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使用其制造的滤色器和显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使用该组合物制造的滤色器以及包括该滤色器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滤色器广泛应用于成像元件和液晶显示器(LCD)等多种显示装置中,其应用范围正在迅速扩大。用于成像元件、液晶显示器等的滤色器由红、绿、蓝三种颜色的着色图案由黄、品红、青三种颜色的着色图案组成。
[0003]各滤色器的着色图案通常使用包含着色剂(诸如颜料或染料等)、碱溶性树脂、光聚合性化合物、光聚合引发剂和溶剂的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来形成。使用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着色图案通常通过光刻工艺进行加工。
[0004]滤色器作为液晶显示材料、有机发光器件、显示器等的必不可少的材料,需要具有诸如耐溶剂性和密着性等可靠性优异的性能。此外,随着近来显示器的大屏化和高清化的趋势,需要开发具有优异的灵敏度而易于形成微细图案和具有提高的耐光性的滤色器的技术。
[0005]韩国专利申请公开第10
‑
2021
‑
0053893号涉及卤化锌酞菁颜料和包含该颜料的油墨组合物。这种作为现有的绿色颜料而公知的酞菁是在化合物中含有中心原子的化合物,因此在使用现有绿色颜料的组合物的情况下,存在无法充分确保耐光性的问题。
[0006][现有技术文献][0007][专利文献][0008](专利文献1)韩国专利申请公开第10
‑
2021
‑
0053893号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技术问题
[0010]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在于为了改善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提供具有优异的耐光性和使得能够形成微细图案的优异的灵敏度的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
[0011]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使用该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制造的滤色器和包括该滤色器的显示装置。
[0012]然而,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不限于上述技术问题,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通过以下记载内容清楚地理解其他未提及的技术问题。
[0013]技术方案
[001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其包含(A)着色剂、(B)碱溶性树脂、(C)光聚合性化合物、(D)光聚合引发剂和(E)溶剂,其中(A)着色剂包含(a1)不含有中心原子的酞菁。
[0015]此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滤色器,其包括由上述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制造的着色图案。
[0016]此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上述滤色器。
[0017]专利技术效果
[0018]本专利技术的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具有使得能够形成微细图案的优异的灵敏度,因此能够形成高质量的微细像素。
[0019]此外,由本专利技术的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制造的滤色器能够实现具有优异的耐光性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20]本专利技术提供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使用其制造的滤色器以及包括该滤色器的显示装置,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包含(A)着色剂、(B)碱溶性树脂、(C)光聚合性化合物、(D)光聚合引发剂和(E)溶剂,其中(A)着色剂包含(a1)不含有中心原子的酞菁。
[0021]本专利技术的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可以是用于制造绿色像素的绿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其具有使得能够形成微细图案的优异的灵敏度,因此能够形成高质量的微细像素,且使用该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制造的滤色器能够实现具有优异的耐光性的效果。
[0022]<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
[0023]本专利技术的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可以包含(A)着色剂、(B)碱溶性树脂、(C)光聚合性化合物、(D)光聚合引发剂和(E)溶剂,根据需要还可以包含添加剂。
[0024]以下,对组成本专利技术的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各组分进行详细说明。然而,本专利技术不受这些组分的限制。
[0025](A)着色剂
[0026]着色剂的特征在于包含(a1)不含有中心原子的酞菁。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着色剂根据需要还可以包含(a2)含有中心原子的酞菁和/或(a3)黄色颜料。
[0027]从滤色器的耐光性角度来讲,优选仅使用(a1)不含有中心原子的酞菁,但根据需要可以混合使用(a1)不含有中心原子的酞菁和(a2)含有中心原子的酞菁。具体地,(a1)不含有中心原子的酞菁和(a2)含有中心原子的酞菁可以按100:0至10:90的重量比包含,根据目的可以优选以90:10至20:80的重量比包含,并且可以更优选以90:10至80:20的重量比包含。如果满足上述重量比,则具有耐光性优异的优点,如果不满足上述重量比,则会产生耐光性降低的问题。
[0028]基于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中固体成分的总重量,着色剂的含量可以为5至60重量%,优选10至45重量%。当着色剂在上述范围内时,在形成薄膜时像素具有充分的色浓度,并且在显影时非像素部分的遗漏性不会降低,从而不容易产生残留物,因此优选上述范围。
[0029]在本专利技术中,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中的固体成分的总重量是指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除溶剂以外的剩余组分的总重量。
[0030]另外,作为着色剂,优选使用颜料的粒径均匀分散的颜料分散液。使颜料的粒径均匀分散的方法的实例包括通过使得包含颜料分散剂(a4)来进行分散处理的方法。通过该方法能够获得具有颜料在溶液中均匀分散的状态的颜料分散液。
[0031](a1)不含有中心原子的酞菁
[0032]本专利技术的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通过含有(a1)不含有中心原子的酞菁作为着色
剂,能够提高耐光性和储存稳定性。
[0033]不含有中心原子的酞菁作为绿色颜料,可以为以下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
[0034][化学式1][0035][0036]在化学式1中,R1至R
16
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卤素原子、硝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邻苯二甲酰亚胺甲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氨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至C18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至C14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5至C10环烷基、C3至C20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至C18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至C14芳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至C18烷硫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C6至C14芳硫基。
[0037](a2)含有中心原子的酞菁
[0038]着色剂还可以包含(a2)含有中心原子的酞菁以实现期望的颜色。
[0039]含有中心原子的酞菁作为绿色颜料,可以是以下化学式2表示的化合物。
[0040][化学式2][0041][0042]在化学式2中,
[0043]R
17
至R
32
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卤素原子、硝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邻苯二甲酰亚胺甲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氨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至C18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至C14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5至C10环烷基、C3至C20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至C18烷氧基、取代
或未取代的C6至C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包含(A)着色剂、(B)碱溶性树脂、(C)光聚合性化合物、(D)光聚合引发剂和(E)溶剂,其中所述(A)着色剂包含(a1)不含有中心原子的酞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a1)不含有中心原子的酞菁为由以下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化学式1]在所述化学式1中,R1至R
16
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卤素原子、硝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邻苯二甲酰亚胺甲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氨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至C18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至C14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5至C10环烷基、C3至C20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至C18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至C14芳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至C18烷硫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C6至C14芳硫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着色剂还包含(a2)含有中心原子的酞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a2)含有中心原子的酞菁为由以下化学式2表示的化合物:[化学式2]在所述化学式2中,M是金属原子、金属氧化物、金属卤化物或非金属原子;R
17
至R
32
各自
独立地为氢原子、卤素原子、硝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邻苯二甲酰亚胺甲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氨磺酰基、取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泳璨,裴辰哲,
申请(专利权)人:东友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