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差速器壳体同轴度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0148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差速器壳体同轴度测量装置,涉及同轴度测量技术领域,具体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方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外表面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上方开设有升降槽,所述升降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升降槽。该一种差速器壳体同轴度测量装置,通过第一螺纹杆、转动杆、滑块、支撑杆、升降槽、支撑板、百分表、第二螺纹杆、压紧块和转动环的配合设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调整百分表的位置,从而起到了对不同大小的差速器壳体测量的作用,达到了增加装置实用性的目的。用性的目的。用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差速器壳体同轴度测量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同轴度测量
,具体为一种差速器壳体同轴度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差速器在汽车行业使用较为广泛,主要用于通过结构调节控制前后轮实现不同转速的一种结构,而汽车差速器外壳为差速器主要配件之一,在对汽车差速器外壳进行加工时,若差速器的轴套部产生偏心现象,会影响后期精加工的工序,也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因此在汽车差速器外壳生产时需要对其进行同轴度测量。
[0003]在中国技术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 213396910 U中公开的一种半壳差速器壳体同轴度测量装置,虽然,测量时,将待测量壳体放置在两侧检测支撑装置的三个定位支撑块上,下轴套安装在V形块内,旋转待测量壳体,如果上轴套、下轴套不同轴,那么百分表的读数会发生变化,从而表征同轴度数据,直观方便,更加准确,但是,该差速器壳体同轴度测量装置,存在在测量过程中,一般需要对待测量壳体进行手动旋转,因操作力度无法保证,会使待测量壳体发生倾斜现象,进而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度,且在测量过程中不方便改变百分表的位置,不太适合不同大小的差速器壳体的同轴度测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差速器壳体同轴度测量装置,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差速器壳体同轴度测量装置,包括底座和升降杆,所述底座的上方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外表面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上方开设有升降槽,所述升降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升降槽,所述升降杆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百分表,所述支撑杆的一侧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的一端设置有压紧块,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另一端设置有转动环。
[0008]可选的,所述底座的上方转动连接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的内部开设有固定腔,所述固定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一侧转动连接有双向螺杆。
[0009]可选的,所述双向螺杆的外表面设置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一侧设置有防滑纹,所述双向螺杆的一端设置有万向联轴器,所述万向联轴的一端设置有过渡杆。
[0010]可选的,所述固定盘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过渡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
[0011]可选的,所述固定轴的一侧开设有方形槽,所述过渡杆的外表面设置有定位块,所
述定位块的一侧与固定腔的一侧固定连接。
[0012]可选的,所述固定盘的下方固定连接有蜗轮环,所述底座的一侧设置有蜗杆,所述蜗杆与蜗轮环啮合,所述蜗杆的一侧设置有转动块。
[0013]可选的,所述固定盘的内部设置有限位块,所述双向螺杆的数量为两个。
[0014]可选的,所述底座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下方设置有防护垫。
[0015](三)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差速器壳体同轴度测量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7]1、该一种差速器壳体同轴度测量装置,通过第一螺纹杆、转动杆、滑块、支撑杆、升降槽、支撑板、百分表、第二螺纹杆、压紧块和转动环的配合设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调整百分表的位置,从而起到了对不同大小的差速器壳体测量的作用,达到了增加装置实用性的目的。
[0018]2、该一种差速器壳体同轴度测量装置,通过固定盘、固定块、双向螺杆、移动块、万向联轴器、过渡杆、固定轴、连接杆、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定位块、蜗轮环和蜗杆的配合设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涡轮蜗杆结构带动固定盘和差速器壳体转动,从而起到了减少外力对差速器壳体转动的影响的作用,达到了提高测量结果准确性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正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支撑杆局部侧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固定盘仰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蜗杆部分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底座;2、第一螺纹杆;3、转动杆;4、滑块;5、支撑杆;6、升降杆;7、支撑板;8、百分表;9、第二螺纹杆;10、压紧块;11、转动环;12、固定盘;13、固定块;14、双向螺杆;15、移动块;16、万向联轴器;17、过渡杆;18、固定轴;19、连接杆;20、第一锥齿轮;21、第二锥齿轮;22、定位块;23、蜗轮环;24、蜗杆;25、转动块;26、支撑腿;27、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6]实施例1
[0027]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一种差速器壳体同轴度测量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上方开设有滑槽,滑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螺纹杆2,第一螺纹杆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3,第一螺纹杆2的外表面设置有滑块4,滑块4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支撑杆5,支撑杆5的上方开设有升降槽,升降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升降槽,升降杆6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支撑板7,支撑板7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百分表8,支撑杆5的一侧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螺纹杆9,第二螺纹杆9的一端设置有压紧块10,第二螺纹杆9的另一端设置有转动环11,底座1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支撑腿26,支撑腿26的下方设置有防护垫。
[0028]根据差速器壳体的大小,上下移动升降杆6,升降杆6通过支撑板7带动百分表8升降到合适的高度,通过转动环11旋转第二螺纹杆9,第二螺纹杆9带动压紧块10移动,压紧块10挤压升降杆6,通过摩擦力将升降杆6固定,然后旋转转动杆3,转动杆3带动第一螺纹杆2旋转,第一螺纹杆2通过滑块4带动支撑杆5移动,从而移动支撑板7和百分表8的位置,来适合不同大小的差速器壳体的同轴度测量,提高装置的实用性。
[0029]实施例2
[0030]请参阅图2和图4至图5,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一种差速器壳体同轴度测量装置,底座1的上方转动连接有固定盘12,固定盘12的内部开设有固定腔,固定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3,固定块13的一侧转动连接有双向螺杆14,双向螺杆14的外表面设置有移动块15,移动块15的一侧设置有防滑纹,双向螺杆14的一端设置有万向联轴器16,万向联轴的一端设置有过渡杆17,固定盘12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固定轴18,固定轴1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9,连接杆1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差速器壳体同轴度测量装置,包括底座和升降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上方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外表面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上方开设有升降槽,所述升降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升降槽,所述升降杆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百分表,所述支撑杆的一侧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的一端设置有压紧块,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另一端设置有转动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差速器壳体同轴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上方转动连接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的内部开设有固定腔,所述固定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一侧转动连接有双向螺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差速器壳体同轴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螺杆的外表面设置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一侧设置有防滑纹,所述双向螺杆的一端设置有万向联轴器,所述万向联轴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向明张永军王德军方青峰马振峰王宁王强
申请(专利权)人:林州市东南汽配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