舱出入口与Z型梯道相连;Z型梯道用于为机舱顶上能够装载集装箱腾出了装载位置。在有限面积的情况下,能够将机舱布置的宽敞、合理,兼顾上述布置同时,又获得集装箱装载量最大化。又获得集装箱装载量最大化。又获得集装箱装载量最大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河集装箱船布置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内河标准集装箱船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河集装箱船布置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阶段内河集装箱船型标准化发展主要还停留在平面主尺度标准上,布置地位尚未有明确的标准化要求,由于装载集装箱的特征是需要很大的容积以获得最大的装箱量;现有船型中往往在获得较大集装箱装载量的状况下,机舱布量狭窄,轮机人员工作环境欠佳,生活舱室拥挤。现有的船型中,往往为了追求较大存货空间,会尽可能地压缩起居空间,使得船员的起居空间小,其主要原因是通道设计不合理,其次原因是船尾甲板室空间利用率不高。因此针对内河集装箱船,需要进行合理的布局,怎样将空间利用率最大化是本技术方案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
技术介绍
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所提供的内河集装箱船布置结构,在有限面积的情况下,能够将机舱布置的宽敞、合理,改善了轮机人员的工作环境,改善了驾驶人员的视线,提高了操作安全性高;另外,兼顾上述布置同时,又获得集装箱装载量最大化,提高了经济效益。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一种内河集装箱船布置结构,包括主甲板和甲板室,主甲板的尾部设有尾部甲板室,尾部甲板室的两侧纵壁设有门洞,主甲板左、右两舷甲板室的横隔舱壁设有门洞,尾部甲板室两侧设有Z型梯道,Z型梯道用于通过横隔舱壁和纵壁;Z型梯道下至机舱,机舱顶上的主甲板的机舱出入口与Z型梯道相连;Z型梯道用于为机舱顶上能够装载集装箱腾出了装载位置。尾部甲板室是在主甲板尾部加高的一个箱室。Z型梯道由梯和通道构成。
[0006]优选地,尾部甲板室的顶篷由加固结构进行加固,尾部甲板室顶篷用于装一排多层集装箱。
[0007]优选地,内河集装箱船本体机舱前壁至货舱前壁分隔成第一货舱和第二货舱,第一货舱和第二货舱范围内设置有舱口围板,舱口围板围合的区域为装载区域,舱口围板包括纵向箱形舱口围板和横向箱形舱口围板。
[0008]优选地,内河集装箱船本体的首端设有升高甲板,升高甲板上方依次设有船员甲板、驾驶甲板和顶篷甲板;升高甲板上设有船员室和锚机,船员甲板上设置船员室和餐厅,驾驶甲板上设有船员室和驾驶室,顶篷甲板上设有重力水柜和信号杆塔。
[0009]优选地,首部甲板室的迎风面设计成大圆弧形的流线形状,当船舶迎风航行时,可以减缓首部受风阻力,其圆弧形参数为:弧长为船宽的四分之一,误差在百分之二以内。
[0010]优选地,主甲板及主甲板以下,且由船尾至船首方向,依次设置有压载舱、舵机舱、燃油舱、肋位机舱、压载调节舱、第一货舱、横舱壁、第二货舱、艏空舱和艏尖舱;舵机舱下方
设有压载舱,燃油舱左、右两侧设计有自主甲板与机舱相通的Z型梯道,Z型梯道连通监机舱监视室;机舱监视室位于肋位机舱内,机舱的左右两侧设有压载调节舱;从尾部的压载舱至燃油舱区域内,主甲板至机舱通道的门用于设在主甲板6~9#肋位之间,且门在左右舷各一,所述的门用于避开机舱上方的主甲板,机舱上方主甲板长度与二个集装箱长度相适配,用于增加装载2排5列2层共计20只集装箱。
[0011]优选地,主甲板以上且位于船尾设有尾部锚泊及系泊平台,尾部锚泊及系泊平台靠船首一侧设有两舷走道,两舷走道间内布置配电间、厕浴室、CO2间、蓄电电池间和船员室。
[0012]本专利可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机舱顶上的主甲板由于机舱的出入口是通过Z型梯道,通道从这一段范围从后面进出,为机舱顶上能够装载集装箱腾出了装载位置,Z型梯道及通道的布置结构可以大大节约装载空间;尾部甲板室顶篷的结构作合理加强用作装载一排多层集装箱,有效的利用了有限的空间位置,自机舱前壁(货舱后壁)至货舱前壁分隔成第一货舱和第二货舱,货舱(包括第一货舱和第二货舱)范围内设置的舱口围板,纵向和横向均设置为箱形舱口围板结构,这种结构的舱口围板,加强了船舶纵向和横向强度,提高了船舶抗风浪能力和经济性,又便于甲板面的清扫,减轻了船员劳动强度。
[0014]本技术机舱上方甲板布置成可以装载集装箱,尾部顶篷甲板装载集装箱,货舱尾向首为NO.1货舱和第NO.2货舱,至第NO.2货舱前是首部甲板和升高甲板,首部区域布置船员起居、生活和休息舱室,驾驶室位于驾驶甲板,本布置结构将船体、机舱及生活、休息及载货区域作合理分区,在有限空间内将装载空间最大化,且不会压缩船员起居空间。
[0015]本技术船体首部设置升高甲板,升高甲板上设置锚泊及系泊区域,首部甲板室的迎风面设计成大圆弧形的流线形状,当船舶迎风航行时,可以减缓首部受风阻力,顶篷甲板上还布置太阳能发电系统,利用节省能源。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船尾布置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尾部甲板室顶篷布置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内河集装箱船侧视图;
[0020]图4为本技术舱口围板平面布置图;
[0021]图5为图4中A

A断面图;
[0022]图6为本技术船首布置图;
[0023]图7为本技术升高甲板布置图;
[0024]图8为本技术船员甲板布置图;
[0025]图9为本技术驾驶甲板布置图;
[0026]图10为本技术顶篷甲板布置图;
[0027]图11为本技术内河集装箱船总平面布置图(装箱状态);
[0028]图12为本技术内河集装箱船总平面布置图(未装箱状态);
[0029]图13为本技术船首正视图。
[0030]图中:Z型梯道1、尾部甲板室2、机舱前壁3、纵向箱形舱口围板41、横向箱形舱口围板42、主甲板5、升高甲板6、船员甲板7、驾驶甲板8、顶篷甲板9、船员室10、餐厅11、驾驶室12、太阳能板13、压载舱14、压载调节舱15、舵机舱16、燃油舱17、机舱监视室18、储物室19、艏空舱20、艏尖舱21。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0032]一种内河集装箱船布置结构,总长为110m,主甲板平面图如图12所示,CL代表肋位线,其主要参数如表所示:
[0033]1、主要尺度(表1)
[0034]序号参数类型参数大小单位规格或等级1总长110.00m2水线长109.686m3垂线间长106.62m4船宽16.3m5型深6.20m6设计吃水5.20mA、J1级7设计吃水5.40mB、J2级8载货量(散货)6650.76tA、J1级9载货量(散货)6988.29tB、J2级10载货量(集装箱)4419.75t均箱12.45/TEU11载货量(集装箱)5295.75t重箱18.5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河集装箱船布置结构,包括主甲板和甲板室,其特征在于:主甲板的尾部设有尾部甲板室,尾部甲板室的两侧纵壁设有门洞,主甲板左、右两舷甲板室的横隔舱壁设有门洞,尾部甲板室两侧设有Z型梯道,Z型梯道用于通过横隔舱壁和纵壁; Z型梯道下至机舱,机舱顶上的主甲板的机舱出入口与Z型梯道相连;Z型梯道用于为机舱顶上能够装载集装箱腾出了装载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河集装箱船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尾部甲板室的顶篷由加固结构进行加固,尾部甲板室顶篷用于装一排多层集装箱。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河集装箱船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内河集装箱船本体机舱前壁至货舱前壁分隔成第一货舱和第二货舱,第一货舱和第二货舱范围内设置有舱口围板,舱口围板围合的区域为装载区域,舱口围板包括纵向箱形舱口围板和横向箱形舱口围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河集装箱船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内河集装箱船本体的首端设有升高甲板,升高甲板上方依次设有船员甲板、驾驶甲板和顶篷甲板;升高甲板上设有船员室和锚机,船员甲板上设置船员室和餐厅,驾驶甲板上设有船员室和驾驶室,顶篷甲板上设有重力水柜和信号杆塔。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智衡郑书玉邹景超马磊谭家玲姚奉
申请(专利权)人:宜昌一凡船舶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