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可调适夹持力臂的枢纽器承架结构,在一C形套筒结构的一侧缘结合一第一承板,并在该套筒结构的另一侧缘结合一第二承板,该第一承板的末端与该第二承板的末端以承板固定组件结合固定形成一力臂支点,而在该力臂支点与该套筒结构间形成一夹持力臂区段,该套筒结构夹套一转轴的轴杆,并以该夹持力臂区段及夹持力调节组件提供并调节该套筒结构夹套定位该轴杆的预定转动摩擦力。转轴的轴杆的一端可形成一扩大端,该套筒结构即夹套于其轴杆板与扩大端之间,而轴杆亦可开设轴向延伸的切槽及中央轴孔,以供一插销杆插入撑开。本发明专利技术由于采用压合承架结构,故构件的结构简单,制作容易、且构件良率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枢纽器,特别是关于一种具有可调适夹持力臂的枢纽器承 架结构。
技术介绍
在各种电器设备中经常会使用到枢纽器的构件,以使标的设备的两个不同 构件之间得以枢纽转动操作。例如在目前所广泛使用的笔记本计算机的主机壳 体与液晶显示器之间即是以枢纽器予以连结,以使使用者可以将显示器掀起使用或盖合于主机壳体上。其它诸如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DA)、或卫星定位系统 (GPS)、检测仪器等亦经常会使用到该枢纽器。在现有的枢纽器中,其主要是在一承架的侧缘形成套筒结构,以供一转轴 的轴杆穿置套合。当该转轴的轴杆受到旋动操作时,该套筒内壁面与轴杆外壁 面形成接触磨擦,而提供标的设备所需的定力矩。为了使须要枢纽操作的标的 设备不论在掀起或盖合操作时,都能提供相同的磨擦力矩,故在一般的套筒结 构中大都是在该承架的侧缘形成一正向包覆的套筒、以及一反向包覆的套筒来 组成习知双包的套筒结构。为了要符合枢纽器的功能需求,在先前技术中有各种不同类型的枢纽器结 构设计。例如在美国专利技术专利第6,671,929号专利案中,揭露出一种适用于笔记 本计算机的枢纽器结构,其在两个板状承架之间以一轴杆予以连结,而每一个 板状承架的一侧缘则各别弯折形成套筒的结构,以供轴杆穿置夹套。在美国发 明专利第6,820,307号专利案中,亦揭露出类似于该枢纽器的结构设计,其同样 是在两个板状承架之间以一轴杆予以连结,而每一个板状承架的一侧缘则各别 弯折形成套筒的结构。在美国专利技术专利第6,470,532号专利案中,揭露出在一板 状承架的侧缘弯折形成套筒的结构,而在该板状承架的侧边配置一具有轴孔的 板体, 一轴杆可穿置该板状承架的套筒及板体的轴孔。在美国专利技术专利第 6,711,782号专利案中,则揭露出一种双端夹套而具有双向磨擦力矩的枢纽器结 构。又如在美国专利技术专利第6,321,416号专利案中,亦揭露出一种适用于笔记本 计算机的枢纽器结构,其在一板状承架的侧缘形成C形的套筒结构,可供一轴杆 穿置结合。虽然在先前技术中,已有各种不同类型的枢纽器结构设计,但不同的结构 设计仍存在了一些问题。例如,在大部份的枢纽器结构中,其均不脱离传统套 筒的结构及承架的结构,此类型的套筒结构由于需要在一板状构件的侧缘弯折成型出一近乎360度的套筒,不仅制作不容易使其所需的机械成型技术要求较 高, 一般都需配合特定精确的机器设备,更无法调节套筒对轴杆的压合力,而 使该种枢纽器在使用日久的后由于材料的磨耗而使得压合力变小。再者,在结合该承架与转轴的作业时,由于该成型出的套筒具有相当的抗 机械变形特性,故传统的作业方式都是将转轴的轴杆一端对准该承架的套筒后, 以辅助治具强力将轴杆打入套筒中。如此的组装方式,除了较耗工时外,在组 装良率方面亦极为不利。只要稍有操作失误的状况,则轴杆与承架各别构件都 会受到损害,组装不良的枢纽器亦需整个予以废弃。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可调适夹持力臂的枢纽器承架结构。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手段 一种具有可调适夹持力臂的枢纽器承架结构,在一c形套筒结构的第一侧缘结合一第一承板,并在该套筒结构的第二侧缘结合一第二承板,该第一承板的自由端与该第二承板的自由 端邻近位置处以一承板定位组件予以结合固定形成一力臂支点,而在该力臂支 点与该套筒结构间形成一夹持力臂区段,该套筒结构夹套一转轴的轴杆,并以 该夹持力臂区段及夹持力调节组件提供并调节该套筒结构夹套定位该轴杆的转动摩擦力。较佳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可调适夹持力臂的枢纽器承架结构,其中, 该转轴的轴杆的一端结合有一轴杆板,而另一端则形成一扩大端,该套筒结构 即夹套于该轴杆板与该扩大端之间。另外,该轴杆更可开设有轴向延伸的切槽, 并在该杆部形成一中央轴孔,以供一插销杆插入该轴杆的中央轴孔中,使该轴 杆向着径向方向扩撑出一扩大径向尺寸,进而使轴杆的外壁面与该套筒结构的 内壁面之间具有一预定转动磨擦力。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即是提供一种具有可调适夹持力臂的枢纽器承架结构, 其以承板所形成的夹持力臂区段提供可调节套筒结构夹套轴杆的弹性压合力, 可兼顾压合承架的抗机械变形特性与组装便利性,并且使轴杆可受到一弹性压 合力予以施力及定位。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组装作业简便的枢纽器承架结构,其在承架 压合时同时把转轴的轴杆予以夹套组合,最后再予以固定,整个组装作业极为 简便。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高良率的枢纽器结构,采用分别制成构 件、压合形成夹套的方式,使各别构件良率提升,且在组装作业时,仅需配合 简易的组合作业即可完成,具有极高的组装良率。相较于先前技术,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压合承架结构,故构件的结构简单,制 作容易、且构件良率亦高。并且,本专利技术更以承板所形成的夹持力臂区段提供可调节套筒结构夹套轴杆的动摩擦力,除使轴杆可受到一转动摩擦力予以施力 及定位,而当轴杆与套筒结构间在使用日久后所造成的材料表面磨耗问题,可 由该弹性压合结构的调适弹性而得到磨耗自我补偿的效果。而在组装作业方面, 由于本专利技术只需将套筒结构夹合轴杆,再将承板固定,即可完成整个组装作业, 故并不需要有传统技术中以治具强力打入轴杆的作业方式,在组装效率及良率 方面皆可以提升。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具体结构设计,将借由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图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l显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枢纽器的立体分解图2显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枢纽器在组合完成后的立体图3显示图2中3-3断面的剖视图4显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枢纽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显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枢纽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显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枢纽器在组合完成后的立体图;以及图7显示图6中7-7断面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首先参阅图l所示,其显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枢纽器的立体分解图,而图2 显示该枢纽器在组合完成后的立体图。图中显示,本专利技术的枢纽器100包括一套 筒结构l、 一第一承板2、 一第二承板3与至少一承板定位组件4。其中该套筒结 构1具有一第一侧缘11与一对向相邻的第二侧缘12,其中该第一侧缘ll以一环形 延伸方向I延伸邻近至该第二侧缘12而形成一C形套筒结构。同时参阅图3所示的剖视图,该第一承板2具有一结合端21与一自由端22, 其中该结合端21结合于该套筒结构1的第一侧缘11,而该自由端22以一水平基准 平面II且远离该套筒结构1的第一侧缘11的方向延伸出。相同地,该第二承板3 具有一结合端31与一 自由端32,其中该结合端31结合于该套筒结构1的第二侧缘 12,而该自由端32以该水平基准平面II且远离该套筒结构1的第二侧缘12的方向 延伸出,故该第二承板3与该第一承板2形成一相对应的型态。在实际制作时,该套筒结构l、第一承板2、第二承板3可采用一般简易的板 件加工技术而完成一压合型态的承架结构。该承板定位组件4系设置在该第一承板2的自由端22与第二承板3的自由端 32的邻近位置处,使该第一承板2的自由端22与第二承板3的自由端32紧邻结合, 并以该承板定位组件4作为一力臂支点41,使该力臂支点41与第一承板2的结合 端22及该第二承板3的结合端32之间分别形成一夹持力臂区段42。该套筒结构1夹套一转轴5的轴杆51后,以该第一承板2与第二承板3的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可调适夹持力臂的枢纽器承架结构,用以结合一转轴的轴杆,以组成一枢纽器,其特征在于,该承架结构包括:一套筒结构,具有一第一侧缘与一对向相邻的第二侧缘,其中该第一侧缘以一环形延伸方向延伸邻近至该第二侧缘而形成一C形套筒结构;一第一承板,具有一结合端与一自由端,其中该结合端结合于该套筒结构的第一侧缘,而该自由端以一水平基准平面且远离该套筒结构的第一侧缘的方向延伸出;一第二承板,具有一结合端与一自由端,其中该结合端结合于该套筒结构的第二侧缘,而该自由端以该水平基准平面且远离该套筒结构的第二侧缘的方向延伸出;至少一承板定位组件,设置在该第一承板的自由端与第二承板的自由端的邻近位置处,使该第一承板的自由端与第二承板的自由端紧邻结合,并以该承板定位组件作为一力臂支点,使该力臂支点与第一承板的结合端与该第二承板的结合端之间分别形成一夹持力臂区段;其中该套筒结构夹套该轴杆后,以该第一承板与第二承板的夹持力臂区段提供该套筒结构夹套该轴杆的预定转动磨擦力。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柏村,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顺达电脑厂有限公司,神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