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冲模具无边料生产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9284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精冲模具无边料生产结构,用于在料带上成型出成品件,生产结构包括上模具、位于上模具下方的下模具以及位于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的料带;上模具包括上支架以及设置于上支架处的冲压件,冲压件的内径大于料带的宽度;下模具包括下支架、设置于下支架处的凹模具以及位于凹模具侧部的推料组件,下支架形成经过凹模具的送料通道,料带能够沿送料通道移动且推料组件能够沿垂直于送料通道的方向上移动至凹模具上方;冲压件在与料带接触时,冲压处的成品件则会与料带完全分离,即成品件与料带在其宽度方向上不会产生废料,同时相邻成品件之间也不存在由于存在间隙产生的废料,也能够进一步提高料带的利用率。也能够进一步提高料带的利用率。也能够进一步提高料带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精冲模具无边料生产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模具冲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精冲模具无边料生产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受环境影响,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是人心所向,新能源汽车取代现有的汽车是大势所趋,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扶持力度的加大,充电桩等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将呈现爆发式的增长,对电车电机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其中,铜制短路环是电车电机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产时通常采用冲压的方式进行成型,因此如何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才能够更好地降低生产时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精冲模具无边料生产结构,能够提高生产时原材料的利用率。
[0004]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精冲模具无边料生产结构,用于在料带上成型出成品件,生产结构包括上模具、位于上模具下方的下模具以及位于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的料带;上模具包括上支架以及设置于上支架处的冲压件,冲压件的内径大于料带的宽度;下模具包括下支架、设置于下支架处的凹模具以及位于凹模具侧部的推料组件,下支架形成经过凹模具的送料通道,料带能够沿送料通道移动且推料组件能够沿垂直于送料通道的方向上移动至凹模具上方;其中,相邻成品件的中心之间的间距大于成品件宽度。冲压件的内径大于料带的宽度,因此冲压件在与料带接触时,冲压处的成品件则会与料带完全分离,即成品件与料带在其宽度方向上不会产生废料,同时,当冲压出一个成品件后,冲压件上移且料带继续向前移动,当移动一定距离后,冲压件再次下移进行冲压出下一个成品件,且相邻成品件的中心之间的间距大于成品件的宽度,即冲压件在冲压时,冲压件冲压出的一个成品件的后段与下一个成品件的前段具有重合区域,相邻成品件之间也不存在由于存在间隙产生的废料,也能够进一步提高料带的利用率。
[0006]进一步地,凹模具的顶端与下支架的上表面平齐,且冲压件能够驱使凹模具移动以使凹模具位于下支架内。凹模具不会阻碍料带的移动,且凹模具能够下移,即冲压件能够伸入凹模具设置的区域,从而使冲压出的成品件与料带分离的更加彻底。
[0007]进一步地,凹模具为弹性件。当冲压件与凹模具分离后,凹模具便会在弹性力的带动恢复原状,此时便会自动回位至顶端与下支架的上表面平齐,结构简单。
[0008]进一步地,推料组件包括固定至下支架的侧壁处的架体以及连接至架体的驱动件,驱动件连接有位于下支架的上方的推料件,推料件能够沿垂直于送料通道的方向上移动。架体起到固定作用,驱动件作为动力机构,带动推料件沿垂直于送料通道的方向上移动,从而将废料和成品件一同推出送料通道的范围,从而便于后续的连续成型。
[0009]进一步地,沿推料件的移动方向,推料件临近下支架的一侧形成有数个凹槽。这样
推料件在沿着下支架的上表面移动时,推料件与下支架之间始终具有间隙,从而方便气体流动,避免推料件和下支架之间接触过于紧密导致移动困难。
[0010]进一步地,凹槽的高度小于成品件的高度。推料件在移动时,加工时产生的废料也不会进入凹槽内,避免清理不彻底。
[0011]进一步地,下支架形成有数个位于凹模具外侧的定位孔,上支架设有与各定位孔一一对应的定位柱。通过位于外围的定位柱来判断凹模具和冲压件位置是否对应,当定位柱伸入定位孔时,即代表冲压件与凹模具配合准确,同时定位孔的数量具有多个,同样的,定位柱的数量也为多个,使得定位更加准确。
[0012]进一步地,生产结构还包括位于下模具一侧的传送带以及位于传送带的末端的筛选机构,传送带的延伸方向与料带的移动方向一致,且传送带与推料组件分别位于下支架的两侧。这样推料件的移动方向便朝向传送带,从而将废料以及成品件均推至传送带处,确保能够实现连续生产,筛选机构则能够将成品件和废料进行分离,便于对成品件进行后续处理。
[0013]进一步地,冲压件的内径与料带的宽度之间的差值不大于0.5mm。差值如果过大,则在对冲压后的成品件进行车外圆加工时还是需要去除大量边角处的物料,反而会降低材料使用率。
[0014]进一步地,相邻成品件的中心之间的间距与成品件宽度之间的差值不大于0.5mm。如果差值过大,则容易导致下一个成型出的成品件内径无法满足需求,造成整体的浪费,还是会降低材料使用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用以说明本技术中生产结构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用以说明本技术中上模具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用以说明本技术中下模具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
[0019]1、上模具,11、上支架,12、冲压件,13、定位柱,2、下模具,21、下支架,22、凹模具,23、推料组件,231、架体,232、驱动件,233、推料件,3、料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前、后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即产品的行进方向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定性的。
[0022]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相对运动”等动态用语,不仅是位置上的变动,还包括转动、滚动等位置上没有发生相对变化,但状态却发生改变的运动。
[0023]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位于”或“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0024]如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精冲模具无边料生产结构,用于在料带3上成型出成品件,生产结构包括上模具1、位于上模具1下方的下模具2以及位于上模具1和下模具2之间的料带3,其中通过上模具1朝向下模具2移动,并与位于之间的料带3接触,从而通过上下模具2在料带3上冲压出成品件;上模具1包括上支架11以及设置于上支架11处的冲压件12,冲压件12的内径大于料带3的宽度;下模具2包括下支架21、设置于下支架21处的凹模具22以及位于凹模具22侧部的推料组件23,下支架21形成经过凹模具22的送料通道,料带3能够沿送料通道移动且推料组件23能够沿垂直于送料通道的方向上移动至凹模具22上方;其中,相邻成品件的中心之间的间距大于成品件宽度;上模具1中的冲压件12和下模具2中的凹模具22配合,在料带3上冲压出成品件的轮廓,使成品件与料带3分离,并在成品件内冲压出成品件所需的图案,其中,料带3在沿着送料通道移动至凹模具22和冲压件12之间,随后冲压件12朝向料带3移动,从而通过凹模具22和冲压件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精冲模具无边料生产结构,用于在料带上成型出成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结构包括上模具、位于所述上模具下方的下模具以及位于所述上模具和所述下模具之间的料带;所述上模具包括上支架以及设置于所述上支架处的冲压件,所述冲压件的内径大于所述料带的宽度;所述下模具包括下支架、设置于所述下支架处的凹模具以及位于所述凹模具侧部的推料组件,所述下支架形成经过所述凹模具的送料通道,所述料带能够沿所述送料通道移动且所述推料组件能够沿垂直于所述送料通道的方向上移动至所述凹模具上方;其中,相邻所述成品件的中心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成品件宽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精冲模具无边料生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具的顶端与所述下支架的上表面平齐,且所述冲压件能够驱使所述凹模具移动以使所述凹模具位于所述下支架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精冲模具无边料生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具为弹性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精冲模具无边料生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料组件包括固定至所述下支架的侧壁处的架体以及连接至所述架体的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连接有位于所述下支架的上方的推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广会赵培振郑世育
申请(专利权)人:天蔚蓝电驱动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