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管角度碰接放样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21242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管角度碰接放样施工方法,第1步:第一钢管和第二钢管以特定角度放置在基坑内;第2步:卡带上套上若干卡针;卡带包覆在第二钢管上;逐个移动卡针,所有卡针的一端压靠在第一钢管上,卡针两端位置进行印记;第3步:撤去卡带和卡针,对印记进行轮廓连线;第4步:沿轮廓连线进行切割;第5步:第二钢管向第一钢管平移,第二钢管压靠在第一钢管的孔一的外端面上,在结合处通过焊接将两者进行固定、密封。通过卡带和卡针的配合可在第一钢管、第二钢管上进行放样、印记,通过记号笔、印记画出轮廓线,从而方便第一钢管上连接孔的切割工作和第二钢管上曲面管口的切割工作;可有效降低角度管之间的连接繁杂度,提高施工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管角度碰接放样施工方法
[0001]
:本专利技术涉及市政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钢管角度碰接放样施工方法。
[0002]
技术介绍
:市政管网是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包括雨水管、污水管、燃气管、自来水管等,大都敷设在地下。市政管网中的管与管之间一般通过三通、弯头进行连接,从而实现分流、转向。而在实际管道敷设工程中发现,管与管之间的夹角不是特定的角度(30
°
、45
°
、60
°
),在此种情况下、一般成品弯头、三通都不能将两管进行连接,而两管结合处的轮廓又非常规形状,给两管的连接工作增加了很多难度;现有角度的管与管之间的连接方式一般是以一根管为基准管,然后在第二管端部上进行切割,第二管切割一部分其端部触碰基准管外壁一次,切割一次、触碰一次,通过多次切割、多次触碰在第二管端部上切割出对应的曲面,使该曲面可贴合在基准管的外壁上,然后通过焊接将两管进行固定、密封。这样的角度管连接施工较为繁琐,且施工效率极其低下。
[0003]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管角度碰接放样施工方法,通过卡带和卡针的配合可在第一钢管、第二钢管上进行放样、印记,通过记号笔、印记画出轮廓线,从而方便第一钢管上连接孔的切割工作和第二钢管上曲面管口的切割工作;可有效降低角度管之间的连接繁杂度,提高施工效率。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钢管角度碰接放样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1步:第一钢管和第二钢管以特定角度放置在基坑内;第2步:卡带上套上若干卡针;卡带包覆在第二钢管靠近第一钢管的一端,卡带形成的圈的中轴线与第二钢管的中轴线同轴心设置;逐个移动卡针,将所有卡针的一端压靠在第一钢管的外壁上并在相应位置通过记号笔留下印记;在第二钢管的外壁上标记所有卡针的另一端的位置;第3步:撤去卡带和卡针,留在第一钢管上的多个印记通过记号笔进行连线形成外圈一,以外圈一基准线向内等距绘制内圈一;外圈一和内圈一之间的间距等于第二钢管的壁厚厚度;留在第二钢管上的多个印记通过记号笔进行连线形成圈二;第4步:在第一钢管上沿着内圈一的轮廓进行切割,切割后形成孔一;在第二钢管上沿着圈二的轮廓进行切割,切割后形成曲面管口;孔一和曲面管口可通过乙炔气切割而成,切割后对两者端面进行除毛刺、打磨处理;第5步:第二钢管向第一钢管平移,第二钢管的曲面管口压靠在第一钢管的孔一的外端面上,在结合处通过焊接将两者进行固定、密封。
[0005]本专利技术还进一步设置为:第一钢管的管径大于第二钢管的管径。以第一钢管作为
基准管开展放样工作。
[0006]本专利技术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带为有塑料材质制成的可弯曲的矩形长条,卡带的内壁上成型有若干线性均布的卡针槽,所述卡针插套在卡针槽内。
[000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卡带可弯曲包覆在第二钢管的外壁上,卡带的长度需长于第二钢管外径的周长;卡带在第二钢管外壁上包覆一圈,其多出部分不用套接卡针;对卡针施加一定推力,卡针可在卡针槽内移动,而卡针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卡针通过与卡针槽之间的摩擦力可防止卡针自由移动。
[0008]本专利技术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针槽包括大半圆槽及设置在大半圆槽内侧的卡接开口槽,卡接开口槽的开口端锥形设置。
[000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卡针的取出、安装工作。
[0010]本专利技术还进一步设置为:卡带内嵌有多个线性均布的磁铁块。
[00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磁铁可吸附在第二钢管上,方便卡带的初步紧固。
[0012]本专利技术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针面向第一钢管的一端端部固定有橡胶软头,橡胶软头沾有颜料。
[00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沾有颜料的橡胶软头可在第一钢管上点上印记。
[0014]本专利技术的突出效果是:通过卡带和卡针的配合可在第一钢管、第二钢管上进行放样、印记,通过记号笔、印记画出轮廓线,从而方便第一钢管上连接孔的切割工作和第二钢管上曲面管口的切割工作;可有效降低角度管之间的连接繁杂度,提高施工效率。
[0015]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施工顺序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卡针、卡带放样时的部装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卡针、卡带铺平时的部装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卡针、卡带、第一钢管、第二钢管放样时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钢管、卡针、卡带的部装示意图;图6为图5关于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16]附图标记: 1、第一钢管;101、外圈一;102、内圈一;103、孔一;2、第二钢管;201、圈二;202、曲面管口;3、卡带;31、卡针槽;311、大半圆槽;312、卡接开口槽;4、卡针;5、磁铁块B;6、基坑。
[0017]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该实施例,凡属于本专利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同时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8]见图1至图6所示,一种钢管角度碰接放样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1步:第一钢管1和第二钢管2以特定角度放置在基坑6内;
第2步:卡带3上套上若干卡针4;卡带3包覆在第二钢管 2靠近第一钢管1的一端,卡带3形成的圈的中轴线与第二钢管2的中轴线同轴心设置;逐个移动卡针4,将所有卡针4的一端压靠在第一钢管1的外壁上并在相应位置通过记号笔留下印记;在第二钢管2的外壁上标记所有卡针4的另一端的位置;第3步:撤去卡带3和卡针4,留在第一钢管1上的多个印记通过记号笔进行连线形成外圈一101,以外圈一101基准线向内等距绘制内圈一102;外圈一101和内圈一102之间的间距等于第二钢管2的壁厚厚度;留在第二钢管2上的多个印记通过记号笔进行连线形成圈二201;第4步:在第一钢管1上沿着内圈一102的轮廓进行切割,切割后形成孔一103;在第二钢管2上沿着圈二201的轮廓进行切割,切割后形成曲面管口202;孔一103和曲面管口202可通过乙炔气切割而成,切割后对两者端面进行除毛刺、打磨处理;第5步:第二钢管2向第一钢管1平移,第二钢管2的曲面管口202压靠在第一钢管1的孔一103的外端面上,在结合处通过焊接将两者进行固定、密封。
[0019]第一钢管1的管径大于第二钢管2的管径。以第一钢管作为基准管开展放样工作。
[0020]所述卡带3为有塑料材质制成的可弯曲的矩形长条,卡带3的内壁上成型有若干线性均布的卡针槽31,所述卡针4插套在卡针槽31内。
[0021]卡带可弯曲包覆在第二钢管的外壁上,卡带的长度需长于第二钢管外径的周长;卡带在第二钢管外壁上包覆一圈,其多出部分不用套接卡针;对卡针施加一定推力,卡针可在卡针槽内移动,而卡针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卡针通过与卡针槽之间的摩擦力可防止卡针自由移动。
[0022]所述卡针槽31包括大半圆槽311及设置在大半圆槽311内侧的卡接开口槽312,卡接开口槽312的开口端锥形设置。方便卡针的取出、安装工作。
[0023]卡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管角度碰接放样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1步:第一钢管(1)和第二钢管(2)以特定角度放置在基坑(6)内;第2步:卡带(3)上套上若干卡针(4);卡带(3)包覆在第二钢管 (2)靠近第一钢管(1)的一端,卡带(3)形成的圈的中轴线与第二钢管(2)的中轴线同轴心设置;逐个移动卡针(4),将所有卡针(4)的一端压靠在第一钢管(1)的外壁上并在相应位置留下印记;在第二钢管(2)的外壁上标记所有卡针(4)的另一端的位置;第3步:撤去卡带(3)和卡针(4),留在第一钢管(1)上的多个印记进行连线形成外圈一(101),以外圈一(101)基准线向内等距绘制内圈一(102);留在第二钢管(2)上的多个印记进行连线形成圈二(201);第4步:在第一钢管(1)上沿着内圈一(102)的轮廓进行切割,切割后形成孔一(103);在第二钢管(2)上沿着圈二(201)的轮廓进行切割,切割后形成曲面管口(202);第5步:第二钢管(2)向第一钢管(1)平移,第二钢管(2)的曲面管口(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江涛单双张叶枫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市公用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