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贾朗专利>正文

一种给排水管防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1286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8 1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给排水管防渗结构,属于水管防渗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第一管体靠近第二管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环状壳,环状壳的内侧壁上固定设置有垫圈结构,第二管体靠近第一管体的一端位于垫圈结构的内部,环状壳的侧壁上贯穿设置有多个调节杆,多个调节杆均与环状壳的侧壁螺纹连接,多个调节杆位于环状壳内部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有弧形压板,多个弧形压板均位于垫圈结构的外侧,垫圈结构包括主体环圈、第一侧环圈以及第二侧环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整体的密封结构设置,相比采用普通的单一环体密封圈进行密封,防渗效果得到大大提升,给排水管借口不会轻易发生渗漏,保证给排水管正常使用。保证给排水管正常使用。保证给排水管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给排水管防渗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水管防渗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给排水管防渗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代建筑中,给排水管的设计安装是十分重要的,在建筑工程中,给排水管道工程是其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包含众多的循环系统,通过将管道进行连接,从而构建一个庞大的给排水体系。
[0003]在建筑工程给排水管道施工过程中,首先,质量检测人员要仔细检查给排水管材,确保给排水管材没有孔眼漏洞和裂缝。安装时,还要注意检查给排水管道接口位置的是否渗水,避免水体流失而造成资源浪费或者污染的情况。现有技术中,在两给排水管道对接安装时,通常采用法兰盘进行对接,两法兰盘之间采用螺栓进行固定,法兰盘之间可加装一个密封圈来防渗。但上述方案中,防渗密封圈结构简单,仅为一个单一的环体,长期使用后,防渗效果较差,存在漏水风险,无法确保建筑工程给排水管道能够正常使用。
[0004]如何专利技术一种给排水管防渗结构来改善这些问题,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给排水管防渗结构,旨在改善给排水管道对接处,采用的普通密封圈防渗能力较差的问题。
[0006]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7]本技术提供一种给排水管防渗结构,包括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靠近第二管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环状壳,所述环状壳的内侧壁上固定设置有垫圈结构,所述第二管体靠近第一管体的一端位于垫圈结构的内部,所述环状壳的侧壁上贯穿设置有多个调节杆,多个所述调节杆均与环状壳的侧壁螺纹连接,多个所述调节杆位于环状壳内部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有弧形压板,多个所述弧形压板均位于垫圈结构的外侧,其中:
[0008]所述垫圈结构包括主体环圈、第一侧环圈以及第二侧环圈,所述主体环圈、第一侧环圈与第二侧环圈一体形成,所述主体环圈固定设置在环状壳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一侧环圈与第二侧环圈分别垂直地设置在主体环圈的两侧,所述第二管体靠近第一管体的一端位于第一侧环圈的内部,所述环状壳的内侧壁上开设有环槽,所述第二侧环圈嵌入环槽的内部,多个所述弧形压板均位于第一侧环圈的外侧。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体环圈与第二管体、环状壳之间的抵紧,实现第一道密封。第二侧环圈与环槽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二道密封。其次,通过转动环状壳侧壁上的调节杆,可带动多个弧形压板将第一侧环圈压紧在第二管体的外壁上,第一侧环圈与第二管体的外壁之间则形成第三道密封。
[0010]优选的,多个所述调节杆位于环状壳外部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螺帽。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帽的设置便于转动调节杆,螺帽的形状可为但不局限
于六边形。
[0012]优选的,所述环状壳远离第一管体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固定环,所述第二管体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封盖,所述固定环与封盖的侧壁上均贯穿开设有多个螺栓孔,所述固定环与封盖之间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固定环与封盖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方式,方便对管体进行拆装。
[0014]优选的,所述固定环与封盖的相对侧壁上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凹槽的内侧壁相抵紧。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固定环与封盖之间设置密封圈,可进一步确保整体的密封性。
[0016]优选的,所述主体环圈、第一侧环圈、第二侧环圈以及密封圈均采用橡胶材质制成。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体环圈、第一侧环圈、第二侧环圈以及密封圈可适当挤压形变,能够更好地与各结构贴合。
[0018]优选的,所述第一侧环圈设置在主体环圈的外边缘,所述第二管体靠近第一管体的一端与主体环圈的侧壁相抵紧。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体环圈上留有第二管体的端部相挤压的位置,保证第二管体的端面与主体环圈之间进行密封。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环状壳、主体环圈、第一侧环圈、第二侧环圈、调节杆、弧形压板以及密封圈之间的配合使用,主体环圈与第二管体、环状壳之间的抵紧,实现第一道密封。第二侧环圈与环槽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二道密封。其次,通过转动环状壳侧壁上的调节杆,可带动多个弧形压板将第一侧环圈压紧在第二管体的外壁上,第一侧环圈与第二管体的外壁之间则形成第三道密封。再配合密封圈的设置,以此,通过整体的密封结构设置,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端口之间的对接密封性相比采用普通的单一环体密封圈进行密封,防渗效果得到大大提升,给排水管借口不会轻易发生渗漏,保证给排水管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2]图1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给排水管防渗结构整体外观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给排水管防渗结构环状壳示意图;
[0024]图3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给排水管防渗结构环状壳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给排水管防渗结构部分结构正视图;
[0026]图5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给排水管防渗结构剖视图;
[0027]图6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给排水管防渗结构环图5中的A部分放大图。
[0028]图中:1、第一管体;2、第二管体;3、环状壳;4、固定环;5、封盖;6、垫圈结构;61、主体环圈;62、第一侧环圈;63、第二侧环圈;7、环槽;8、调节杆;9、弧形压板;10、螺帽;11、密封圈;12、固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实施例
[0031]参照图1

6,一种给排水管防渗结构,包括第一管体1与第二管体2,第一管体1靠近第二管体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环状壳3,环状壳3的内侧壁上固定设置有垫圈结构6,第二管体2靠近第一管体1的一端位于垫圈结构6的内部,环状壳3的侧壁上贯穿设置有多个调节杆8,多个调节杆8均与环状壳3的侧壁螺纹连接。调节杆8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而环状壳3的侧壁上设置有螺纹孔,调节杆8上的外螺纹与螺纹孔紧密配合,保证螺纹孔的密封性。
[0032]多个调节杆8位于环状壳3内部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有弧形压板9,多个弧形压板9均位于垫圈结构6的外侧。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给排水管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体(1)与第二管体(2),所述第一管体(1)靠近第二管体(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环状壳(3),所述环状壳(3)的内侧壁上固定设置有垫圈结构(6),所述第二管体(2)靠近第一管体(1)的一端位于垫圈结构(6)的内部,所述环状壳(3)的侧壁上贯穿设置有多个调节杆(8),多个所述调节杆(8)均与环状壳(3)的侧壁螺纹连接,多个所述调节杆(8)位于环状壳(3)内部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有弧形压板(9),多个所述弧形压板(9)均位于垫圈结构(6)的外侧,其中:所述垫圈结构(6)包括主体环圈(61)、第一侧环圈(62)以及第二侧环圈(63),所述主体环圈(61)、第一侧环圈(62)与第二侧环圈(63)一体形成,所述主体环圈(61)固定设置在环状壳(3)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一侧环圈(62)与第二侧环圈(63)分别垂直地设置在主体环圈(61)的两侧,所述第二管体(2)靠近第一管体(1)的一端位于第一侧环圈(62)的内部,所述环状壳(3)的内侧壁上开设有环槽(7),所述第二侧环圈(63)嵌入环槽(7)的内部,多个所述弧形压板(9)均位于第一侧环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朗
申请(专利权)人:贾朗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