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向战斗机器人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9842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55
本申请公开了全向战斗机器人平台,其属于机器人领域。主体平台;移动轮,设于所述主体平台的底部,用以移动所述主体平台;机器人本体,安装于所述主体平台上;支撑架,固设于所述主体平台上,提供一个用于安装所述机器人本体的结构;罩壳,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支撑架上;其中,所述支撑架设有限位孔,所述罩壳的下表面设有插入所述限位孔的卡扣;所述卡扣插入所述限位孔内以使罩壳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便于安装罩壳的全向战斗机器人平台。向战斗机器人平台。向战斗机器人平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向战斗机器人平台


[0001]本申请涉及机器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全向战斗机器人平台。

技术介绍

[0002]机器人是自动控制机器的俗称,自动控制机器包括一切模拟人类行为或思想与模拟其他生物的机械,狭义上对机器人的定义还有很多分类法及争议,有些电脑程序甚至也被称为机器人;在机器人的平台上会安装罩壳,现有的安装形式大多采用螺丝固定,但是这种固定方式太繁琐。
[0003]现在尚没有一种具有便于安装罩壳的全向战斗机器人平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内容部分用于以简要的形式介绍构思,这些构思将在后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被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内容部分并不旨在标识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限制所要求的保护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0005]为了解决以上
技术介绍
部分提到的技术问题,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全向战斗机器人平台,包括:主体平台;
[0006]移动轮,设于所述主体平台的底部,用以移动所述主体平台;
[0007]机器人本体,安装于所述主体平台上;
[0008]支撑架,固设于所述主体平台上,提供一个用于安装所述机器人本体的结构;
[0009]罩壳,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支撑架上;
[0010]其中,所述支撑架设有限位孔,所述罩壳的下表面设有插入所述限位孔的卡扣;所述卡扣插入所述限位孔内以使罩壳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
[0011]安装罩壳的时候,将卡扣插入限位孔内,使得罩壳固定在支撑架上。
[0012]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孔包括配合部和限位部;
[0013]其中,所述配合部在所述支撑架的表面部分贯穿,且被构造为矩形;
[0014]且内凹部分向所述限位孔宽度方向的中心位置倾斜。
[0015]进一步地,以平分所述配合部宽度方向的侧壁所形成的面定义为总线基准面;
[0016]所述限位部在所述配合部的侧壁向所述主体平台的移动方向内凹,且内凹部分向纵向基准面倾斜。
[0017]进一步地,所述配合部的内壁与所述限位部的内壁衔接处开设有圆弧面。
[0018]进一步地,所述卡扣被构造为具有两个,且两个所述卡扣之间存在间距;
[0019]将两个所述卡扣之间的距离定义为L;
[0020]其中,L小于所述配合部的宽度且L大于所述限位部的宽度。
[0021]进一步地,所述卡扣插入所述配合部,且所述卡扣部分凸出所述支撑架远离所述罩壳的表面部分;并凸出部分向远离纵向基准面的方向延伸部分形成凸台。
[0022]进一步地,所述凸台远离纵向基准面的侧壁开设有倒角。
[0023]进一步地,所述卡扣与所述配合部侧壁相对的表面设有倾斜面;
[0024]所述倾斜面与所述限位部的侧壁抵触。
[0025]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贯穿所述支撑架;
[0026]所述罩壳靠近所述支撑架的表面设有与所述定位孔对应的定位块。
[0027]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块表面部分内凹形成沉孔;
[0028]所述定位块表面设有开口,以使定位块分为两半。
[0029]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具体便于安装罩壳的全向战斗机器人平台。
附图说明
[0030]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0031]另外,贯穿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应当理解附图是示意性的,元件和元素不一定按照比例绘制。
[0032]在附图中:
[0033]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0034]图2是实施例的一部分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示出了支撑架和罩壳的装配的结构;
[0035]图3是图2的放大图;
[0036]图4是是实施例的一部分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示出了支撑架和罩壳的爆炸示意图;
[0037]图5是实施例的一部分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示出了罩壳的结构;
[0038]图6是图5的放大图;
[0039]图7是实施例的一部分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示出了支撑架的结构;
[0040]图8是实施例的一部分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示出了定位块的结构。
[0041]附图标记:
[0042]1、主体平台;2、移动轮;3、支撑架;4、机器人本体;5、限位孔;51、配合部;52、限位部;53、圆弧面;6、卡扣;61、凸台;611、倒角;62、倾斜面;7、定位孔;8、定位块;81、沉孔;82、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0044]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45]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概念仅用于对不同的装置、模块或单元进行区分,并非用于限定这些装置、模块或单元所执行的功能的顺序或者相互依存关系。
[0046]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一个”、“多个”的修饰是示意性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除非在上下文另有明确指出,否则应该理解为“一个或多个”。
[0047]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公开。
[0048]如图1所示,全向战斗机器人平台,包括:主体平台1、移动轮2、机器人本体4、支撑架3、罩壳9、卡扣6;
[0049]移动轮2设于主体平台1的底部,用以移动主体平台1;机器人本体4安装于主体平台1上;支撑架3固设于主体平台1上,提供一个用于安装机器人本体4的结构;其中,支撑架3设有限位孔5,罩壳9的下表面设有插入限位孔5的卡扣6。
[0050]限位孔5包括:配合部51、限位部52;
[0051]如图7所示,配合部51在支撑架3的表面部分贯穿,且被构造为矩形;其中,以平分配合部51宽度方向的侧壁所形成的面定义为纵向基准面;限位部52在配合部51的侧壁向主体平台1的移动方向内凹,且内凹部分向纵向基准面倾斜;更具体的说,配合部51的内壁与限位部52的内壁衔接处开设有圆弧面53。
[0052]如图5所示,罩壳9靠近支撑座的表面部分凸起形成两个卡扣6,且两个卡扣6之间存在间距;将两个卡扣6之间的距离定义为L;其中,L小于配合部51的宽度且L大于限位部52的宽度;更具体的说,卡扣6插入配合部51向限位部52移动,以使卡扣6的侧壁与限位部52紧贴。
[0053]更具体的说,卡扣6插入配合部51,且卡扣6部分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全向战斗机器人平台,包括:主体平台;移动轮,设于所述主体平台的底部,用以移动所述主体平台;机器人本体,安装于所述主体平台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向战斗机器人平台还包括:支撑架,固设于所述主体平台上,提供一个用于安装所述机器人本体的结构;罩壳,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支撑架上;其中,所述支撑架设有限位孔,所述罩壳的下表面设有插入所述限位孔的卡扣;所述卡扣插入所述限位孔内以使罩壳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向战斗机器人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孔包括配合部和限位部;其中,所述配合部在所述支撑架的表面贯穿,且被构造为矩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向战斗机器人平台,其特征在于:以平分所述配合部宽度方向的侧壁所形成的面定义为纵向基准面;所述限位部自与所述配合部连接一端侧壁向所述纵向基准面倾斜。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向战斗机器人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的内壁与所述限位部的内壁衔接处开设有圆弧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向战斗机器人平台,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海波骆旭栋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镇海大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