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壳、电池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8017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池壳、电池及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电极引出组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沿着电池壳体的厚度方向排布,电极引出组件包括内引出件和外引出件;内引出件包括依次电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第三连接部;第一连接部连接于第一壳体靠近第二壳体的表面,并位于第二连接部靠近第二壳体的一端;第三连接部连接在第二连接部背离第二壳体的一端,并用于与电芯电连接;外引出件连接于第一壳体远离第二壳体的表面,并与第一连接部电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内引出件为弯折结构,内引出件与第二壳体之间可以有更大的空间,可以使电池的厚度不受到焊接后极耳的厚度影响,因此可以使电池做的更薄。因此可以使电池做的更薄。因此可以使电池做的更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壳、电池及电子设备


[0001]本技术属于消费电子产品
,涉及一种电池壳、电池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电池通常包括上壳体、下壳体、电芯以及电极引出组件,电芯安装在上壳体和下壳体所围成的容纳腔内,电极引出组件安装在上壳体上,用于将电芯的电极引出至容纳腔外。
[0003]目前,在一些电池中,上壳体靠近下壳体的表面上设有凸台结构,同时上壳体上还设有通孔,电极引出组件包括内引出件、外引出件以及铆钉,内引出件设置在凸台结构的顶面上,并与电芯的极耳电连接,外引出件设置在上壳体背离下壳体的表面,铆钉从通孔处穿过以将内引出件和外引出件电连接在一起。
[0004]当电池的厚度持续减小时,下壳体会逐渐向内引出件靠近,但是内引出片通常为平板结构,且电芯的极耳通常焊接在内引出件靠近下壳体的表面上,这种设置方式中极耳限制了内引出件和下壳体之间的间距的可减小量,导致电池所能够减少的厚度有限,无法满足当今社会人们对更薄的电子设备的追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壳、电池及电子设备,旨在降低电池的厚度。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壳,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电极引出组件;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连接,围合形成用于安装电芯的容纳腔;所述第一壳体背离所述第二壳体的表面上设有内凹结构,所述第一壳体靠近所述第二壳体的表面上设有凸台结构,所述凸台结构和所述内凹结构相对;所述电极引出组件包括内引出件和外引出件;所述内引出件包括依次电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凸台结构的顶面,并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靠近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所述第三连接部用于与电芯的极耳电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部背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并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背离所述凸台结构的一侧;所述内凹结构的底面上设有贯穿所述第一壳体的引出孔,所述外引出件连接于所述内凹结构的底面,并从所述引出孔处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电连接。
[0007]可选的,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凸台结构的侧面抵触。
[0008]可选的,所述内凹结构在所述第一壳体的侧面形成缺口;所述外引出件包括依次电连接的第四连接部和第五连接部;所述第四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内凹结构的底面;所述第五连接部位于所述第四连接部靠近所述缺口的一侧,并抵触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侧面。
[0009]可选的,所述第一壳体为金属壳;所述电极引出组件还包括第一绝缘件和第二绝缘件;所述第一绝缘件设置在所述内引出件和所述第一壳体之间,以使所述内引出件和所述第一壳体电性隔离;所述第二绝缘件设置在所述外引出件和所述第一壳体之间,以使所述外引出件和所述第一壳体电性隔离。
[0010]可选的,所述内引出件与所述电芯的正极耳电连接,所述电池壳还包括负极引出
件;所述电芯的负极耳与所述第一壳体电连接,所述负极引出件电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外表面;或者,所述第二壳体为金属壳,所述电芯的负极耳与所述第二壳体电连接,所述负极引出件电连接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外表面。
[0011]可选的,所述第一绝缘件背离所述第一壳体的表面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内引出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深度大于所述内引出件的厚度;所述第二绝缘件背离所述第一壳体的表面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外引出件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槽内,所述第二安装槽的深度大于所述外引出件的厚度。
[0012]可选的,所述电极引出组件还包括铆钉,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外引出件通过所述铆钉电连接。
[0013]可选的,所述第一壳体背离所述第二壳体的表面上设有凹槽结构,所述凹槽结构的底面上贯穿所述第一壳体的注液孔;所述电池壳还包括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用于封闭所述注液孔。
[0014]可选的,所述内凹结构与所述凹槽结构为同一结构,所述注液孔和所述引出孔间隔设置。
[001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壳。
[001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电池。
[0017]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壳、电池及电子设备中,内引出件为弯折结构,且通过本实施例的设置可以使第三连接部与第二壳体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一连接部与第二壳体之间的间距,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中内引出件与第二壳体之间可以有更大的空间用于容纳第三连接部与电芯的极耳焊接后所形成的焊接结构,可以使电池的厚度不受到焊接后极耳的厚度影响,因此,通过本实施例的设置,可以使电池做的更薄。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局部示意图一;
[0020]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局部示意图二;
[0021]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局部示意图三;
[0022]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电极引出组件的爆炸示图一;
[0023]图6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电极引出组件的爆炸示图二;
[0024]图7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电极引出组件的爆炸示图三;
[0025]图8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电极引出组件的爆炸示图;
[0026]图9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局部示意图;
[0027]图10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局部示意图。
[0028]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0029]100、电池;
[0030]10、电池壳;
[0031]20、电芯;
[0032]1、第一壳体;11、内凹结构;111、内凹结构的底面;12、凸台结构;121、凸台结构的
顶面;122、凸台结构的侧面;14、引出孔;15、第一支撑板;16、第一侧板;17、凹槽结构;18、注液孔;
[0033]2、第二壳体;21、第二支撑板;22、第二侧板;
[0034]3、电极引出组件;31、内引出件;311、第一连接部;312、第二连接部;313、第三连接部;32、外引出件;321、第四连接部;322、第五连接部;33、第一绝缘件;331、第一绝缘部;332、第二绝缘部;333、第三绝缘部;334、第一安装槽;335、第一段槽;336、第二段槽;337、第三段槽;34、第二绝缘件;341、第四绝缘部;342、第五绝缘部;343、第二安装槽;344、第四段槽;345、第五段槽;35、铆钉;
[0035]4、密封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7]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电池100包括电池壳10和电芯20,其中,电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壳,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电极引出组件;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连接,围合形成用于安装电芯的容纳腔;所述第一壳体背离所述第二壳体的表面上设有内凹结构,所述第一壳体靠近所述第二壳体的表面上设有凸台结构,所述凸台结构和所述内凹结构相对;所述电极引出组件包括内引出件和外引出件;所述内引出件包括依次电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凸台结构的顶面,并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靠近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所述第三连接部用于与电芯的极耳电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部背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并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背离所述凸台结构的一侧;所述内凹结构的底面上设有贯穿所述第一壳体的引出孔,所述外引出件连接于所述内凹结构的底面,并从所述引出孔处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凸台结构的侧面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结构在所述第一壳体的侧面形成缺口;所述外引出件包括依次电连接的第四连接部和第五连接部;所述第四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内凹结构的底面;所述第五连接部位于所述第四连接部靠近所述缺口的一侧,并抵接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侧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为金属壳;所述电极引出组件还包括第一绝缘件和第二绝缘件;所述第一绝缘件设置在所述内引出件和所述第一壳体之间,以使所述内引出件和所述第一壳体电性隔离;所述第二绝缘件设置在所述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成锦覃晓芳汤道毅王飞飞许教练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