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的串联谐振判断及抑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发生接地后通过脱谐度改变前后的母线零序电压计算阻尼率,通过与系统正常时阻尼率对比从而判断接地是否消失。本发明专利技术可避免瞬时性接地故障消失后,因串联谐振使母线零序电压较高,导致消弧线圈、选线装置始终无法返回,甚至造成不必要跳闸的问题,提高了供电可靠性。靠性。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的串联谐振判断及抑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的串联谐振判断及抑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消弧线圈一般运行于过补偿状态,以避免串联谐振的发生。而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多采用零序电压超过阈值作为启动条件,在消弧线圈脱谐度较高时,发生高阻接地后母线零序电压较低,无法满足选线装置的启动定值,使接地故障无法得到快速处理,可能会导致事故范围扩大。
[0003]为提升选线装置耐高阻接地故障处理能力,需消弧线圈实现较低的脱谐度。若发生瞬时性接地故障,故障点熄弧后消弧线圈应返回至正常状态,但在此之前,母线零序电压可能会因为串联谐振而始终较高,而消弧线圈、选线装置无法判断此时的零序电压是由接地引起的还是由于串联谐振引起的而始终无法返回,甚至可能导致不必要跳闸。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的串联谐振判断及抑制方法,以解决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及选线装置在瞬时性接地故障消失后消弧线圈、选线装置因串联谐振无法返回的问题。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用于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的串联谐振判断及抑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06]S1、在系统正常运行时,间隔Δt1退出消弧线圈,记录此时母线零序电压幅值,随后投入消弧线圈;
[0007]S2、记录消弧线圈脱谐度ν及母线零序电压幅值U
0n
;
[0008]S3、根据消弧线圈脱谐度ν、母线零序电压幅值U
0n
、母线零序电压幅值计算系统正常运行时不考虑消弧线圈阻尼电阻的系统阻尼率d;
[0009]S4、母线零序电压大于消弧线圈启动电压时,消弧线圈启动,随后经延时Δt2,判断母线零序电压是否小于消弧线圈启动电压:
[0010]若是,则出现串联谐振,将消弧线圈返回后流程结束;若否,未出现串联谐振,执行S5;
[0011]S5、记录当前母线零序电压幅值U
0f
;
[0012]S6、调整消弧线圈脱谐度至ν',记录此时母线零序电压幅值
[0013]S7、根据消弧线圈脱谐度ν、消弧线圈脱谐度ν'、母线零序电压幅值U
0f
、脱谐度为ν'时的母线零序电压幅值计算当前系统阻尼率d',将消弧线圈脱谐度调回ν;
[0014]S8、判断当前系统阻尼率d'考虑可靠系数后是否大于系统正常运行时不考虑消弧线圈阻尼电阻的系统阻尼率d:
[0015]若是,则出现串联谐振,将消弧线圈返回后流程结束;否则,未出现串联谐振,流程结束。
[0016]进一步的,S1中,延时Δt1取6h~24h。
[0017]进一步的,S3中,系统正常运行时不考虑消弧线圈阻尼电阻的系统阻尼率d计算公式为:
[0018]对于随调式消弧线圈,有:
[0019]对于预调式消弧线圈,包含了消弧线圈阻尼电阻附加的阻尼率d
L
,即有:
[0020][0021][0022]其中,ν
n
为脱谐度,U
φ
为额定相电压有效值;R
L
为消弧线圈阻尼电阻阻值;I
C
为系统电容电流有效值。
[0023]进一步的,S4中,延时Δt2取2s~3s。
[0024]进一步的,S4、S6中,消弧线圈启动电压取20%~35%额定电压。
[0025]进一步的,S4中,若为预调式消弧线圈,启动/返回是指切除/投入阻尼电阻;若为随调式消弧线圈,启动/返回是指调整脱谐度至接近/原理谐振点。
[0026]进一步的,S7中,当前系统阻尼率d'计算公式为:进一步的,S7中,当前系统阻尼率d'计算公式为:为母线零序电压幅值。
[0027]进一步的,S8中,可靠系数取1.5~2。
[00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2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的串联谐振判断及抑制方法,在发生接地后通过脱谐度改变前后的母线零序电压计算系统阻尼率,通过与系统正常时阻尼率对比从而判断接地是否消失,可判断母线零序电压越限是由接地故障抑或串联谐振引发,确保消弧线圈及选线装置可靠返回,避免因将串联谐振误判为接地带来的不必要跳闸,提升了供电可靠性。
[0030]进一步的,S1中,延时Δt1取6h~24h,可在不频繁投退消弧线圈的基础上及时跟踪系统阻尼率变化。
[0031]进一步的,S4中,延时Δt2取2s~3s,可保证故障初期消弧线圈补偿效果。
[0032]进一步的,S8中,可靠系数K取1.5~2,可有效避免测量误差带来的误判。
附图说明
[00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4]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的一种用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的串联谐振判断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效果及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下面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它实施例,都应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用于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的串联谐振判断及抑制方法,在发生接地后通过脱谐度改变前后的母线零序电压计算阻尼率,通过与系统正常时阻尼率对比从而判断接地是否消失。可判断母线零序电压越限是由接地故障抑或串联谐振引发,确保消弧线圈及选线装置可靠返回,避免瞬时性接地故障引发的跳闸,提升了供电可靠性。
[003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用于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的串联谐振判断及抑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8]S1、在系统正常运行时,每间隔Δt1退出消弧线圈,记录此时母线零序电压幅值随后投入消弧线圈;
[0039]S2、记录消弧线圈脱谐度ν及母线零序电压幅值U
0n
;
[0040]S3、根据消弧线圈脱谐度ν、母线零序电压幅值U
0n
、母线零序电压幅值计算系统正常运行时不考虑消弧线圈阻尼电阻的系统阻尼率d;
[0041]S4、母线零序电压U
0n
大于消弧线圈启动电压U
0set
时,消弧线圈启动,随后经延时Δt2,判断母线零序电压U
0f
是否小于U
0set
:
[0042]若是,则判断结果为出现串联谐振,将消弧线圈返回后流程结束;若否,则判断结果为未出现串联谐振,执行S5;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的串联谐振判断及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在系统正常运行时,间隔Δt1退出消弧线圈,记录此时母线零序电压幅值随后投入消弧线圈;S2、记录消弧线圈脱谐度ν及母线零序电压幅值U
0n
;S3、根据消弧线圈脱谐度ν、母线零序电压幅值U
0n
、母线零序电压幅值计算系统正常运行时不考虑消弧线圈阻尼电阻的系统阻尼率d;S4、母线零序电压大于消弧线圈启动电压时,消弧线圈启动,随后经延时Δt2,判断母线零序电压是否小于消弧线圈启动电压:若是,则出现串联谐振,将消弧线圈返回后流程结束;若否,未出现串联谐振,执行S5;S5、记录当前母线零序电压幅值U
0f
;S6、调整消弧线圈脱谐度至ν',记录此时母线零序电压幅值S7、根据消弧线圈脱谐度ν、消弧线圈脱谐度ν'、母线零序电压幅值U
0f
、脱谐度为ν'时的母线零序电压幅值计算当前系统阻尼率d',将消弧线圈脱谐度调回ν;S8、判断当前系统阻尼率d'考虑可靠系数后是否大于系统正常运行时不考虑消弧线圈阻尼电阻的系统阻尼率d:若是,则出现串联谐振,将消弧线圈返回后流程结束;否则,未出现串联谐振,流程结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的串联谐振判断及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延时Δt1取6h~24h。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的串联谐振判断及抑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毅钊,刘健,张志华,权立,张小庆,邵美阳,王露缙,范斌涛,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西安环保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