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芯铝塑膜覆胶折边生产线及其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9055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52
一种电芯铝塑膜覆胶折边生产线及其生产工艺,包括机台、上料装置、滑轨、转轨机构及下料装置;滑轨包括两条,两滑轨平行间隔地设置在机台两侧;上料装置及下料装置分别设置在两滑轨的同一端;转轨机构跨设在两滑轨的另一端;还包括预整形机构、治具、点UV胶机构及折边装置;电芯从上料装置移至预整形机构,经预整形机构整形两侧的铝塑膜侧边,随治具依次移动至点UV胶机构及折边装置;点UV胶机构对位电芯铝塑膜一侧侧边,并点胶;折边装置对点胶侧边进行折边;并在另一滑轨处,完成另一侧侧边点胶及折边。本发明专利技术集成了铝塑膜自动整形、UV胶绝缘覆胶、点胶、折边及热压等工艺于一体;能多角度覆胶且无胶水堵塞风险;并便于清洁胶。并便于清洁胶。并便于清洁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芯铝塑膜覆胶折边生产线及其生产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化设备领域,特别指一种电芯铝塑膜覆胶折边生产线及其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家大力推动新能源发展,各行各业对电池的需求日益增长,而在电池制造过程中,一般需要先对正负极属性的极片进行叠片,然后对极片组进行注液包装。铝塑膜是包装电芯的一种常用材料,铝塑膜具有三层结构,中间层为金属层,外层为绝缘层;正负极极片叠片形成电芯后,通过铝塑膜将电芯包覆在内,并注液形成电池结构。铝塑膜包装电芯后,需要密封铝塑膜对铝塑膜进行折边处理;折边一般有两种方式,即单折边方式与双折边方式;双折边方式需要先折起叠铝塑膜的边缘一截,再将铝塑膜的边缘一截折叠至电芯上,而这一方式减少了铝塑膜装放电解液的内部空间,影响电池容量;单折边方式采用将铝塑膜边直接折叠至电池上的方式折边,这一方式铝塑膜边的金属层暴露在外,存在腐蚀电子设备的风险,需要对铝塑膜边进行点胶封边处理,对铝塑膜的金属层作绝缘处理。
[0003]针对以上电芯生产工艺要求,整体涉及到的工艺包括铝塑膜整形、UV胶绝缘铝塑膜、铝塑膜点胶、折边、热压等。为实现上述工艺自动化,满足现代化智能产线要求,需要对上述工艺进行自动化产线设计,形成在线式自动化工艺流程。
[0004]另外,现有的点胶机一般采用将电芯送入胶腔涂胶的方式点胶,这一点胶方式的胶腔一般采用双通道通胶;其中,一个通道管道在胶腔顶部开设,胶水直接从顶部管道向下对铝塑膜涂胶,同时对铝塑膜的侧端涂胶;另一通道延伸向胶腔底部,从底部向上渗透出胶,从而实现对铝塑膜的上下端面以及侧端面点胶;然而,这一点胶方式采用的胶腔只具有单一进出口,只能从一个方向进入涂胶,且不利于清洁胶腔;同时,设置在胶腔底部的通胶流道需要在底部弯折管道,胶水在管道转折处流动时,容易阻塞管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集成了铝塑膜自动整形、UV胶绝缘覆胶、点胶、折边及热压等工艺于一体;能多角度覆胶且无胶水堵塞风险;并便于清洁胶腔的电芯铝塑膜覆胶折边生产线及其生产工艺。
[0006]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芯铝塑膜覆胶折边生产线,包括机台、上料装置 、滑轨、转轨机构及下料装置;其中,上述滑轨包括两条,两滑轨平行间隔地设置在机台两侧;上述上料装置及下料装置分别设置在两滑轨的同一端; 上述转轨机构跨设在两滑轨的另一端;还包括预整形机构、治具、点UV胶机构及折边装置;其中,上述预整形机构设置在上料装置一侧;上述治具包括至少两个,多个治具可滑动地连接在滑轨上;上述点UV胶机构包括两套,并分别设置在两滑轨上;上述折边装置包括两套,并分别设置在两点UV胶机构的不同侧;电芯从上料装置移至预整形机构,经预整形机构整形两侧的铝塑膜侧边,再从预整形机构移至治具,随治具依次移动至点UV胶机构及折边装置;点UV胶机构对位电芯铝塑膜
一侧侧边,并点胶;折边装置对点胶侧边进行折边;治具经转轨机构转移至另一滑轨,并依次移动至另一点UV胶机构及另一折边装置,完成另一侧侧边点胶及折边,再移动至下料装置下料。
[0007]优选地,所述的上料装置包括上料皮带、上料机械手、中转平台及搬移机构;其中,上述上料皮带沿机台的一侧边设置;上述上料机械手跨设在上料皮带上方;上述中转平台设置在上料皮带一侧;上述搬移机构跨设在中转平台、预整形机构及转料机构之间;电芯经上料皮带运输,经上料机械手搬移至中转平台,经搬移机构从上料装置搬移至预整形机构预整形,并同步从预整形机构搬移至转料机构,经转料机构转移至治具内。
[0008]优选地,所述的中转平台包括翻转支座、翻转直线模组、翻转滑座、翻转电机、翻转吸板、翻转限位块、中转支座、中转直线模组及中转滑座;其中,上述中转支座竖直设置;上述中转直线模组水平设置在中转支座上;上述中转滑座可滑动地连接在中转直线模组上,并经中转直线模组驱动平移;上述翻转支座竖直设置在中转支座一侧;上述翻转直线模组竖直设置在翻转支座侧壁;上述翻转滑座可滑动地连接在翻转直线模组上,并经翻转直线模组驱动升降;上述翻转电机设置在翻转滑座的侧壁,翻转电机的输出端绕水平方向旋转,翻转电机的输出端上设有凸块;上述翻转吸板连接在翻转电机的输出端上,并经翻转电机驱动旋转;上述翻转限位块设置在翻转电机一侧,翻转限位块的上下两端设有凸柱;翻转电机的输出端每旋转180度后,凸块与凸柱接触,限制翻转电机继续朝原旋转方向旋转;电芯经上料机械手搬移至翻转滑座上,随翻转滑座平移至翻转吸板的下方;翻转吸板经翻转直线模组驱动下降吸取电芯,并经翻转电机驱动翻转180度,以便调整电芯位置。
[0009]优选地,所述的预整形机构包括预整形支架、预整形气缸、预整形连接座、预整形底座、预整形支板、预整形载物板、弹簧、预整形限位板、预整形直线模组、整形座及整形块;其中,上述预整形气缸设置在预整形支架的底部,且输出端竖直向上设置;上述预整形连接座连接在预整形气缸的输出端上,经预整形气缸驱动升降;上述预整形底座设置在预整形支架的上端,并与预整形连接座连接,随预整形连接座升降;上述预整形支板嵌设在预整形底座上;上述预整形载物板可滑动地连接在预整形支板侧壁上;上述预整形直线模组水平挂设在预整形支架内部上端;上述整形座包括两座,整形座可滑动地连接在预整形支架上,并与预整形直线模组连接,经预整形直线模组驱动平移;上述整形块挂设在整形座上端,随整形座平移,整形块的下端端面倾斜设置;整形块随整形座经预整形直线模组驱动向预整形载物板移动;电芯经预整形载物板承载,经预整形气缸驱动上升;整形块向预整形载物板移动过程中整形块的下端斜面逐渐对电芯两侧的铝塑膜上表面施压,以便调整电芯铝塑膜的角度;上述弹簧一端连接预整形支板,另一端连接预整形载物板;上述预整形限位板水平设置在预整形支板的上端;预整形载物板经预整形气缸驱动上升靠近整形块时,弹簧压缩,以便缓冲作用力。
[0010]优选地,所述的转料机构设置在整形机构一侧;转料机构包括转料直线模组、转料滑座、转料气缸、转料升降块、转料吸板及转料平台;其中,上述转料平台竖直设置;上述转料直线模组水平设置在转料平台一侧;上述转料滑座可滑动地连接在转料直线模组上,并经转料直线模组驱动水平移动;上述转料气缸设置在转料滑座的上端,且输出端竖直朝下设置;上述转料升降块可滑动地连接在转料滑座侧壁,并与转料气缸的输出端连接,经转料气缸驱动升降;上述转料吸板嵌设在转料升降块上,并随转料升降块升降;转料吸板经转料
气缸驱动升降,以便上升至转料平台,同一高度从转料平台吸取电芯,并经转料直线模组驱动平移至载具内,以便放入电芯。
[0011]优选地,所述的搬移机构包括搬移支座、搬移直线模组、搬移滑座、搬移气缸、搬移滑板、搬移架及吸嘴;其中,上述搬移支座竖直设置;上述搬移直线模组水平设置在搬移支座的上端;上述搬移滑座可滑动地连接在搬移直线模组上,并经搬移直线模组驱动水平移动;上述搬移气缸设置在搬移滑座的上端,且输出端竖直朝下设置;上述搬移滑板可滑动地连接在搬移滑座侧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铝塑膜覆胶折边生产线,包括机台(0)、上料装置 、滑轨(7)、转轨机构(17)及下料装置;其中,上述滑轨(7)包括两条,两滑轨(7)平行间隔地设置在机台(0)两侧;上述上料装置及下料装置分别设置在两滑轨(7)的同一端; 上述转轨机构(17)跨设在两滑轨(7)的另一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整形机构(5)、治具(8)、点UV胶机构(12)及折边装置;其中,上述预整形机构(5)设置在上料装置一侧;上述治具(8)包括至少两个,多个治具(8)可滑动地连接在滑轨(7)上;上述点UV胶机构(12)包括两套,并分别设置在两滑轨(7)上;上述折边装置包括两套,并分别设置在两点UV胶机构(12)的不同侧;电芯从上料装置移至预整形机构(5),经预整形机构(5)整形两侧的铝塑膜侧边,再从预整形机构(5)移至治具(8),随治具(8)依次移动至点UV胶机构(12)及折边装置;点UV胶机构对位电芯铝塑膜一侧侧边,并点胶;折边装置对点胶侧边进行折边;治具(8)经转轨机构(17)转移至另一滑轨(7),并依次移动至另一点UV胶机构(12)及另一折边装置,完成另一侧侧边点胶及折边,再移动至下料装置下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芯铝塑膜覆胶折边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料装置包括上料皮带(1)、上料机械手(2)、中转平台(3)及搬移机构(4);其中,上述上料皮带(1)沿机台(0)的一侧边设置;上述上料机械手(2)跨设在上料皮带(1)上方;上述中转平台(3)设置在上料皮带(1)一侧;上述搬移机构(4)跨设在中转平台(3)、预整形机构(5)及转料机构(6)之间;电芯经上料皮带(1)运输,经上料机械手(2)搬移至中转平台(3),经搬移机构(4)从上料装置搬移至预整形机构(5)预整形,并同步从预整形机构(5)搬移至转料机构(6),经转料机构(6)转移至治具(8)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芯铝塑膜覆胶折边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转平台(3)包括翻转支座(31)、翻转直线模组(32)、翻转滑座(33)、翻转电机(34)、翻转吸板(35)、翻转限位块(36)、中转支座(37)、中转直线模组(38)及中转滑座(39);其中,上述中转支座(37)竖直设置;上述中转直线模组(38)水平设置在中转支座(37)上;上述中转滑座(39)可滑动地连接在中转直线模组(38)上,并经中转直线模组(38)驱动平移;上述翻转支座(31)竖直设置在中转支座(37)一侧;上述翻转直线模组(32)竖直设置在翻转支座(31)侧壁;上述翻转滑座(33)可滑动地连接在翻转直线模组(32)上,并经翻转直线模组(32)驱动升降;上述翻转电机(34)设置在翻转滑座(33)的侧壁,翻转电机(34)的输出端绕水平方向旋转,翻转电机(34)的输出端上设有凸块;上述翻转吸板(35)连接在翻转电机(34)的输出端上,并经翻转电机(34)驱动旋转;上述翻转限位块(36)设置在翻转电机(34)一侧,翻转限位块(36)的上下两端设有凸柱;翻转电机(34)的输出端每旋转180度后,凸块与凸柱接触,限制翻转电机(34)继续朝原旋转方向旋转;电芯经上料机械手(2)搬移至翻转滑座(39)上,随翻转滑座(39)平移至翻转吸板(35)的下方;翻转吸板(35)经翻转直线模组(32)驱动下降吸取电芯,并经翻转电机(34)驱动翻转180度,以便调整电芯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芯铝塑膜覆胶折边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整形机构(5)包括预整形支架(51)、预整形气缸(52)、预整形连接座(53)、预整形底座(54)、预整形支板(55)、预整形载物板(56)、弹簧(57)、预整形限位板(58)、预整形直线模组(59)、整形座(510)及整形块(511);其中,上述预整形气缸(52)设置在预整形支架(51)的底部,且输出端竖直向上设置;上述预整形连接座(53)连接在预整形气缸(52)的输出端上,经预整形气缸(52)驱动升降;上述预整形底座(54)设置在预整形支架(51)的上端,并与预整形连接座
(53)连接,随预整形连接座(53)升降;上述预整形支板(55)嵌设在预整形底座(54)上;上述预整形载物板(56)可滑动地连接在预整形支板(55)侧壁上;上述预整形直线模组(59)水平挂设在预整形支架(51)内部上端;上述整形座(510)包括两座,整形座(510)可滑动地连接在预整形支架(51)上,并与预整形直线模组(59)连接,经预整形直线模组(59)驱动平移;上述整形块(511)挂设在整形座(510)上端,随整形座(510)平移,整形块(511)的下端端面倾斜设置;整形块(511)随整形座(510)经预整形直线模组(59)驱动向预整形载物板(56)移动;电芯经预整形载物板(56)承载,经预整形气缸(52)驱动上升;整形块(511)向预整形载物板(56)移动过程中整形块(511)的下端斜面逐渐对电芯两侧的铝塑膜上表面施压,以便调整电芯铝塑膜的角度;上述弹簧(57)一端连接预整形支板(55),另一端连接预整形载物板(56);上述预整形限位板(58)水平设置在预整形支板(55)的上端;预整形载物板(56)经预整形气缸(52)驱动上升靠近整形块(511)时,弹簧(57)压缩,以便缓冲作用力。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芯铝塑膜覆胶折边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料机构(6)设置在整形机构(5)一侧;转料机构(6)包括转料直线模组(61)、转料滑座(62)、转料气缸(63)、转料升降块(64)、转料吸板(65)及转料平台(66);其中,上述转料平台(66)竖直设置;上述转料直线模组(61)水平设置在转料平台(66)一侧;上述转料滑座(62)可滑动地连接在转料直线模组(61)上,并经转料直线模组(61)驱动水平移动;上述转料气缸(63)设置在转料滑座(62)的上端,且输出端竖直朝下设置;上述转料升降块(64)可滑动地连接在转料滑座(62)侧壁,并与转料气缸(63)的输出端连接,经转料气缸(63)驱动升降;上述转料吸板(65)嵌设在转料升降块(64)上,并随转料升降块(64)升降;转料吸板(65)经转料气缸(63)驱动升降,以便上升至转料平台(66),同一高度从转料平台(66)吸取电芯,并经转料直线模组(61)驱动平移至载具(8)内,以便放入电芯。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芯铝塑膜覆胶折边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搬移机构(4)包括搬移支座(41)、搬移直线模组(42)、搬移滑座(43)、搬移气缸(44)、搬移滑板(45)、搬移架(46)及吸嘴(47);其中,上述搬移支座(41)竖直设置;上述搬移直线模组(42)水平设置在搬移支座(41)的上端;上述搬移滑座(43)可滑动地连接在搬移直线模组(42)上,并经搬移直线模组(42)驱动水平移动;上述搬移气缸(44)设置在搬移滑座(43)的上端,且输出端竖直朝下设置;上述搬移滑板(45)可滑动地连接在搬移滑座(43)侧壁,并与搬移气缸(44)的输出端连接,经搬移气缸(44)驱动升降;上述搬移架(46)设置在搬移滑板(45)下端,随搬移滑板(45)升降,并随搬移滑座(43)平移;搬移架(46)包括至少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雷何志飞张景堂陈海林陈广智梁龙博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兴禾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