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结构及混凝土供水管路的维修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20971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管道结构及混凝土供水管路的维修方法,管道结构用于替换破损的混凝土供水管道,破损的混凝土供水管道包括主体部以及设置在主体部的第一端的第一承口,第一承口与第一供水管道的插口连接,主体部的第二端与第二供水管道的第二承口连接,管道结构包括:管道主体;第一接头,设置在管道主体的第一端并与第一供水管道的插口插接连接;第二接头,设置在管道主体的第二端并与第二承口插接连接。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难以对整根的钢筋混凝土管进行替换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道结构及混凝土供水管路的维修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供水管道修复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管道结构及混凝土供水管路的维修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城市市政供水管网属压力管道,供水压力普遍在0.24~0.4Mpa的范围内,早期供水管网管材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管、灰铁管、碳钢管等,随着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且居民对供水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钢筋混凝土管、灰铁管等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球墨铸铁管、复合钢管及PE管等新兴供水管道。
[0003]目前全国多数城市老城区市政管道仍以钢筋混凝土管、灰铁管、碳钢管等为主,尤其钢筋混凝土管由于使用年长较长(约30年),管体已经发生严重老化,承压能力大大降低,在供水管网压力发生较大波动后易发生爆裂,频繁爆管会大大降低供水保障能力,影响正常供水。若老化钢筋混凝土供水管道发生大面积破损,必须将原管道进行整根替换。此外,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市政道路、地下穿路通道及其他市政设施施工与钢筋混凝土管道发生交叉作业,必须进行钢筋混凝土管道迁移改线时,也需要整根破除钢筋混凝土管。
[0004]由于钢筋混凝土管道是由一根根钢筋混凝土管对插形成的,钢筋混凝土管不具备伸缩性,无法使用同规格的钢筋混凝土管进行整根替换。目前市场上还没有用于实现整根钢筋混凝土管道快速替换的成品管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道结构及混凝土供水管路的维修方法,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难以对整根的钢筋混凝土管进行替换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管道结构,管道结构用于替换破损的混凝土供水管道,破损的混凝土供水管道包括主体部以及设置在主体部的第一端的第一承口,第一承口与第一供水管道的插口连接,主体部的第二端与第二供水管道的第二承口连接,管道结构包括:管道主体;第一接头,设置在管道主体的第一端并与第一供水管道的插口插接连接;第二接头,设置在管道主体的第二端并与第二承口插接连接。
[0007]进一步地,管道主体分别与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焊接连接。
[0008]进一步地,管道主体的第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环形锥面,在靠近第一接头的方向上,第一环形锥面的径向尺寸逐渐减小,第一接头朝向管道主体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环形锥面,在靠近管道主体的方向上,第二环形锥面的径向尺寸逐渐减小,用于焊接管道主体和第一接头的焊料设置在第一环形锥面和第二环形锥面之间;和/或,管道主体的第二端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三环形锥面,在靠近第二接头的方向上,第三环形锥面的径向尺寸逐渐减小,第二接头朝向管道主体的端面上设置有第四环形锥面,在靠近管道主体的方向上,第四环形锥面的径向尺寸逐渐减小,用于焊接管道主体和第二接头的焊料设置在第三环形锥面和第四环形锥面之间。
[0009]进一步地,第一接头包括与管道主体对接的第一小径段以及与第一供水管道对接的第一大径段,第一供水管道的插口插设在第一大径段内。
[0010]进一步地,第一接头还包括连接在第一小径段和第一大径段之间的第一环板以及设置在第一大径段的内壁上的第一挡圈,第一挡圈设置在第一大径段远离第一小径段的一端,第一环板和第一挡圈之间设置有第一油麻圈,第一油麻圈绕设在第一供水管道的插口的外周。
[0011]进一步地,管道结构还包括设置在第一供水管道的插口和第一大径段之间的第一石棉水泥层,第一石棉水泥层位于第一油麻圈的外侧。
[0012]进一步地,第一大径段的长度在100mm至200mm之间,第一小径段的长度在450mm至550mm之间,第一小径段的内径等于主体部的内径,第一大径段的内径比第一供水管道的插口的外径大100mm至200mm。
[0013]进一步地,第二接头包括与管道主体对接的第二小径段以及与第二供水管道对接的第二大径段,第二承口插设在第二大径段内。
[0014]进一步地,第二承口的外径在靠近第二接头的方向上逐渐增大,第二接头还包括连接在第二小径段和第二大径段之间的第二环板以及设置在第二大径段的内壁上的第二挡圈,第二挡圈设置在第二大径段的中部,第二环板和第二挡圈之间设置有第二油麻圈,第二油麻圈绕设在第二承口的外周;管道结构还包括设置在第二承口和第二大径段之间的第二石棉水泥层,第二石棉水泥层位于第二油麻圈的外侧。
[0015]进一步地,第二大径段的长度在200mm至300mm之间,第二小径段的长度在450mm至550mm之间,第二小径段的内径等于主体部的内径,第二大径段的内径比第二承口的最大外径大100mm至200mm。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混凝土供水管路的维修方法,确定破损的混凝土供水管道;将破损的混凝土供水管道从与破损的混凝土供水管道相邻的第一供水管道和第二供水管道之间取出;制作管道主体、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将第一接头与第一供水管道的插口插接连接,将第二接头与第二供水管道的第二承口插接连接;将管道主体连接在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之间。
[0017]进一步地,制作管道主体的步骤包括:卷曲并焊接第一钢板以形成管道主体;制作第一接头的步骤包括:卷曲并焊接第二钢板形成第一小径段,卷曲并焊接第三钢板形成第一大径段,在第四钢板上裁切环形结构形成第一环板,将第一小径段焊接在第一环板的内圈位置,将第一大径段焊接在第一环板的外圈位置,在第一大径段的内表面处焊接第一钢圈形成第一挡圈,其中,第一小径段和第一大径段分别位于第一环板的两侧;制作第二接头的步骤包括:卷曲并焊接第五钢板形成第二小径段,卷曲并焊接第六钢板形成第二大径段,在第七钢板上裁切环形结构形成第二环板,将第二小径段焊接在第二环板的内圈位置,将第二大径段焊接在第二环板的外圈位置,在第二大径段的内表面处焊接第二钢圈形成第二挡圈,其中,第二小径段和第二大径段分别位于第二环板的两侧。
[0018]进一步地,将第一接头与第一供水管道的插口插接连接的步骤包括:将第一供水管道的插口插入至第一大径段内;在第一供水管道的插口和第一大径段之间的间隙内填充第一油麻以形成第一油麻圈,其中,第一油麻圈位于第一挡圈和第一环板之间;在第一油麻圈的外侧填充第一石棉水泥以形成第一石棉水泥层。
[0019]进一步地,将第二接头与第二供水管道的第二承口插接连接的步骤包括:将第二供水管道的第二承口插入至第二大径段内;在第二供水管道的第二承口和第二大径段之间的间隙内填充第二油麻以形成第二油麻圈,其中,第二油麻圈位于第二挡圈和第二环板之间;在第二油麻圈外侧填充第二石棉水泥以形成第二石棉水泥层。
[0020]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管道结构包括管道主体以及分别设置在管道主体两端的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进行破损的混凝土供水管道的替换时,先将第一接头与第一供水管道的插口连接、将第二接头与第二承口连接,再将管道主体连接至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之间,即能够实现对破损的混凝土供水管道的替换,具有操作简单的优点。因此,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难以对整根的钢筋混凝土管进行替换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1]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结构用于替换破损的混凝土供水管道,所述破损的混凝土供水管道包括主体部以及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第一端的第一承口,所述第一承口与第一供水管道的插口连接,所述主体部的第二端与第二供水管道的第二承口连接,所述管道结构包括:管道主体(10);第一接头(20),设置在所述管道主体(10)的第一端并与所述第一供水管道的插口插接连接;第二接头(30),设置在所述管道主体(10)的第二端并与所述第二承口插接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主体(10)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头(20)和所述第二接头(30)焊接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主体(10)的第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环形锥面(11),在靠近所述第一接头(20)的方向上,所述第一环形锥面(11)的径向尺寸逐渐减小,所述第一接头(20)朝向所述管道主体(10)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环形锥面(21),在靠近所述管道主体(10)的方向上,所述第二环形锥面(21)的径向尺寸逐渐减小,用于焊接所述管道主体(10)和所述第一接头(20)的焊料设置在所述第一环形锥面(11)和所述第二环形锥面(21)之间;和/或,所述管道主体(10)的第二端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三环形锥面(12),在靠近所述第二接头(30)的方向上,所述第三环形锥面(12)的径向尺寸逐渐减小,所述第二接头(30)朝向所述管道主体(10)的端面上设置有第四环形锥面(31),在靠近所述管道主体(10)的方向上,所述第四环形锥面(31)的径向尺寸逐渐减小,用于焊接所述管道主体(10)和所述第二接头(30)的焊料设置在所述第三环形锥面(12)和所述第四环形锥面(31)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20)包括与所述管道主体(10)对接的第一小径段(22)以及与所述第一供水管道对接的第一大径段(23),所述第一供水管道的插口插设在所述第一大径段(23)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20)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小径段(22)和所述第一大径段(23)之间的第一环板(24)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大径段(23)的内壁上的第一挡圈(25),所述第一挡圈(25)设置在所述第一大径段(23)远离所述第一小径段(22)的一端,所述第一环板(24)和所述第一挡圈(25)之间设置有第一油麻圈,所述第一油麻圈绕设在所述第一供水管道的插口的外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供水管道的插口和所述第一大径段(23)之间的第一石棉水泥层,所述第一石棉水泥层位于所述第一油麻圈的外侧。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大径段(23)的长度在100mm至200mm之间,所述第一小径段(22)的长度在450mm至550mm之间,所述第一小径段(22)的内径等于所述主体部的内径,所述第一大径段(23)的内径比所述第一供水管道的插口的外径大100mm至200mm。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头(30)包括与所述管道主体(10)对接的第二小径段(32)以及与所述第二供水管道对接的第二大径段(33),所述第二承口插设在所述第二大径段(33)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承口的外径在靠近所述第二接头(30)的方向上逐渐增大,所述第二接头(30)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二小径段(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桂满李伟王兆兴杨永超洪雷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恩菲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