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反应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7988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物反应池,生物反应池包括池体具有进污口和出污口,进污口用于污水连通;隔墙,隔墙立置在池体的内部,并将池体分隔为与进污口连通的待过滤区域和与出污口连通的过滤区域;过滤组件,过滤组件至少包括设置在隔墙上的过流管和设置在过流管外表面上的筛网;其中,过流管具有与待过滤区域连通的进液口和与过滤区域连通的出液口,进液口设置在过流管的周侧面上,筛网的网口、进液口、过流管、出液口配合形成流通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生物反应池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填料拦截系统存在拦截效率低、填料大量流失导致生物池处理效率降低以及流失的填料堵塞后续污水及污泥处理设备的问题。水及污泥处理设备的问题。水及污泥处理设备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物反应池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相关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生物反应池。

技术介绍

[0002]随着MBBR等类似工艺的广泛应用,其缺点也逐渐显现出来。其中,最显著的缺点就是填料的泄露。根据现有MBBR及类似工艺的运行经验,当出现异常运行例如停电、停气、仪表失灵、进水水量波动较大的运行情况时,就会出现填料堆积压垮现有拦截系统,造成填料的大面积泄露。
[0003]填料泄露不但是降低了生物反应池总氮的去除效率,影响更大的是后续的污水处理工艺,例如堵塞二沉池出泥管、堵塞厂区污水管道、对剩余污泥泵叶轮造成损坏、对污泥处理系统的设备造成严重损坏等,严重时会造成整个污水厂的瘫痪,对水体的污染风险非常大。因此,悬浮填料的拦截设计成了该工艺能否成功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
[0004]目前MBBR及相关工艺中,生物反应池填料拦截系统应用较多的是各种不锈钢筛网,通过将筛网做成不同的形状,对填料进行拦截。
[0005]目前实际应用的及专利申请涉及的填料拦截系统,大都采用改变筛网的不同形状,对填料进行拦截。但是筛网本身强度有限,受到较大压力如填料大量堆积或液位差较大时,筛网容易变形破损,导致填料泄露;为了保证拦截率,筛网孔径必须小于填料的直径,若无有效的清理措施,生物反应池中的污泥极易堵塞孔口,造成拥堵溢流。
[0006]生物反应池作为污水厂运转的核心工艺,一旦拥堵造成停水,会影响整个污水厂的运行,若超越则存在污染排放水体的风险,因此,保证生物反应池的正常进水,是保证污水厂正常运转的重要因素。r/>[0007]综上,现有技术中的填料拦截系统存在拦截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反应池,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中的填料拦截系统存在拦截效率低的问题。
[000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生物反应池,生物反应池包括池体,池体具有进污口和出污口,进污口用于污水连通;隔墙,隔墙立置在池体的内部,并将池体分隔为与进污口连通的填料拦截区域和与出污口连通的出液区域;过滤组件,过滤组件至少包括设置在隔墙上的过流管和设置在过流管外表面上的筛网;其中,过流管具有与填料拦截区域连通的进液口和与出液区域连通的出液口,进液口设置在过流管的周侧面上,筛网的网口、进液口、过流管、出液口配合形成流通通道。
[0010]进一步地,过流管的轴线沿水平方向设置,进液口设置在过流管位于中心线下方区域的周壁面上。
[0011]进一步地,筛网的网口小于生物反应池的内部的填料的直径;和/或进液口大于生物反应池的内部的填料的直径。
[0012]进一步地,过滤组件还包括空气反吹管,空气反吹管的出气端容置在过流管的内部,空气反吹管的出气端设置有多个出气口,出气口与过流管连通,出气口用于向进液口吹气。
[0013]进一步地,生物反应池还包括曝气管,曝气管设置在填料拦截区域的内部,空气反吹管的进气端与曝气管连通设置;空气电动调节阀,空气电动调节阀设置在曝气管与空气反吹管的进气端之间,空气电动调节阀调节空气反吹管与曝气管连通或者断开。
[0014]进一步地,过滤组件还包括支撑架,支撑架设置在隔墙和/或池体上,支撑架的顶面与过流管抵接,以用于支撑过流管。
[0015]进一步地,隔墙的顶面与池体的顶面之间具有安装空间,过滤组件还包括滤网,滤网的一端与隔墙的顶面连接,滤网的另一端朝向池体顶部延伸;电动毛刷,电动毛刷设置在填料拦截区域,电动毛刷的至少一部分与滤网过盈配合,电动毛刷用于清洁滤网。
[0016]进一步地,生物反应池还包括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设置在出液区域和/或填料拦截区域,液位传感器用于检测池体的内部的液位高度。
[0017]进一步地,池体侧壁的底部区域上设置有回流洞,填料拦截区域通过回流洞用于与池体外部的污水连通,生物反应池还包括推流器,推流器设置在填料拦截区域内部并与回流洞对位设置。
[0018]进一步地,生物反应池还包括防护网,防护网围成防护腔,推流器设置在防护腔的内部。
[0019]进一步地,生物反应池还包括回流泵,回流泵设置在出液区域的内部,回流泵的输入端与出液区域连通,回流泵的输出端用于与池体的外部连通。
[0020]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生物反应池包括池体、隔墙和过滤组件,池体具有进污口和出污口,进污口用于污水连通,隔墙立置在池体的内部,并将池体分隔为与进污口连通的填料拦截区域和与出污口连通的出液区域,过滤组件至少包括设置在隔墙上的过流管和设置在过流管外表面上的筛网;其中,过流管具有与填料拦截区域连通的进液口和与出液区域连通的出液口,进液口设置在过流管的周侧面上,筛网的网口、进液口、过流管、出液口配合形成流通通道。
[0021]由上可知,本申请通过在池体的内部设置隔墙,以通过隔墙实现将池体的内部进行分隔成填料拦截区域和出液区域,隔墙上的过流管和筛网配合设置在隔墙上,当污水由填料拦截区域经过过滤组件进入到出液区域的内部后,过流管和筛网配合对污水中的填料进行过滤,以保障将污水中的填料拦截在填料拦截区域的内部。本申请的生物反应池可有效的拦截悬浮填料,解决了拦截填料、异常运行时生物池需停水、拦截系统因异常运行造成结构不稳定从而导致填料泄露的相关问题。
附图说明
[0022]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3]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生物反应池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0024]图2示出了图1中A

A向剖视图;
[0025]图3示出了图1中B

B向剖视图;
[0026]图4示出了本技术的过流管与筛网的安装关系示意图;
[0027]图5示出了本技术的生物反应池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0028]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9]1、过流管;2、滤网;3、空气反吹管;4、电动毛刷;5、空气电动调节阀;6、支撑架;7、回流泵;8、液位传感器;9、回流洞;10、曝气管;11、进液口;12、推流器;13、防护网;14、隔墙;15、池体;16、填料拦截区域;17、出液区域;18、出污口;19、回流口;20、厌氧池;21、缺氧池;22、好氧池;23、填料回流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003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31]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32]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反应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15),所述池体(15)具有进污口和出污口(18),所述进污口用于污水连通;隔墙(14),所述隔墙(14)立置在所述池体(15)的内部,并将所述池体(15)分隔为与所述进污口连通的填料拦截区域(16)和与所述出污口(18)连通的出液区域(17);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至少包括设置在所述隔墙(14)上的过流管(1)和设置在所述过流管(1)外表面上的筛网;其中,所述过流管(1)具有与所述填料拦截区域(16)连通的进液口(11)和与所述出液区域(17)连通的出液口,所述进液口(11)设置在所述过流管(1)的周侧面上,所述筛网的网口、所述进液口(11)、所述过流管(1)、所述出液口配合形成流通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流管(1)的轴线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进液口(11)设置在所述过流管(1)位于中心线下方区域的周壁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筛网的网口小于所述生物反应池的内部的填料的直径;和/或所述进液口(11)大于所述生物反应池的内部的填料的直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还包括空气反吹管(3),所述空气反吹管(3)的出气端容置在所述过流管(1)的内部,所述空气反吹管(3)的出气端设置有多个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与所述过流管(1)连通,所述出气口用于向所述进液口(11)吹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反应池还包括:曝气管(10),所述曝气管(10)设置在所述填料拦截区域(16)的内部,所述空气反吹管(3)的进气端与所述曝气管(10)连通设置;空气电动调节阀(5),所述空气电动调节阀(5)设置在所述曝气管(10)与所述空气反吹管(3)的进气端之间,所述空气电动调节阀(5)调节所述空气反吹管(3)与所述曝气管(10)连通或者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海霞张强闫博孙庆瑞李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恩菲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