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酯抗静电面料的生产工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18376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聚酯抗静电面料的生产工艺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纺织面料技术领域,采用呋喃聚酯长丝加弹与导电涤纶纬丝混纺和导电淀粉石墨乳浆丝,能够快速消除服装表面产生的静电,面料的各项物理指标不会发生变化,光泽自然,手感柔软,耐高温,不受洗涤和整烫的影响,功能持久稳定,生产加工周期短、成本低,适宜规模化生产,可以更有效地解决织物中的静电问题。而且在洗涤过程中,耐久性好。不容易析出毛屑,而且比较细,织出的面料密度大,有良好的防尘隔尘的效果,具有良好的导电防静电性能和防尘、隔尘的功能。与纯棉面料相比,有高效、永久的防静电、防尘性能,织纹清晰的特点。织纹清晰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酯抗静电面料的生产工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织面料
,具体涉及一种聚酯抗静电面料的生产工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消费者对纺织品服装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时尚,对纺织品的功能性、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希望纺织品服装具备特殊功能的效果,例如抗菌、抗微生物、免熨烫、保温等等,而且从抗菌、抗皱等单一功能的整理,发展为提高织物附加值而进行的多功能整理。而安全防护用纺织品又是功能性纺织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防静电面料也是当前防护服面料的重要一类。防静电面料是可以静电积累。目前,人们采用浸渍法或设置防静电层来制备涤纶防静电面料。而用防静电液浸泡,这样没洗之前是防静电的,但是经过洗涤就失去防静电效果了。例如,CN115075014A一种新型抗静电女士内衣用涤纶纤维面料公开了纶纤维面料浸渍在超支化季铵盐高分子抗静电剂溶液中10

40min,或者CN115341388A 免烫防静电抗起毛起球涤棉混纺织物,采用超声波乳化法制备六元杂环化合物碱性乳液体系,常温下将涤棉混纺织物试样浸渍,再或者是CN113862996A采用重复导电层整理的操作至在面料层表面整理的导电层层数达到设计层数,以上制备方法,抗静电效果缺乏永久性、析出使表面变差、加工时受热分解、对于温度和湿度依赖性大且造价高昂等缺点。在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双重压力之下,生物基高分子材料已经成为高分子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但是,目前商业化的生物基高分子材料普遍存在热力学性能差、综合性价比不高,市场推广受限的问题。生物基呋喃聚酯因其具有优异的力学、耐热、阻隔等性能,应用前景非常广阔。消电是基于电荷的泄漏与中和两种机理。当接地时,织物上的静电除因导电面料的电晕放电被中和之外,还可经由导电面料向大地泄放,不接地时则借助于导电纤维微弱的电晕放电。防静电面料可有效地抑制静电,消除或减小ESD危害。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开发新型的一种聚酯抗静电面料的生产工艺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聚酯抗静电面料的生产工艺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聚酯抗静电面料的生产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呋喃聚酯长丝加弹;其中加弹的具体工艺流程为:呋喃聚酯长丝

剪丝器

第一罗拉

变形热箱

冷却板

假捻器

第二罗拉

定型热箱

络丝喷嘴

第三罗拉

上油罗拉

卷绕罗拉

卷绕

分级检验

包装入库,经第一罗拉第一次变形,使化纤丝变得蓬松、有弹性,热箱加热机理是对热箱中密封联苯和联苯醚进行电加热,联苯在密封细管中循环,加热密封细管外金属丝道,丝只与丝道接触,不与联苯接触。进入第二罗拉进行二次变形,使一次定型的丝再次变得蓬松。通过第二热箱进行二次加热定型,使前步第二次物理形变固定下来;第二步、导电涤纶纬丝络丝、倍捻、定形、倒筒;第三步、制浆:浆料经以下重量份数
原料:1799

PVA28~34份、00

48

PVA8~10份、淀粉石墨乳20~25份、双十八烷基二甲基季铵盐0.5~1份、柔软剂SME

43份和700~800份水混合制得;第四步、整浆并:在各根经纱之间建立局部固定的横向联系过程。通过整经,各根经纱的首尾已经排齐。浆丝:浆丝是织前准备的一道关键工序,是在浆纱机上进行的。主要是提高纱线的可织造性,同时将经过浆丝的纱片,在张力均匀、排列均匀和卷轴密度均匀一致的情况下,卷绕成良好的织轴。提高纱线的可织造性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增强:通过浆纱,使一部分浆液渗透到纱线内部,减少纱线内部纤维间产生滑动的可能性,从而增加纱线强度,提高承受拉伸、冲击负荷的能力。二是保伸:在上浆、烘燥工程中,保持纱线的弹性和伸长,不致因发生变腔、变僵而增加织造时纱线的断头。三是减摩:上浆中,使一部分浆液披覆于纱线表面,形成一层浆膜,把纱线表面的绒毛贴附于纱线条干上,以减少纱线之间、纱线同机械之间的摩擦系数,提高纱线耐磨性的能力。并轴:并轴是将整经与上浆后的数个轴按产品需求合并成一个轴,增加头纹条数,其中整经辊筒压力8.5~9.5
×
104Pa、整经线速180~200m/min、浆丝退解张力11~14cN/根、浆丝辊压力18.5~19
×
104Pa、上浆率7.5~8%、回潮率4~5%、浆丝线速160~180m/min、浆丝伸长率0.45%,并轴退解张力15~17cN/根、并轴车速40~50m/min;第五步、织造:用喷气织布机进行织布,形成坯布;第六步、坯布磨毛;磨毛是一种后处理加工工艺,通过裹在磨毛机滚筒上的砂纸对面料进行磨擦,从而改变面料表面的结构性能,形成毛绒表面;第七步、漂洗、脱水、烘干后即得。
[0005]织造后的部分坯布需用水进行漂洗,去除坯布上的污物。漂洗后的坯布中含有较多的水分,需使用脱水机进行脱水,去除坯布中多余的水分;烘干定型脱水后的坯布需进行烘干。
[0006]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二所述呋喃聚酯丝为聚对苯二甲酸

2,5

二羟甲基四氢呋喃乙二醇共聚酯丝,所述导电涤纶纬丝为炭黑导电涤纶牵伸丝。
[0007]进一步的,导电涤纶纬丝络丝时气压49
×
104Pa、倍捻张力19~19.5cN/根、倍捻锭速10000~12000r/min、卷取张力0.2cN/dtex,定形温度70~80℃,定形时间30~40min。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步的加弹工艺为:加弹速度600~700m/min、拉伸比1.56~1.58、D/Y比1.8~1.9、第一热箱温度220℃~240℃、第二热箱25℃或160℃、擦盘片6mmPU盘、摩擦盘配置1
‑7‑
1、定型超喂率为4.00%~5.50%。
[0009]进一步的,所述步骤六的磨毛工艺为砂皮号数180~240、织物在磨毛辊接触弧度5~6rad、砂磨辊转速在800~1000r/min,布速在10~20m/min、张力0.3~0.4MPa。
[0010]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三所述导电淀粉石墨乳为取质量分数3~6%的可溶性淀粉溶液43~47份,加入0.1~0.2份的亚甲基二萘磺酸钠后,另取胶体石墨11~13份加入44~49份去离子水和丙三醇3~5份的胶体石墨混合溶液,磁力搅拌下将胶体石墨混合溶液逐滴滴入,搅拌20~30mim后即得导电淀粉石墨乳。
[001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加弹呋喃聚酯长丝与导电涤纶纬丝混纺面料,将导电纤维在纺织过程中加入到作为纬线,面料的正面和背面均可传导静电,能快速均匀的消除人体与服装产生的静电以及与外界接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酯抗静电面料的生产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呋喃聚酯长丝加弹;第二步、导电涤纶纬丝络丝、倍捻、定形、倒筒;第三步、制浆:浆料经以下重量份数原料:1799

PVA28~34份、00

48

PVA8~10份、导电淀粉石墨乳20~25份、双十八烷基二甲基季铵盐0.5~1份、柔软剂SME

43份和700~800份水混合制得;第四步、整浆并:整经辊筒压力8.5~9.5
×
104Pa、整经线速180~200m/min、浆丝退解张力11~14cN/根、浆丝辊压力18.5~19
×
104Pa、上浆率7.5~8%、回潮率4~5%、浆丝线速160~180m/min、浆丝伸长率0.45%,并轴退解张力15~17cN/根、并轴车速40~50m/min;第五步、织造:用喷气织布机进行织布,形成坯布;第六步、坯布磨毛;第七步、漂洗、脱水、烘干后即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呋喃聚酯抗静电面料的生产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呋喃聚酯长丝为聚对苯二甲酸

2,5

二羟甲基四氢呋喃乙二醇共聚酯丝,所述导电涤纶纬丝为炭黑导电涤纶牵伸丝。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呋喃聚酯抗静电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伟农宋嘉辉张海堂王峰樊利忠谢学平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双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