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0846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置架结构,其包含有一座体及一罩体,且座体具有一第一枢钮部,罩体具有一第二枢钮部用以与第一枢钮部枢接。依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另一置架结构,其包含有一座体及一罩体,座体具有一承载部、一连接部、一第一卡合部及一第一枢钮部,而连接部连接承载部及第一卡合部,第一卡合部更延伸形成第一枢钮部,罩体具有一第二枢钮部、一遮光框架及一第二卡合部,而第二枢钮部及第二卡合部分别自遮光框架的一侧延伸。其中,第一枢钮部与第二枢钮部枢接。依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置架结构,通过座体与罩体的枢接使座体与罩体产生转动特性,并可供使用者任意拆装座体与罩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置架结构方法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置架结构,特别是关于通过座体与罩体的枢接使座体与罩 体产生转动特性,并可供任意拆装。
技术介绍
随着高科技时代来临、技术不断演进,各式各样信息产品相继问世,而大幅提高了现代人生活的便利性,其中,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的专利技术更是显著地改善大众的行动生活。因而具有全球定位系统 导航功能的电子装置广泛的被应用,逐渐成为人们行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 消费性电子产品。然而,使用者于车内使用全球定位系统导航产品时,屏幕常因阳光所产生 的眩光而影响使用上的方便性。因此,为满足所提出的防止眩光的需求。本发 明人遂基于多年从事研究与诸多实务经验,经多方研究设计与专题探讨,遂于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置架结构以作为前述期望一实现方式与依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为提供一种置架结构,可用于卡合电子装 置及遮蔽外部光线的照射。其中,此置架结构经座体的第一枢钮部与罩体的第 二枢钮部枢接,使座体与罩体产生转动特性,且让使用者可任意的拆装此置架 结构。因此,为达上述目的,依本专利技术的一置架结构,其包含有一座体及一罩体, 且座体具有一第一枢钮部,罩体具有一第二枢钮部用以与第一枢钮部枢接。依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置架结构,其包含有一座体及一罩体,座体具有一承载部、 一连接部、 一第一卡合部及一第一枢钮部,而连接部连接承载部及第一卡合部, 第一卡合部更延伸形成第一枢钮部,罩体具有一第二枢钮部、 一遮光框架及一 第二卡合部,而第二枢钮部及第二卡合部分别自遮光框架的一侧延伸。其中, 第一枢钮部与第二枢钮部枢接。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置架结构,通过座体与罩体的枢接使座体与罩 体产生转动特性,并可供使用者任意拆装座体与罩体。为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附图详细 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置架结构的罩体的立体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置架结构的罩体的立体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置架结构的座体的立体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图1的罩体及图3的座体的组装前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图1的罩体及图3的座体的组装后示意图。图6为图1的罩体的侧视图。图7为图1的罩体的正视图。图8为图3的座体的侧视图。图9为图3的座体的正视图。图10为图3的座体的下视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置架结构的组合侧视图。 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置架结构的组合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依本专利技术的置 架结构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相关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其中相同的组件将以相同的组件符号加以说明。请参阅图l,为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置架结构的罩体的立体图。图中所 示的罩体IO具有一第二枢钮部11,此第二枢钮部11 一般可为枢轴构件,其具 有二圆形凸柱12分别固定于自罩体10延伸出的二突出物13上,且使圆形凸柱 12位于相同轴在线,用以作为施行转动特性的一枢轴。请参阅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置架结构的罩体的立体图。图中 所示的罩体20具有一第二枢钮部21,此第二枢钮部21—般可为枢轴构件,其 具有一圆柱22,且圆柱22由罩体20延伸出的至少一突出物23所固定,圆柱 22用以作为施行转动特性的一枢轴。请参阅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置架结构的座体的立体图。图中所 示的座体30具有一第一枢钮部31,此第一枢钮部31—般可为套合构件,其自 座体30的一侧边32延伸出具有至少一爪的弧形柱面33,通过弧形柱面33的爪 套合于一枢轴以施行转动特性。请一并参阅图4及图5,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图1的罩体及图3的座体的组装前 示意图,图5为为本专利技术的图1的罩体及图3的座体的组装后示意图。如图4 中所示,罩体10的第二枢钮部11以方向D枢接于座体30的第一枢钮部31中, 使座体30与罩体10产生转动特性。换言之,即是将第一枢钮部31的弧形柱面 33的爪套合二圆形凸柱12, 二圆形凸柱12作为枢轴,使座体30与罩体10以 圆形凸柱12的轴线X,产生具有方向R的转动特性,如图5所示。因此,图2的罩体20亦可与图3的座体30以如同图4及图5所示的组装 方式进行组装。且,上述弧形柱面33的爪可为如较佳实施例所举单爪的类型或 可以双爪或三爪的类型代替,亦或是其它可作为第一枢钮部31的套合构件的类 型等。请一并参阅图6及图7,图6为图1的罩体的侧视图,图7为图1的罩体的正视图。如图所示的罩体10具有一第二枢钮部U、 一遮光框架41及一第二卡合部42,而第二枢钮部11及第二卡合部42分别自遮光框架41的一侧延伸,且 此遮光框架41具有一矩形管状构造,用以遮蔽外部光线,第二卡合部42具有 至少一凸柱421,以扣合座体30与罩体10。请一并参阅图8、图9及图10,图8为图3的座体的侧视图,图9为图3 的座体的正视图,图10为图3的座体的下视图。如图所示的座体30具有一承 载部51、 一连接部52、 一第一卡合部53及一第一枢钮部31,而连接部52连接 承载部51及第一卡合部53,且第一卡合部53更延伸形成第一枢钮部31,且此 承载部51具有一凹槽,以承载一电子装置,而此凹槽亦可以是一对弧形凹槽, 连接部52的一平面具有一固定构件521,以固定于一固定架上,第一卡合部53 则具有一凸柱531,以卡合电子装置。此外,承载部51更具有至少一卡合孔511 或至少一卡合槽511,以供前述罩体10的第二卡合部42的凸柱421扣合。请参阅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置架结构的组合侧视图。图中,以 罩体10及座体30为例进行组合,罩体10及座体30通过第一枢钮部31与第二 枢钮部10枢接起来,并通过第一卡合部51与第二卡合部42卡合后,形成一空 间S用以容置电子装置于其内,因此电子装置承载于承载部51的凹槽并由第一 卡合部53的凸柱531卡合,以固定于空间S内,同时,座体30的连接部52更 可固定于一固定架上方便使用者使用,并且,通过遮光框架41遮蔽外部光线以 避免眩光影响使用者使用。请参阅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置架结构卡合瞬间的立体图。图中, 以罩体10及座体30为例进行卡合,罩体10及座体30通过第一枢钮部31与第 二枢钮部10事先枢接起来,以第二卡合部42的凸柱421扣合于承载部51上的 卡合孔511或卡合槽511,形成如图11的组合后的置架结构。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置架结构,通过座体与罩体的枢接使座体与罩体产生 转动特性,并可供使用者任意拆装座体与罩体。纵然,于前述实施方式中均以 第一枢钮部为套合构件及第二枢钮部为枢轴构件举例说明,亦可将第一枢钮部 替换为枢轴构件及第二枢钮部替换为套合构件,且枢轴构件及套合构件亦如前 面所述的形态,以使座体及罩体于枢接具有转动特性,于此不再赘述。权利要求1. 一种置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座体,具有一承载部、一连接部、一第一卡合部及一第一枢钮部,而该连接部连接该承载部及该第一卡合部,该第一卡合部更延伸形成该第一枢钮部;以及一罩体,具有一第二枢钮部、一遮光框架及一第二卡合部,而该第二枢钮部及该第二卡合部分别自该遮光框架的一侧延伸;其中,该第一枢钮部与该第二枢钮部枢接。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置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座体,具有一承载部、一连接部、一第一卡合部及一第一枢钮部,而该连接部连接该承载部及该第一卡合部,该第一卡合部更延伸形成该第一枢钮部;以及一罩体,具有一第二枢钮部、一遮光框架及一第二卡合部,而该第二枢钮部及该第二卡合部分别自该遮光框架的一侧延伸;其中,该第一枢钮部与该第二枢钮部枢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宏谅胡巍瀚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顺达电脑厂有限公司神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