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组分滴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6589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双组分滴罐,包括外盖、滴管、拉扣、肩套、内底、瓶身,所述外盖的下端抵压在拉扣的上端,所述内底包括向瓶身的内侧壁侧延伸的凸缘四,所述凸缘四将瓶身的内部分隔成内腔与容纳腔,当移除所述拉扣后所述外盖可与滴管同步向下位移并带动内底向下位移以使所述凸缘四与瓶身之间形成间隙,所述间隙将内腔与容纳腔相连通。通过移除拉扣,使得外盖能带动滴管继续向下位移,通过滴管抵压并带动内底向下位移,使内底与瓶身之间形成间隙,容纳腔内的物料与内腔内的物料能通过间隙相互混合,即可以根据用户自己的意愿,随时将两种物料进行混合使用,混合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可满足用户多样化的使用需求。可满足用户多样化的使用需求。可满足用户多样化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组分滴罐


[0001]本技术涉及包装容器
,尤其是涉及一种双组分滴罐。

技术介绍

[0002]滴罐的瓶身内部放置有液态的物料(也可以为液态的化妆品),通过滴管吸取瓶身内的液态物料,以使用瓶身内的液态物料。
[0003]现有滴罐的瓶身内部只设有一个容纳物料的腔室,需要将液态物料混合放置在瓶身内,使得物料的使用较为单一,不能满足用户多样化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组分滴罐。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双组分滴罐,包括外盖、滴管、拉扣、肩套、内底、瓶身,所述滴管固定安装在外盖,所述肩套安装在瓶身,所述肩套包括内部中空的凸柱二,所述外盖螺纹安装在凸柱二,所述滴管贯穿凸柱二并伸入瓶身,所述拉扣套设在凸柱二的外周,所述外盖的下端抵压在拉扣的上端,所述内底抵接在凸柱二的内侧,所述内底的上端高于肩套的上端,所述内底的下部伸入瓶身,所述内底包括向瓶身的内侧壁侧延伸的凸缘四,所述凸缘四将瓶身的内部分隔成内腔与容纳腔,当移除所述拉扣后所述外盖可与滴管同步向下位移并带动内底向下位移以使所述凸缘四与瓶身之间形成间隙,所述间隙将内腔与容纳腔相连通。
[0007]所述内腔内放置液态的物料,所述容纳腔内放置粉末状或液态的物料。
[0008]所述拉扣包括扣环与拉环,所述扣环为圆弧段,所述扣环的材质为塑料,所述扣环套设在凸柱二的外周,所述拉环连接在扣环的外侧。
[0009]所述扣环对应的圆心角α大于180度且小于300度。
[0010]所述凸柱二包括台面,所述台面设置在凸柱二的内侧,所述内底向上贯穿凸柱二直至抵接在台面,此时所述凸缘四将瓶身的内部分隔成内腔与容纳腔。
[0011]所述肩套包括向下延伸的环形延伸部二与环形延伸部三,所述延伸部三位于延伸部二的内侧,所述凸缘四的外周紧密贴合在延伸部二的内周,所述内底包括向下延伸且内部中空的凸柱三,所述凸柱三的外周抵接在延伸部三的内周,所述肩套、延伸部二、延伸部三、凸缘四、凸柱三相互配合形成容纳腔。
[0012]所述内底包括凸环四,当所述凸环四位于凸柱二的上方时所述凸缘四的外周紧密贴合在延伸部二的内周,当所述凸环四随内底向下位移直至抵接在凸柱二的内侧时所述凸缘四与瓶身之间形成间隙。
[0013]所述凸柱三包括若干凸环五,所述凸环五过盈抵接在延伸部三的内周。
[0014]所述延伸部二的内侧面为斜面,所述斜面向下且向延伸部二的外侧面倾斜设置。
[0015]当所述外盖与滴管同步向下位移时所述滴管抵压在内底的上端并带动内底向下位移直至所述滴管抵压至肩套的上端,此时所述凸缘四与瓶身之间形成间隙。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一、通过内底将瓶身的内部分隔成可容纳不同物料的内腔与容纳腔,通过滴管吸取并使用放置在内腔的液态物料(所述物料可以为液态的化妆品),此时容纳腔内的物料与内腔内的物料相互分隔并未混合,进而延长了物料的保质期;
[0018]二、通过移除拉扣,使得外盖能带动滴管继续向下位移,通过滴管抵压并带动内底向下位移,使内底与瓶身之间形成间隙,容纳腔内的物料与内腔内的物料能通过间隙相互混合,即可以根据用户自己的意愿,随时将两种物料进行混合使用,混合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可满足用户多样化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
[0020]图2为本技术滴管远离瓶身时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剖视示意图一;
[0022]图4为本技术的爆炸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的剖视示意图二;
[0024]图6为本技术的剖视示意图三;
[0025]图7为本技术拉扣与肩套的配合示意图;
[0026]图8为本技术的内底立体图。
[0027]图中:外盖1、内螺纹部11、凸缘一12、凸柱一13、凹槽一131、滴管2、按压部21、凸缘二22、凸缘三23、卡槽24、凹槽二25、管体26、凸环一261、拉扣3、扣环31、拉环32、肩套4、容纳腔401、间隙402、凸柱二41、外螺纹部411、凸部412、台面413、延伸部二42、斜面421、延伸部三43、垫圈5、内底6、凸缘四61、凸环二62、凸柱三63、凸环三64、凸环四65、凸环五66、瓶身7、内腔71。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9]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0]如图1~图8所示,一种双组分滴罐,包括外盖1、滴管2、拉扣3、肩套4、内底6、瓶身7,所述滴管2固定安装在外盖1,所述滴管2包括按压部21与管体26,所述按压部21的材质为橡胶,所述按压部21的内部中空,所述管体26的材质为玻璃,所述按压部21与管体26的内部相连通。
[0031]如图6所示,所述按压部21包括凹槽二25,所述凹槽二25开设在按压部21的内侧面,所述管体26包括向外延伸的凸环一261,通过所述凸环一261卡接在凹槽二25将按压部21与管体26相连接。
[0032]如图3~图6所示,所述按压部21包括向外延伸的凸缘二22、凸缘三23,所述凸缘二22与凸缘三23设置在按压部21的外侧面,所述凸缘二22位于凸缘三23的下方,所述凸缘二
22与凸缘三23之间形成卡槽24。
[0033]所述外盖1包括向内延伸的凸缘一12,所述凸缘一12位于外盖1的上部,所述凸缘一12的下端抵姐在凸缘二22的上端面,所述凸缘一12包括内部中空且向上延伸的凸柱一13,所述凸柱一13的上端抵接在凸缘三23,所述凸柱一13的内侧面贴合在卡槽24。
[0034]所述凸柱一13的上端开设有向内凹陷的凹槽一131,所述凸缘三23卡接在凹槽一131。
[0035]如图2~图6所示,所述肩套4安装在瓶身7,所述肩套4的内周处安装有垫圈5,所述瓶身7的上部卡接在肩套4的内周,所述瓶身7的上部抵接在垫圈5。
[0036]所述肩套4包括内部中空的凸柱二41,所述外盖1螺纹安装在凸柱二41,具体为,所述外盖1包括内螺纹部11,所述凸柱二41的外周开设有与内螺纹部11相适配的外螺纹部411,所述外盖1通过内螺纹部11与外螺纹部411相配合螺纹连接在凸柱二41,此时,所述滴管2贯穿凸柱二41并伸入瓶身7。
[0037]如图1~图3、图7所示,所述拉扣3套设在凸柱二41的外周,具体为,所述拉扣3包括扣环31与拉环32,所述扣环31套设在凸柱二41的外周,所述凸柱二41包括凸部4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组分滴罐,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盖(1)、滴管(2)、拉扣(3)、肩套(4)、内底(6)、瓶身(7),所述滴管(2)固定安装在外盖(1),所述肩套(4)安装在瓶身(7),所述肩套(4)包括内部中空的凸柱二(41),所述外盖(1)螺纹安装在凸柱二(41),所述滴管(2)贯穿凸柱二(41)并伸入瓶身(7),所述拉扣(3)套设在凸柱二(41)的外周,所述外盖(1)的下端抵压在拉扣(3)的上端,所述内底(6)抵接在凸柱二(41)的内侧,所述内底(6)的上端高于肩套(4)的上端,所述内底(6)的下部伸入瓶身(7),所述内底(6)包括向瓶身(7)的内侧壁侧延伸的凸缘四(61),所述凸缘四(61)将瓶身(7)的内部分隔成内腔(71)与容纳腔(401),当移除所述拉扣(3)后所述外盖(1)可与滴管(2)同步向下位移并带动内底(6)向下位移以使所述凸缘四(61)与瓶身(7)之间形成间隙(402),所述间隙(402)将内腔(71)与容纳腔(401)相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双组分滴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71)内放置液态的物料,所述容纳腔(401)内放置粉末状或液态的物料。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双组分滴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扣(3)包括扣环(31)与拉环(32),所述扣环(31)为圆弧段,所述扣环(31)的材质为塑料,所述扣环(31)套设在凸柱二(41)的外周,所述拉环(32)连接在扣环(31)的外侧。4.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双组分滴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扣环(31)对应的圆心角α大于180度且小于300度。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双组分滴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柱二(41)包括台面(413),所述台面(413)设置在凸柱二(41)的内侧,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荣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锦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