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9473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散热模块,适于对一发热源进行散热,且发热源周围设有多个卡勾。散热模块包括一散热器、二第一杆件及与第一杆件相对应的二第二杆件。第一杆件及第二杆件是枢设于散热器上。其中,第一杆件适于以一第一轴线为轴转动,且第一杆件的两扣勾部可轻易地卡合于卡勾中,而第二杆件适于以第二轴线为轴朝向散热器转动,并承靠于散热器。如此一来,第二杆件可与第一杆件紧配合,且每一个第一杆件的二扣勾部能紧密地扣合卡勾。另外,第一杆件会施予散热器一作用力,以使散热器与发热源紧密贴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散热模块,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利用杆件来将散热器固 定于发热源的散热模块。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使得例如是计算机主机内部的电子装置 的运算速度不断地提升。由于电子装置的运算速度不断地提升,电子装置的 发热功率亦随着不断攀升,为了预防计算机主机内部的电子装置过热,而导 致电子装置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的失效,所以电子装置需要有足够的散热能 力以使其能正常运作。图1A所示为已知的一种散热模块组装于电路板上的示意图,而图IB 所示为图1A的散热模块与电路板的分解图。请同时参考图1A与图1B,已 知的散热模块100主要是由一散热器110与二枢设于散热器110的扣杆120 所组成,其中扣杆120为一弹性扣杆,且每一个扣杆120设有二扣勾122, 而使用者可以将散热器110置放于电路板10的发热源12上,并将每一扣杆 120的扣勾122扣合于发热源12周围的卡勾14,进而使得散热器110能与 发热源12贴合,以对发热源12进行散热。值得一提的是,在将散热器110组装于发热源12上的过程中,已知技 术需分别对每一个扣杆120的扣勾122施力,使得扣杆120产生短暂的弹性 形变,以利使用者将扣勾122扣合于所对应的卡勾14。然而,由于扣杆120 为一受力面积较小的杆状结构,因此使用者需耗费较大力量才能让扣杆120 产生弹性形变,以将每一个扣勾122扣合于发热源12周围的多个卡勾14。 换言之,散热模块100的组装便利性不佳。另 一方面,由于扣杆120为一弹性扣杆,因此当散热器110藉由扣杆120 组装于发热源12上,并对組装于发热源12上的散热器110进行一可靠度测 试时,扣合于卡勾14的扣勾122即容易受到振动而脱离卡勾14的固持,导 致散热器110与发热源12分离,散热模块100即无法继续对发热源12进行 散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散热模块,其具有较佳的组装便利性,且可稳固地组装 于发热源上。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散热模块,其适于对一发热源进行散热,且发热源周围设有多个卡勾。此散热模块包括一设有二个第 一嵌槽与二个第二嵌槽的散热 器、二个第一杆件以及与二个第一杆件相对应的二第二杆件。每一个第一杆件包括一第一枢轴、二个第一连接部以及二个扣勾部。其中,第一枢轴是沿 着一第一轴线枢设于第一嵌槽,而第一杆件适于以该第一轴线为轴作转动。 多个第一连接部则是分别自第一枢轴的两端部弯折出,并延伸至散热器外 侧。每一个扣勾部则是与这些卡勾其中之一相对应,且每一个扣勾部是自第一连接部朝向所对应的卡勾弯折出,并适于卡合于其上。每一个第二杆件则包括一第二枢轴、二个第二连接部以及二支撑部。第二枢轴是沿着 一 第二轴线枢设于第二嵌槽,而第二杆件适于以第二轴线为轴 朝向第一杆件转动。多个第二连接部则是分别自第二枢轴的两端弯折出,而 支撑部则是分别自所对应的第二连接部弯折出,且每一个支撑部适于与延伸 至散热器外侧的第一连接部相接。当这些扣勾部卡合于卡勾,且每一个支撑 部以第二轴线为轴朝向散热器转动,并承靠于散热器时,每一个支撑部会与 延伸至散热器外侧的第 一 连接部紧配合,进而使得第 一 杆件的扣勾部能紧密 地扣合于发热源周围的卡勾,且第 一杆件会经由所对应的第二杆件施予散热 器一作用力,以使散热器与发热源紧密贴合。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散热器包括一基座以及一散热鳍片组,散热鳍 片组配设于基座上,而第一嵌槽位于散热鳍片组与基座的相接处,第二嵌槽 设置于基座上,且位于散热鰭片组之两侧。在本专利技术的 一 实施例中,当每 一 个支撑部与延伸至散热器外側的第 一 连 接部紧配合时,支撑部是承靠于散热鳍片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散热器为一挤型散热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每一个第二杆件更包括一施力部,施力部是设 置于第二杆件的第二连接部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当这些扣勾部卡合于卡勾,且每一个支撑部以第二轴线为轴朝向散热器转动时,支撑部先会与延伸至散热器外侧的第 一 连接部相接,当支撑部继续朝向散热器转动并承靠于散热器时,第一连接部会 产生弹性形变,并与支撑部紧配合。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支撑部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枢轴的延伸方向平行。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这些第一连接部较佳是以90度的折角分别自 第一枢轴的两端部弯折出。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这些第二连接部较佳是以90度的折角分别自 第二枢轴的两端部弯折出,而支撑部较佳是以90度的折角自第二连接部向 内侧弯折。在本专利技术的 一 实施例中,第二杆件的多个第二连接部间的距离较佳是大 于第 一杆件的多个第 一连接部间的距离。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嵌槽以及第二嵌槽各有二个,且二个第二 嵌槽分别位于散热鳍片组的两侧。本专利技术是在散热器上枢设二第 一杆件以及与第 一杆件相对应的二第二 杆件,其中这些第 一杆件可以与相对应的第二杆件搭配以轻易将散热器稳固 地配置于发热源上。亦即,本专利技术的散热模块有较佳的组装便利性。此外, 在本专利技术中,第一杆件能藉由第二杆件的作用而持续且紧密地扣合于发热源 周围的卡勾。相较于已知的散热模块容易受到外力影响而脱离卡勾的固持, 本专利技术的散热模块能更稳固地组装于发热源上,以对发热源进行散热。相较于已知技术,本专利技术有下列优点(一) 本专利技术仅利用第二杆件的转动即可轻易地使第 一杆件的每一 个扣勾 部紧密地扣合于发热源周围的卡勾,进而将散热器稳固组装于发热源上。相 较于已知技术需分别对受力面积较小的杆件施力,以使杆件的扣勾扣合于发热源周围的卡勾,本专利技术的散热模块有较佳的组装便利性。(二) 由于本专利技术的第 一杆件能藉由第二杆件的作用而持续地保持于弹性形变的状态,而不易受到任何不当外力影响。因此,当使用者对组装于发热 源上的散热模块进行一可靠度测试时,第一杆件的扣勾部在受到外力影响的 状态下仍可紧密地扣合于发热源周围的卡勾。相较于已知的散热模块容易受 到外力影响而脱离卡勾的固持,本专利技术的散热模块能更稳固地组装于发热源 上,以对发热源进行散热。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i兌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A所示为已知的一种散热模块组装于电路板上的示意图。 图IB所示为图1A的散热模块与电路板的分解图。图2A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散热模块组装于电路板上的示意图。 图2B所示为图2A的散热模块以及电路板的分解图。 图3所示为图2A的散热模块的分解图。图4A至图4D所示为图2A的散热模块组装于发热源上的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2A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散热模块組装于电路板上的示意图,而 图2B所示为图2A的散热模块以及电路板的分解图。请同时参考图2A与图 2B,本实施例的散热模块200适于配设在一电路板20的发热源22上,以对 发热源22进行散热,其中发热源22周围设有多个卡勾24,以供散热模块 200扣合。上述电路板20例如是主机板(Mother Board),而发热源22例如是 北桥芯片(North Bridge Chip)、南冲乔芯片(South Bridge Chip)或是主机板上的 其它发热芯片。图3所示为图2A的散热模块的分解图。请同时参考图2A、图2B以及 图3,本实施例中的散热模块200主要包括一散热器210、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模块,适于对一发热源进行散热,其特征是,其中上述发热源周围设有多个卡勾,上述散热模块包括: 一散热器,设有二第一嵌槽以及二第二嵌槽,其中上述第一嵌槽位于上述第二嵌槽之间; 二第一杆件,上述各第一杆件包括: 一第一枢轴,沿一第一轴线枢设于上述第一嵌槽,而上述各第一杆件适于以上述第一轴线为轴作转动; 二第一连接部,分别自上述第一枢轴的两端部弯折出,并延伸至上述散热器外侧; 二扣勾部,上述各扣勾部与上述这些卡勾其中之一相对应,且上述各扣勾部是自上述各第一连接部朝向所对应的上述各卡勾弯折出,并适于卡合于其上; 二第二杆件,与上述这些第一杆件相对应,上述各第二杆件包括: 一第二枢轴,沿一第二轴线枢设于上述各第二嵌槽,而上述各第二杆件适于以上述第二轴线为轴朝向上述各第一杆件转动; 二第二连接部,分别自上述第二枢轴的两端弯折出;以及 二支撑部,分别自上述各第二连接部弯折出,且上述各支撑部适于与延伸至上述散热器外侧的上述这些第一连接部相接, 当上述这些扣勾部卡合于上述这些卡勾,且上述各支撑部以上述第二轴线为轴朝向上述散热器转动,并承靠于上述散热器时,上述各支撑部会与延伸至上述散热器外侧的上述各第一连接部紧配合,使得上述各第一杆件的上述这些扣勾部紧密地扣合于上述发热源周围的上述这些卡勾。...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清
申请(专利权)人:华信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